一组烈士画像背后的五年寻找

2024-05-04 02:06李冬云张福国
党员文摘 2024年8期
关键词:沧州亲属画像

李冬云 张福国

5年前,“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成立于河北省沧州市,志愿者中有律师、记者、退休干部、大学生。5年里,团队寻访了200余位烈士的家乡,为76位烈士找到亲属,并参与了为烈士画像的一系列工作。

“让这些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烈士被更多人铭记、缅怀”

2023年12月22日,滄州市吴桥县于集镇单家店村。

踏着尚未融化的积雪,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来到樊书珂烈士侄子樊占团家中送烈士画像。

“画像上的大伯还这么年轻,而我已经老了。”57岁的樊占团老人双手接过樊书珂烈士的画像,轻轻抚摸着,“我的大伯终于‘回家了”。

樊书珂烈士1927年出生,沧州吴桥人,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11师战士,1948年在山东省桓台县牺牲,牺牲时只有21岁。

“大伯没有留下后代,如果他还活着,我一定照顾他到老。”樊占团抚摸着照片,眼里含着泪。樊书珂烈士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这幅画像是志愿者参照樊占团父亲的照片绘制的。

为烈士画像,缘于为烈士寻亲。

2022年5月,《沧州日报》报道称,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联合山东志愿者,为1948年牺牲并安葬在山东省桓台县的樊书珂等8位解放军烈士寻亲。

解放战争期间,以沧州籍战士为主组成的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11师18团,曾参与解放桓台县城的激战。有8位无名烈士的遗骨安葬在桓台县唐山镇八里庙村解放战役革命烈士陵园。

“18团里有很多是沧州吴桥、东光、南皮一带的人,由此我们推断,也许这8位无名烈士中,就有沧州籍的战士。”《沧州日报》记者周洋说。

沧州“帮烈士寻亲”志愿者查阅了东光、南皮、吴桥等县的烈士资料,并根据“1948年3月牺牲于桓台”的信息,找出20多位烈士的资料。

经过多方比对,志愿者最终确认樊书珂、郑希成等4位烈士仍安葬在牺牲地,并与烈士亲属取得联系。4位烈士极有可能与安葬在山东的8位无名烈士有交集。

周洋的报道引起浙江志愿者叶庆华的关注。叶庆华2021年成立了“为烈士画像”公益团队,志愿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和美术协会会员。叶庆华被沧州、桓台两地志愿者接力寻找无名烈士的行动感动,表示愿意为这些牺牲在山东的沧州籍烈士画像。

“很多烈士的老照片已经模糊不清,甚至很多烈士没有留下照片,只有一个名字。志愿者参考亲属描述的烈士容貌、烈士亲属照片,再现烈士的容貌,让这些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烈士被更多人铭记、缅怀。”叶庆华说。

“每一个细节都让人震撼,我们多找到一条信息都是对英灵的告慰”

2020年8月,周洋写了一篇报道《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还原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十一师征战史——那些英勇善战的渤海子弟兵》,其中提到了一位英雄连长刘思如。

安徽志愿者年介涛看过文章后联系淮海战役纪念馆,查到了刘思如烈士的信息:刘思如,原黄骅二区徐庄子人,职务为连长,安葬在安徽省怀远县小张庄。

然而,在沧州黄骅,却没有找到与这位战功卓著的英雄连长对得上名字的烈士。

“真相,有时就出现在多查的一条信息、多打的一个电话、多去的一个村庄里。”志愿者王吉仓说。

一筹莫展之际,在一本《中捷友谊农场党史资料选编》中,王吉仓发现一位名为“刘仕如”的烈士信息:刘仕如,1924年出生,籍贯徐庄子,1948年牺牲,为渤海军区十九团一营二连某排排长。

“黄骅、中捷农场一带,si读作shi。由此推断,‘刘思如烈士很可能就是‘刘仕如烈士。”王吉仓说。

再查中华英烈网,“刘仕如”烈士信息比之前查到的更详细:1945年参加革命。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用手榴弹炸坦克时光荣牺牲,牺牲时任渤海军区十九团一营二连一排长。

王吉仓一一比对,除了职务,基本信息都对得上。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志愿者们联系上了烈士的妹妹刘淑芹,确认烈士的名字就是刘思如。

