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与内生型发展思考

2024-04-30 17:43潘晓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3期
关键词:白茶内生精英

□文/潘晓霞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浙江·杭州)

乡村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是浙江省白茶的重要产地,是“白茶之乡”的先行者和引领者。“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黄杜村依靠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决策规划、摸索尝试,依靠白茶产业将原来贫穷落后的乡村建设成为“中国白茶第一村”的富裕村。

一、黄杜村产业内生型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

(一)乡村产业内生型发展的重要条件。内生型发展是指相对于外向型发展而言的一种发展模式,是指经济体主要基于内生动力、内生要素以及经济自我演化和扩张的一种发展方式。对于某个区域而言,内生型发展是指依托区域市场、区域资源、区域资本、区域人才、自主创新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乡村内生型发展模式是指以内需市场为动力、以内源要素为依托、以内涵发展为核心、以内生链条为载体、以内聚发展为指向的发展。本文研究的乡村产业内生型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产业发展中村庄的自主性和农民参与的主动性,非政府或其他机构代替村民决策甚至包办的发展;二是从村庄自身汲取有利于发展的多方因素并结合外部有利因素发展村庄产业。

1、乡村产业的资源禀赋。黄杜村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将资源禀赋发挥到极致。黄杜村位于安吉县东部,溪龙乡南面,居于11 省道之旁,交通便捷,区域面积11.5 平方公里,现共有6 个自然村。由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及村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空气质量为一级;水质清冽甘甜,水体质量达一级。农业资源丰富,山林面积为13,851 亩,森林覆盖率为79%,水田915 亩。黄杜村白茶山山形委婉,植被丰富,气候温润,白茶产业是黄杜村重要的资源禀赋。

2、乡村文化传统。茶俗,为有关茶的风俗。风俗,则是一个地方所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方面的总和。唐代以降,茶文化日益兴盛。尤其是陆羽《茶经》问世后,茶道大行,茶宴、茶会、茶集比比皆是,从而使茶俗更加完备。历来黄杜人饮茶之风盛行,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黄杜茶俗。

(二)产业内生型发展的驱动力

1、产业发展的本地根植性。首先,在白茶产业兴起之前,黄杜村由于地处多山地区,复杂的交通使其发展相对迟缓,但同时保存了完整丰富的山地生态资源;又因为先天土壤气候等条件,以及白茶采摘期短、产值高、品质好、加工工艺简单等特征,使黄杜村成为“白叶1 号”最适合的核心种植区之一。其次,黄杜村农户、精英人物的冒险精神、经商意识、开拓精神和企业家创新精神也是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最后,白茶的消费客群集中在消费能力较强的江浙沪经济发达地区,其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等都是黄杜村白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2、本地精英人物的干预。精英人物具有超出普通村民的能力与决断力,精英人物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领路人。黄杜村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的精英人物,“村庄精英”作为乡村治理模式中的关键人物,因德行、专业水平、受教育水平、技术能力、成就动机等区别于共同体内其他村民而备受关注。凭借与其他村民具有相同成长环境和文化认同,村庄精英在获得信任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利用自己的威望和专业知识协同领导村民建设乡村共同体。

3、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在白茶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成长期,其龙头企业起到了主导性作用。例如,以溪龙乡黄杜村茶农经营的“大山坞”为代表,对于自身企业品牌的严格要求,使其成为当地白茶行业的标杆,代表了原产地溪龙白茶的品质,同时影响了当地白茶的定价,形成以其为首的梯队式白茶价格。

4、地域品牌的持续影响力。品牌效应是黄杜村白茶产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可持续动力。2003 年,习近平肯定了黄杜村“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其白茶产业赋予了示范效应。而当地政府、龙头茶企和茶农良好的品牌意识和持久的经营维护,在实地访谈中不断得到验证,村民们认为,黄杜村的白茶卖得比别人昂贵一些,但依然销量很好,这依赖于黄杜村白茶产业重视品牌影响力和品牌管理。从政府到农户的品牌意识,使得“安吉白茶”品牌衍生出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潜力。

5、地方体制机制的完善。村庄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建设模式有利于产业发展。黄杜村党总支部成立以“党支部+合作社+人才”的党建富民新模式,从思想上、工作上、组织上加以引导,打造产业发展前沿阵地,实施党员示范工程、党员帮扶工程、党员培育工程,扩大了资源整合的规模效应,典型示范的辐射效应以及人才服务的科技效应,全村党员成为带领全村的冲锋队,成了推广科技、提高生产力的突击队,成了组织社员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促进队。黄杜村以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造更多的福为目标,努力把村庄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家园和谐、文化繁荣”的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路径

1、生产组织化。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生产决策权由集体下放至家庭,农村社会呈现分散化的趋势。绝大多数村庄经济都是以分散的家庭经济为主导,村庄内部农业同质性较高,但合作较少,组织程度低。然而,黄杜村的白茶有一套从茶园到加工、到销售、到品牌、到溯源的高效绿色发展模式和制度。为保护绿水青山,黄杜村实施严格的茶园证管理制度。为加强原产地管理和质量监管,创新实施了“安吉白茶金溯卡”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对安吉白茶协会成员单位统一编码、统一印制防伪标识,实现白茶的全程跟踪与质量溯源。在全国首创白茶“母子商标”管理模式,成为全国唯一取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

