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4-05-03 05:32龙庆河杨茂生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天柱县天柱粪污

龙庆河,杨茂生

(1.天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天柱 556699;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5)

生猪产业是畜牧业的关键产业,与当地民生息息相关。天柱县在贵州境内是传统生猪养殖大县之一,历来都十分重视生猪产业发展,也是黔东南州及毗邻湖南省部分天柱县(市) 生猪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基地。特别是天柱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成立以来,全县生猪产业得到了更快持续健康大发展。在不断壮大生猪养殖规模的同时,如何充分利用好天柱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建设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链,参考国内同行生猪养殖经验[1,2],实现产业延伸,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值得进一步调研、思索、谋划与实施。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笔者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实地调研,基本掌握了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以期推动天柱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天柱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猪发展及存栏、出栏情况

天柱县是传统生猪养殖大县。2018 年8 月,辽宁省沈阳市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病例,不到一年时间,全国生猪产业发展受到毁灭性打击,天柱县也不例外。据统计,受疫病冲击,2019 年年末天柱县仅存栏生猪7.42 万头,下降59.70%(2018 年年末存栏18.41 万头)。为确保生猪产品有效供给,天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养殖发展工作,成立生猪发展领导小组与生猪项目领导小组,设立生猪发展工作专班,立足天柱县情、统筹协调、多措并举,积极谋划推进生猪产业建设,基本形成了以白市镇、江东镇、竹林镇、地湖乡、瓮洞镇、凤城街道、远口镇、渡马镇、石洞镇、坌处镇等乡镇(街道) 标准化养殖示范辐射带动的生猪产业区域。根据2022 年天柱县农业农村局统计,全县年养殖生猪共29.10 万头,其中年末存栏生猪11.99 万头(能繁母猪1.18 万头),年出栏生猪17.11 万头。其中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年存栏11.62 万头,其中年末存栏生猪4.26 万头(能繁母猪0.35 万头),年出栏生猪7.36 万头,分别占全县年末存栏的35.53%和年出栏的43.02%。

1.2 生猪主要养殖形式

截至2023 年7 月,天柱生猪养殖建设规模23.97 万头,主要有5 种养殖形式。一是温氏公司、新希望公司、正大公司等上市企业采用的“代养”模式,建设规模5.26 万头(其中温氏3.26 万头、新希望1.50 万头、正大0.50 万头)。二是外地客商投资新建的大中型育肥场或繁育养殖一体场,养殖主体为福建、江苏、浙江客商,建设规模7.97 万头(其中福建5.82 万头、其他2.15 万头)。三是本地生猪养殖能手新建的育肥场或繁育养殖一体场,建设规模1.74 万头。四是本地小型传统规模养殖户,建设规模大约5.00 万头。五是零星生猪散养殖户,根据2022 年度统计,大约年养殖量4.00 万头。

1.3 生猪企业规模情况

目前,天柱县生猪养殖年存栏500 头以上规模主体共有77 个(户),其中存栏规模5000 头以上的有7 个,2500 头以上5000 头以下的有18个,1000 头以上2500 头以下的有3 个,500 头以上1000 头以下的有49 个(全部为传统养殖大户)。标准化场有24 个,规范化场有4 个,传统圈舍养殖场有49 个(户)。此外,全县正在建设的标准化场有5 个。2023 年1—7 月全县500 头以上规模养殖主体养殖生猪14.99 万头,7 月底存栏生猪7.05 万头(其中能繁母猪0.48 万头、后备母猪0.13 万头、仔猪1.97 万头、架子猪2.54 万头、育肥猪2.02 万头),出栏生猪7.94 万头。分别占上年度规模主体生猪养殖年末存栏的165.49%和年出栏的107.88%。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新建的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场陆续完工投产和逐渐实现养殖生产运行正常化。养殖品种主要以外来的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等优良三元杂交猪为主,国内品种黑毛猪有少量养殖。