在为刘思如烈士寻亲的过程中,王吉仓和志愿者们还在史料中读到一段深埋70多年的英雄往事。

曾任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政治部主任的欧阳平,在《战斗在淮海战场上》一文中写道:“敌人连续发动十几次冲锋,都被打退。阵地前硝烟弥漫,尸横遍野。上午10时,连长刘思如身负重伤,但他不肯下火线,继续跪着指挥直到牺牲……最后全连只剩下两个人。”

念到“继续跪着指挥直到牺牲”这句话时,王吉仓哽咽了,“每一个细节都让人震撼,我们多找到一条信息都是对英灵的告慰”。

“得知烈士安葬地后,家人激动得‘奔走相告,把这看成家族的一件大事”

志愿军烈士刘庆阁,也是在志愿者提供的一条又一条信息的帮助下,和家人“团聚”的。

2020年7月12日,网络上出现了一条寻烈士的信息——《沧州籍烈士刘庆阁长眠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静待亲人》,受到沧州“帮助烈士寻亲”志愿者团队的关注。

信息中只说了烈士籍贯黄骅,王吉仓和志愿者们搜索了黄骅县志、中捷农场党史资料,又查找临近黄骅的盐山、海兴等地的县志,都没有找到关于刘庆阁烈士的任何记载。

黄骅县志区域沿革资料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一部分区域划归了天津。于是,王吉仓在网上购买了静海县(今天津市静海区)志、大港区(今属天津市滨海新区)志,终于在大港区志烈士英名录中查找到一位“刘庆格”烈士。天津滨海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王吉仓提供了烈士女儿的联系方式,王吉仓最终确认,“刘庆阁”和“刘庆格”是同一位烈士。

1950年,刘庆阁成为志愿军20兵团68军204师611团的一名卫生兵,随部队开赴朝鲜。1951年11月,因负伤被转回国内,终因伤势太重而牺牲。烈士遗体归于何处,家属当时无从得知。

从此,刘家人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从长春到沈阳,从丹东到朝鲜……他们走遍烈士可能的长眠之处,却始终没有音讯。烈士的女儿、侄子等亲属,曾多次到鸭绿江畔,遥望朝鲜祭拜烈士。

“终于得知烈士安葬地后,刘家人激动得‘奔走相告,把这看成了家族的一件大事。”王吉仓去拜访烈士女儿时,烈士亲属纷纷从天津各地赶去,表达对志愿者团队的感谢。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画得像,还要画出精气神,因此特别注重烈士眉眼的刻画”

为烈士画像,同样是志愿者用心、用力、用情,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完成。

2023年12月22日下午,家住泊头市领秀小区、80岁的夏素云老人,收到了志愿者为其父亲夏振起烈士绘制的画像。

“画得真好!”夏素云老人嘴角带笑,眼里含着泪。画像是参照夏素云珍藏的夏振起烈士唯一一张照片绘制的,照片经过裁剪、翻印,面容已不清晰。

夏振起烈士1915年4月出生,籍贯沧州泊头。1943年参加革命,1951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牺牲时为中国人民志愿軍63军187师战士。

夏振起烈士牺牲时,夏素云只有7岁,弟弟夏俊生只有4岁且从来没有见过父亲。

“我舅舅曾去朝鲜,在朝鲜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的英烈墙上,一个一个寻找姥爷的名字,没有找到。”夏素云的女儿何海燕说,眼前这幅画像比照片更鲜活,给两位老人一份情感寄托。

这些有血有肉的烈士画像,是一群“00后”大学生志愿者绘制的。

19岁的唐齐,是“为烈士画像”公益团队的一员,也是沧州籍的大学生,现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大一时,学院征集为烈士画像志愿者,唐齐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她的外祖父是退伍老兵,从小她就崇敬军人。

“初稿、二稿、三稿……我们每画一稿,就要传给烈士亲属沟通修改意见。我们的目标不仅是画得像,还要画出精气神,因此特别注重烈士眉眼的刻画。”唐齐说,一幅画像从动笔到完成通常要两三个月。

熟悉烈士的亲属正在一年年减少,帮烈士寻亲、为烈士画像,带有历史的紧迫性。

“很多烈士没有留下直系亲属,只有兄弟姐妹、侄子侄女等旁系亲属,他们有的记着烈士的一些事,也有的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淡忘。”王吉仓妻子、志愿者赵学金说,帮助烈士寻亲时间紧迫,要赶紧做,避免成为永久的遗憾。

(摘自《河北日报》)

猜你喜欢
沧州亲属画像
威猛的画像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00后”画像
画像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悲怆者
English Abstracts
狗也怕醉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