2、茶叶品牌建设。黄杜村白茶品牌打造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安吉白茶》县地方标准陆续升级为省级地方标准、全国标准,白茶生产逐步规范化;二是举办白茶开采节,资助本地茶企到全国各地参加名茶展示、销售和评比,有力地提高了安吉白茶的知名度;三是为加强品牌保护,安吉县政府、溪龙乡政府联合多家本地企业代表,创新性地提出“子母品牌”的销售模式,大大提升了“安吉白茶”这一母品牌的影响力;四是黄杜村本地茶企的壮大也使得“子品牌”迅速崛起,涌现出一批本地的龙头企业;五是黄杜村推动建设的白茶街项目为大量闲散家庭作坊提供了销售门店,干茶、青叶交易市场的建设与“代加工式”茶企的出现,基本结束了黄杜村小、散茶户外出推销和青叶积压的局面,在本地建立了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3、产业融合发展。不满足于家家加工白茶、卖白茶的现状,获2020年度浙江乡村振兴带头人“金牛奖”的黄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盛阿伟在2012 年试图在黄杜村试点产业融合。一是白茶产业融合影视产业。2011 年7 月6 日,由台湾著名导演张志强执导的一部以茶园世家爱情故事为主题的电视剧《如意》,全程外景取景选址指定在黄杜村白玉山茶场一号白茶基地进行拍摄,由此诞生“如意源”牌安吉白茶。二是白茶产业融合酒店产业,野奢为主题的度假酒店安吉帐篷客·溪龙茶谷以“重环境、轻建筑、精布局、玩风情”为创新设计理念,帐篷建筑形态为载体,推动黄杜村的旅游形象提升为高品质的休闲度假地。三是白茶产业融合户外休闲产业,通过举行白茶文化节等各类活动让游客体验白茶文化,感受休闲户外乐趣,并倡导户外健康生活模式,更让游客全身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潜意识地把生态环保理念植入心中。

二、研究总结及启示

乡村产业振兴不是一步到位的发展过程,而是产业在变动的内外部环境中不断适应调整最终实现产业做大做强的探索过程。乡村产业的发展路径应是多样化的,黄杜村白茶产业的发展历程仅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案例,但案例本身却能够反映中国欠发达农村地区产业振兴的可行路径与蕴含的潜能。

(一)政府职能与作用方式应发生转变。从产业内生型发展的角度来看,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职能与作用方式应发生转变。首先,应转变将乡村社会和文化传统视为落后因素以及现代产业发展障碍的认知模式,积极倡导和发掘乡村传统中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其次,应改变由政府和其他部门代替村民决策甚至包办的发展方式,积极通过制度保障村民对村庄产业发展的决策权和自主权,积极支持和培育乡村自我发展能力。

(二)发挥地方精英能人引领作用。内生型发展中农民居于主体地位,乡村精英能人的“创业精神”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黄杜村的第一株野白茶是精英人物发现的,第一块白茶基地是精英人物建立的,第一次“捐苗扶贫”是精英人物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发起的,大部分大型茶厂、茶企等都是由村庄精英创办的。在白茶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后,一些黄杜村的毕业大学生也回乡创业。如贾伟,1985 年生,在外从事设计多年,其父亲贾小明是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第一批种植安吉白茶的茶农之一。2013 年,贾伟在父亲的建议下回乡从事茶产业,创立了语茉茶业有限公司,成为远近闻名的“茶二代”。此外,在乡村产业发展中,高素质的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如,贾伟等毕业后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为黄杜村的产业发展赋予了新动能。因此,要坚持本地培养和吸引村庄在外就业和学习的村民回乡创业,将他们在外积累的知识反哺乡村。

(三)匹配产业发展与乡村优势资源。很多村庄都有可资利用的资源禀赋、特色文化等资源,要形成特色化发展的路径,实现特色资源的价值化。以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为发展方向,有利于形成错位竞争优势和差异化发展,避免产业雷同。黄杜村的白茶文化造就了村庄产业发展优势。需要将外部需求和村庄优势匹配,延长产业链,融合三大产业,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注重将地方文化注入产品,形成“文化+产品”模式,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四)搭建多利益主体合作组织模式。内生型发展并不意味着仅靠村庄自身发展,而是需要多元利益主体参与,以风险防范和利益共享为原则,搭建合理的合作组织模式。黄杜村和中国茶叶研究所联合,形成了“五个一”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需要通过制度将合作发展为共赢的模式,其中保障村民的利益是核心原则。黄杜村几乎每户都有人均数量大致相当的茶场,村民成了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群体,并且有效避免一些地区发展中出现的严重贫富分化问题,助力乡村迈向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白茶内生精英
它们都是“精英”
绘本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ANIMATING ‘IP’COMICS AND EMOJIS BECOME ENTERTAINMENT BRANDS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