天柱县以白市镇建设标准化养猪场最多,有7 个,存栏规模达6.05 万头。养殖企业以白市镇双河村贵州亿安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猪繁育养殖一体化养殖场规模最大,现存栏生猪11400 头,其中原种能繁母猪300 头,年可繁殖良种母猪7500 头以上。目前全县持有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授牌的有8 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授牌的有16 个。此外,2023 年2 月以来,上海东方希望集团已与天柱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投资协议,将在天柱县投资建设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链项目,预计总投资20 亿元,包括生猪养殖、屠宰、饲料加工、生鲜肉加工、有机肥加工、冷链物流、生态种植等循环经济产业项目。

1.4 生猪市场销售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活猪交易市场收购价格越来越透明,不同地区之间利润差别不大。天柱县出栏的育肥猪除了保供黔东南州市场外,也销往周边地区及农业部划定的、湖南及西南区域省份。2023 年1—7 月份以来,全国生猪市场收购价格持续走低,3 月价格最低,当时天柱县屠宰场收购价仅为13.60 元/kg,生猪养殖平均成本价为16.00 元/kg,每公斤亏损2.40 元。因此,上半年度生猪养殖群体基本处于亏损状态。7 月底,全国生猪价格快速回升,天柱县屠宰场收购为17.20 元/kg。

2 存在问题

2.1 生猪产业链条短,缺少产品附加值

生猪行业内有句俗话,“养猪的不如贩猪的,贩猪的不如卖肉的”。当前,天柱县的生猪产业虽已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的弊端非常突出。天柱县没有生猪深加工企业,仅有一家天柱县志祥生猪定点屠宰场,位于凤城街道和平村,年屠宰生猪34309 头(2022 年天柱县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连最基本的屠宰分割都没有,仅从事低级的生猪屠宰,之后将白条肉销往当地市场。

2.2 缺乏本土龙头企业引领,受市场波动冲击大

温氏公司、新希望公司、正大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入驻天柱县,在一定程度上壮大发展了天柱生猪养殖规模,公司开展的“订单养殖”带动当地一部分农户致富。但生猪养殖及初加工环节没有税收,不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并且养殖环节可能会发生环境污染。因此,其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多,难以引进产业链完整的大型龙头企业。没有屠宰加工等健全的生猪产业链,天柱生猪养殖受外部市场波动冲击很大。

2.3 专业技术力量薄弱,创建生猪区域品牌任务艰巨

1998—2014 年,天柱县农业系统几乎没有新进人员,随着有经验懂技术的老一代畜牧兽医技术专业人员退休,畜牧兽医技术服务工作断档断层明显,延缓了养殖场(户) 推广运用先进科技的进程。2015 年之后,通过陆续招聘高校毕业生和调剂增加了部分人员,但这些新进人员又大多来自农业大类方向,主要从事农业管理及调度工作,专业技术服务边缘化严重。加之新进人员没有经历过新老交替的传、帮、带指导,专业技术服务成长很慢,难以独挡一面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也就不知从哪方面、何层面、开展什么服务去推动天柱生猪区域品牌。

2.4 环境保护处理压力日趋增大

随着天柱县生猪养殖规模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产生高度集中且大量排放的粪污,开展粪污治理综合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的压力日趋增大,粪污处理不及时很容易发生污染环境事件。在天柱县从事生猪养殖的温氏公司、新希望公司、正大公司等企业和养殖场都建有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但是养猪场由于开展防控非洲猪瘟的需要,建设标准要求高、要求严,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方面的投入资金占比较多,受资金压力影响,用在开展粪污治理综合循环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方面的资金占比较少或有所不足。加之一些传统小规模养殖散户,没有相应的粪污处理措施,日常养殖粪污就地作种植业有机肥用处理。一旦猪价行情走高,农户扩增养殖量时,粪污处理就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从而发生粪污污染环境事件。

3 发展对策思考与建议

3.1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产业链条体系

3.1.1 做好顶层设计引导生猪产业发展

天柱生猪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大发展,必须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相关政策巩固稳定当前产业规模,将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户) 列入农业产业重点扶持培育群体。积极组织编制生猪发展远景规划,从顶层设计上明确生猪产业发展定位。同时,立足当前生猪稳产保供,着眼长远转型升级目标,推动构建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布局合理、产供销及屠宰、深加工等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当前,天柱县生猪养殖已初具规模,但各乡镇(街道) 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县级层面要从服务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布局出发,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在规划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顶层设计中,充分依托天柱适宜发生猪产业的天然条件优势,优先规划天柱生猪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开展生猪项目建设的招商引资服务,尤其是选择引入有利于延伸生猪养殖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完善生猪产业链条,确保生猪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通过招商引资,破解天柱生猪产业规模化小、标准化程度低,养殖风险大、效益低的发展瓶颈。

