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地理知识:谁与争“锋”

2024-04-30 06:55selene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4年4期
关键词:冷锋梅雨北风

selene

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严谨深奥,讲究理性。古诗词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地理和文学,看似毫不搭边,却在诗人的笔下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雨一直下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約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

这首诗中描写了每年6—7月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梅雨季一来,几乎每天都下雨。天气闷热潮湿,东西容易发霉,所以也常称为“霉雨”。这时候又刚好是梅子黄熟之时,有些地区也把它称作“黄梅雨”。

为什么梅雨这么“偏爱”长江中下游地区呢?

夏季,雨带北移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会在长江流域“原地踏步”,带来持续的降雨,而雨带之所以会在这里“滞留”,“罪魁祸首”正是“准静止锋”。

我们可以把“锋”看成冷暖气团交锋时出现的一种气候现象。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就要“打架”,打架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锋”。每年的6—7月,冷气团从北方向南行进,暖气团则从南方向北行进,它们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双方势均力敌,一时分不出“输赢”,锋面(两个气团接触时产生的面)位置不停地来回摆动,形成“准静止锋”。

梅雨时节,天空连日阴沉,降雨连绵不断,时大时小,常常会引发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但这个时候是储蓄灌溉用水的季节,也是许多喜雨喜湿农作物重要的生长季节。

北风呼呼地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八月,塞北突降大雪。放眼望去,枝头上的积雪仿佛春天争相开放的梨花。

一觉醒来,世界银装素裹,树上都挂满了雪,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了短时降雪降温的气候现象。

前面我们提到冷暖气团打架形成了“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形成的锋叫“强劲冷锋”。这首诗里说的正是北方地区受到强劲冷锋的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

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冷气团会“霸占”暖气团的位置,把暖气团挤到上面。暖气团在上升过程中,里面的小水珠遇冷后就形成了云。如果暖气团中恰好含有大量水汽,那么这些水汽持续遇冷后,便会从雨变成雪。

冷锋还是个“急性子”,它还会掀起大风。所以冷锋过境时,不光会出现降水,还会伴随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

暖风吹,阵雨来

七律·登庐山(节选)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庐山凌空挺拔屹立在长江岸边,在青翠的景色中,我一路盘旋而上。站在山顶上,我自信地看着眼前的世界,暖风吹来的雨滴洒向了江面。

既然有冷气团占据主导地位的冷锋,那么相应的就有暖气团占优势的暖锋。这首诗里的“热风吹雨”就是暖锋对天气的影响。

夏天,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会带着水蒸气,从海上飘到陆地上空,形成暖锋,从而为南方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当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时,较轻的暖气团向上爬升,就像“趴”在冷气团上一样。在暖气团向上爬升的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成云,形成降水。和冷锋的“急性子”不同,暖锋移动的速度比较缓慢,因此常常能带来绵绵不断的降水。除此之外,暖锋经过时,暖气团还会赶走一部分冷气团,使得当地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也会随之升高,“一场春雨一场暖”说的就是暖锋带来的现象。

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我们可以将“锋”分为暖锋、冷锋、准静止锋、锢囚锋四类。豆苗儿们可以“趁热打铁”,分析一下这两句诗写的是哪一类锋产生的现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猜你喜欢
冷锋梅雨北风
四川盆地冷锋特征及其对逆温和大气污染的影响
《梅雨潮信》
北风催眠曲
梅雨浸湿的乡愁滋味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哈尔滨地区冷锋分析研究
北风
梅雨时节唱江南
电影《战狼2》中冷锋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北风最爱恶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