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何以热爱“怀旧消费”

2024-05-04 02:06彭薇
党员文摘 2024年7期
关键词:车马零食年轻人

彭薇

近两年,充满怀旧元素的文化总能迅速吸引眼球并出圈。怀旧风更成为一种经济现象,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消费中。

甚至,怀旧开始变得年轻化。当中生代70后、80后沉醉于童年零食和文创产品时,新生代90后、00后也开始怀旧,兴起了“怀旧消费”热。

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太快,我们打量怀旧风,以此看看怀旧消费背后的思绪与表达。

记忆是抵达内心最短的情感路径

“童年”这张怀旧牌,永远能打进人的内心深处。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伴随着《童年》的歌曲,一踏进南京东路步行街“回味童年”的店铺,仿佛回到了80后、90后的童年。

猴王丹、大大泡泡糖、健力宝、无花果……柜台上摆放的是许多人吃过的童年零食。不断有市民和游客进入,寻找曾经熟悉的零食。

“和小时候的包装一模一样,味道依旧。”1988年出生的小吴买了一小筐童年零食。她说,看见它们就想起儿时放学在校门口小摊前驻足的时光,小零食和小玩具带给她诸多幸福与满足。

不仅是童年零食,在数字化时代,网上“淘旧物”也让一些年轻人找到了怀旧情绪的出口。独具象征意义的老物件,更是一种感官的刺激。

85后青年小钟常上网寻觅购买老物件——搪瓷缸、座钟、旧杂志,“看这些老物件非常亲切,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收藏它们可以将记忆永久保存”。

在上海,一些城市集市甚至直接复刻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场景。比如,亭子间、小吃摊、水泥乒乓球桌,甚至连路牌、狮子果壳箱等都是以前的“味道”。时间在此穿梭,大家一同追忆似水流年。

对中青年人来说,这样的怀旧情绪驱动了消费。当我们怀旧时,其实是在怀念过去的某种关系、某个情境、某种生活状态。由记忆符号组成的怀旧,是抵达人们内心的最短的情感路径。

快节奏社会里选择“从前车马慢”

社会兴起怀旧浪潮,也是人们对时代发展和变迁的某种情感反馈。

从前是车马邮件都慢的“慢时光”,而现代社会走得太快了,反而让年轻人对过去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好奇与追逐欲。

手工热就是很好的证明。工作之余,一些人花兩三个小时,去城市里的手工作坊织毛线物品、烧玻璃、打磨银饰品等。

80后青年小丹说:“从前的手工时代,人们是创造者。比如织毛衣、裁剪衣服等,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也倾注了真心与情感。所以,才会更在乎和珍惜这些物品。”

从前的生活没有电子邮件,要靠邮递员寄信;没有手机联系,要靠跑腿联系亲友。虽然这样的时代早已远去,但在“快节奏”包裹下的年轻人,愿意为这样的“慢生活”买单。

95后夏夏虽然没有体验过“从前车马慢”的年代,但她每次旅游,邮局都是必去的地方。她会分别给自己和好友寄一张明信片,写一些小诗。

有学者指出,一个国家和社会越发达,人们就越容易怀旧。

在新与旧之间,快与慢之间,人们有时候需要熟悉而确定的叙事方式。“怀旧也是一种陪伴”。75后小魏在家会把一些老剧当背景音播放,《武林外传》看了不下十遍,“只要一打开就进入一种熟悉的情境,一群熟悉的人在对话,既热闹又解压”。

带着传统的沉淀物再出发

如果说怀旧有条分水岭,70后、80后与90后、00后的区别就在于经历。哪怕没有经历整个过程,都不妨碍后者的怀旧。

1995年以后出生的“Z世代”从小生活在高清晰度的世界里,而CCD老式数码相机的记录方式是缓慢而模糊的。正是这种带着颗粒感的影像质感、无法预测的色彩和每次按快门的仪式感戳中了小岩。“以前用手机拍照,不P图浑身不舒服,要给人物精修,就连风景照也要选择最适合的滤镜”。直到有一天,小岩对这样的照片产生了厌烦感,因为“它们太不真实了”。

年轻人发现,CCD这种过时的相机可以把他们带到不曾经历的早期,那是一种新鲜的体验。“拍人像特别有韵味,不用P图都能拍出大片的氛围感”。

“Z世代”向来不走寻常路,他们会淘最新的科技产品,也迷恋曾经的收音机、磁带等旧物;他们并不一味追逐国外游,如今也偏爱去西安、洛阳等古都来一场古风之旅。

小丹说,“Z世代”成长在中国经济迅速腾飞的时代,见证了一个加速巨变的中国。国家的发展给予“Z世代”天然的自信与底气,东方的传统文化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正如许多年轻人所说,他们的怀旧,并不是单纯地停留在某个年代,而是带着这些传统的沉淀物再出发。

明天是由无数个今天组成的。怀旧也是一种回望和总结,过去的时代有美好也有遗憾,未来更需积蓄能量。

(摘自《解放日报》)

猜你喜欢
车马零食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零食知识知多少
乡居留句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如何理财
“驰”和“弛”
年轻人
零食不能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