3.1.2 健全完善生猪产业发展种苗核心群

以招商引进的上海东方希望集团预计在天柱建设4 万头规模能繁母猪基地为中心,以福建客商在天柱已经建设的1 万头规模能繁母猪场为辅助,以本地生猪养殖户现有1 万头能繁母猪规模为补充,健全完善天柱生猪产业发展种苗核心群。种苗核心群建成后,年可为天柱提供优良仔猪150 万头以上,基本实现天柱生猪养殖统一供苗,迈出天柱县生猪产业滚动式高质量发展最为关键的第一步。同时,生猪产业核心群建成后,可创造农业产值7.50 亿元,解决就业1000 人,务工收入6000 万元以上。

3.1.3 培育好生猪产业育肥主体圈

以东方希望集团预计天柱年育肥生猪100 万头为中心,以现有温氏公司、新希望公司、正大公司、福建客商、天柱浙江商会、本地养猪能手等标准化养殖场组成的年育肥猪35 万头为辅助,以当地大小生猪养殖户年育肥猪15 万头为补充,大力培育好天柱生猪产业育肥主体圈。生猪产业育肥主体圈形成后,全县基本可以实现生猪养殖统一标准、统一猪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及屠宰深加工等。为天柱下步开展饲料加工厂、生猪屠宰厂、生鲜肉加工、冷链物流、有机肥加工、生态种植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创先决条件。同时,以天柱生猪产业育肥主体圈为中心,辐射带动与周边接壤的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生猪养殖育肥50 万头,总体实现以天柱为中心的生猪产业育肥圈200 万头以上规模。生猪产业育肥主体圈形成后,天柱可创造农业产值30 亿元,解决就业600 人,务工收入3600 万元以上。

3.1.4 搞好生猪产业链的饲料加工配套建设

以天柱县城周边为中心点,以引进的上海东方希望集团预计建设100 万头生猪饲料加工厂为支撑点,建设年产75 万吨的生猪饲料加工厂,项目投资预计5000 万元。饲料加工厂建成后,基本可实现天柱生猪养殖统一供料,为天柱县生猪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另外,就地进行饲料加工,养殖饲料成本每吨可降低300 元以上,平均每头生猪降低成本100 元以上,年可减少生猪成本支出2亿元以上,强力地促进了生猪养殖从规模化推向集约化的水平。饲料加工配套建成后,解决就业90 人(含运输人员),务工收入750 万元以上。

3.1.5 建立健全生猪屠宰及肉品深加工体系

生猪产业育肥主体圈建成后。以天柱县城周边中心点,以东方希望集团预计投资建设屠宰、冷链、肉品深加工100 万头以上生猪一体化产业链为总平台,可实现年屠宰生猪100 万头以上,深加工猪肉产品10 万吨以上的目标。项目投资预计3 亿元以上,项目建成后可现生猪产业养殖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为天柱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循环链运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保障。屠宰及深加工体系完善后,可创造农业产值10 亿元以上,实现利润6 亿元以上,税收1 亿元以上;解决就业150 人,务工收入1 亿元以上。

3.2 大力培育本土企业,健全生产经营体系

天柱县生猪产业要实现快速升级高效发展,不仅要引进知名龙头企业,更要在巩固现有生猪规模的基础上,培育壮大本土龙头企业。2010 年以来,温氏公司、新希望公司、正大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入驻天柱县,为天柱县生猪养殖起到示范带动作用。2023 年2 月以来,上海东方希望集团到天柱县考察后,决定在当地投资建设现代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链项目。东方希望集团是集饲料、养殖、重化工等众多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跨国企业集团,为中国民企500 强企业,2022 年产值达1193.00 亿元。借此契机,立足天柱生猪养殖历史传统优势,借势发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天柱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坚持内扶外引相结合并举方式,制定相关鼓励发展措施,在规划用地、环保评审、审批程序等方面优先安排考虑,出台支持和培育本土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户发展的优惠帮扶政策,积极申报国家生猪养殖项目与加大财政补贴及金融贷款等支持力度。同时,引导本土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延伸产业链条,健全生产经营体系,从而快速实现产业突破发展。

3.3 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打造区域品牌

3.3.1 加强畜牧兽医职能部门建设,健全生产服务体系

加强畜牧兽医职能部门建设,健全畜牧生产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职能部门建设,确保县级层面有专业人才从事疫病防控与净化工作。二是增加乡镇(街道) 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确保乡镇(街道) 至少有1~2 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三是人事部门要对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分类管理,按照畜禽养殖生产实际所需技术专业服务岗位招聘或引进专业人才,确保招聘引进人才能够上岗上线开展技术服务。四是以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县畜牧生产技术推广机构为技术支撑,加大县乡两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彻底改变农业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人才断档、知识断层的现状,造就一支专业技术能力强、开展技术服务精准的队伍。

3.3.2 依托自然资源条件优势,打造区域品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食品方面,人们不再只关心是否经济实惠,而是更看重是否生态、安全、优质、营养和健康方面。因此,生产生态、安全、优质、营养的猪肉食品,具有突破行业发展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天柱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天柱区位优势独特,是川渝黔通往两广、江浙的重要门户,有“黔东第一关”之称。天柱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性暧湿气候。天柱是贵州省重要林业基地县,森林覆盖率达63.39%,是全国森林平均覆盖率22.96%的2.7倍以上,很适合建设打造优质、生态、安全、营养高端的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又要坚持以推进现有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 为基地,加大生产用道、电力保障、通讯网络及环保设施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天柱生猪产业“三品一标”示范点,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创建培育打造知区域公用品牌,使天柱生猪品牌成为天柱走出去的一张高端名片。

3.4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高效有机循环农业

在开展建设标准化规模养猪场的同时,要坚持粪污治理综合循环利用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步”,即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坚持“政府主导、业主负责”原则,积极申报国家养殖粪污治理综合循环利用项目,对主动实施生态环保改造的规模养殖场给予设备设施购买适当补贴,激发规模养殖业主对开展粪污治理综合循环利用的积极性[3]。对不按照规定开展粪污治理综合循环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的养殖场和企业,在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等方面加以限制,对造成污染严重又没有整改的依法勒令关停禁养。同时,天柱系贵州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结合国家油茶林示范基地试点县和贵州省最大的木本油料资源县实际情况,在养殖技术上需探索实现适应天柱产业发展的多种利用模式,如中、小型养猪场粪污采用就近的耕田、菜地、果园等自我消纳处理,大型养猪场粪污则与粮食种植基地、蔬菜基地、果园基地、油茶林基地等,搞好“养猪-种植-养殖”对接消纳循环利用,推进生猪产业良性、绿色发展[4]。

4 小结

天柱生猪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大发展,要充分依托天柱适宜发生猪产业的天然条件优势,制定相关政策巩固稳定当前产业规模,积极组织编制好生猪发展远景规划,从顶层设计上明确生猪产业发展定位。通过健全完善生猪产业发展种苗核心群,培育好生猪产业育肥主体圈,搞好生猪产业链的饲料加工配套建设,建立健全生猪屠宰及肉品深加工体系。大力培育壮大本土龙头企业,引导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健全生产经营体系。加强畜牧兽医职能部门建设,健全生产服务体系,打造区域品牌,助推生猪产业良性发展。同时,积极开展生猪项目建设的招商引资服务,延伸生猪产业链条,推动生猪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借鉴国内外同行先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猪健康饲养、疫病防控与净化技术推广[5],强化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高效循环农业,促进生猪产业良性、绿色、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天柱县天柱粪污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天柱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七 “摇天柱”“吕祖救疾法”导引法
秦天柱:艺术需要慢慢“养”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秦天柱
☆黔东南州
天柱县稻田生态养鱼的实践观察和探讨
贵州天柱县博物馆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