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高效型优质晚粳稻‘上农粳21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4-04-30 13:49李洪彬卢赛赛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武进大田稻瘟病

李洪彬 卢赛赛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盐城 224153)

水稻是全世界大多数人口的主粮,也是三大主粮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水稻种植规模约占粮油作物的1/3,产量约占谷物产量的2/5,因此,稻米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

‘上农粳219’是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型水稻新品种,属氮高效利用常规早熟晚粳稻,于2022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220062),适合在江苏沿江地区及苏南地区推广种植。2022年,‘上农粳219’在上海市、安徽省、浙江省同一生态区开展了引种备案试验。结果表明,‘上农粳219’产量潜力大,对氮肥需求量少,抗倒性好,米质达国标2级标准,兼具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优异性状。在此背景下,为促进‘上农粳219’的进一步推广种植,笔者拟对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稳定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的粮食生产提供参考。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上农粳219’的母本是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CR-675/‘武运0175’杂交后的中间材料,该亲本材料早熟性好、抗病性强、抗倒性好;父本是常熟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晚粳稻‘常农粳12号’[1],该亲本产量高、穗型大、茎秆粗壮有弹性、穗层整齐度好、熟相佳、米质优。

1.2 选育经过

2012年春季,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以中间材料CR-675/‘武运0175’作母本,与‘常农粳12号’杂交组配;2012年冬季,去海南省陵水县加代;2013年春季,在大丰区种植F2代群体1 500 株,选单株24 株,南繁21 株;2013年—2016年,在陵水县与大丰区4年连续选择6代,其中编号为J2019单株的表现突出;2017年,J2019被选入鉴定圃进行小区产量鉴定;2018年—2019年春季,在适宜区域进行多点试验,J2019正式定名为‘上农粳219’;2020年,‘上农粳219’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武进科企联合体区试,表现为产量较高,米质达国标2 级标准;2021年,‘上农粳219’破格晋级,续生同步;2021年底,‘上农粳219’完成江苏省早熟晚粳组联合体所有试验程序;2022年5月,‘上农粳219’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220062),适宜在江苏沿江地区及苏南地区推广种植。

2 特征特性

2.1 株型松散适中、抗倒性好

‘上农粳219’苗期叶色深绿、叶挺、植株较矮;抽穗后叶片挺拔、株型较松散、生长清秀;熟期转色好、穗层整齐、熟相佳,在肥水正常条件下,株高113 cm左右;谷粒呈椭圆形,长宽比为1.9左右,谷壳较薄;茎秆粗壮有弹性,抗倒性极强,在区试和生试中,未出现倒伏现象。

2.2 产量构成因素协调

‘上农粳219’全生育期为155.1 d,较对照‘武运粳23 号’早熟0.5 d;一般每667 m2有效穗数为16 万穗,每穗总粒数172 粒,结实率在91%以上,千粒质量在29 g 左右。该品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产量构成因素较为协调,后期穗肥可适当减量施用,属于大穗大粒型水稻品种,产量较稳定,适应性广。

2.3 综合抗性好

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上农粳219’对稻瘟病4个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结果为3~5 级(按9 级制分级);据稻瘟病苗期鉴定,6 个生理小种的抗性都为0级;叶瘟发病最高级为1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3.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为3级;抗性评价为中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级数为5级;感纹枯病。

‘上农粳219’试验示范过程中,纹枯病发生轻,未发生稻曲病等其他病害。

2.4 稻米品质优

经品鉴,‘上农粳219’稻米外观晶莹透亮、圆润饱满,腹白极少,蒸煮后外观较白,口感爽滑,有嚼劲,食味优良,达到农业行业的《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3 产量表现

武进联合体区域试验共有10家单位承担,分别为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扬中市韵洲稻麦产销专业合作社、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金坛种子有限公司、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生产试验共有6家单位承担,分别为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各试点先后于5月15日至5月30日播种,大部分试点均采用塑盘育秧方式,每盘播种量为120~130 g。各试点分别于6月初至6月下旬移栽,秧龄为20~30 d,随机区组排列,株行距为13.3 cm×30.0 cm,每穴栽3~4 苗,四周保护行采用同品种延伸。各试点均根据当地的生产水平进行田间管理,大田期间追肥2~3 次、除草1~3 次、治虫3~7 次。在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中,6月中旬至7月天气适宜,水稻长势较好,8月中旬气温较高,部分试点的部分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9月—10月受台风大雨影响,个别试点的水稻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倒伏。

3.1 区域试验

2020年武进联合体初试,‘上农粳219’每667 m2产量为706.53 kg,比CK(‘武运粳23 号’)增产7.11%;2021年武进联合体续试,每667 m2产量为709.0 kg,比CK(‘武运粳23 号’)增产4.28%;武进联合体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上农粳219’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07.76 kg,比CK(‘武运粳23号’)增产5.70%。

3.2 生产试验

2021年同步进行生产试验,‘上农粳219’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07.6 kg,比CK(‘武运粳23 号’)增产4.8%。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培育壮秧,适期播种

‘上农粳219’采用机插秧种植技术,按秧田面积∶大田面积=1∶90 留足秧田。每667 m2秧田备足过筛营养土100 kg、秧盘30 张,折每667 m2大田用种量为3.5 kg。在播种前15 d 做好秧板,为提高无纺布的利用率,秧板净宽为2.1 m、长为20 m,秧沟宽为0.2 m、深为0.15 m,围沟深为0.25 m,且秧板在摆盘前需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使板面达到“实、平、光、直”的标准。营养土的80%作底土,用壮秧营养剂0.4 kg,搅拌均匀,堆闷15 d 以上;营养土的20%作盖籽土,不拌壮秧营养剂。播种前,用10%乙蒜素·杀螟+20%噻唑锌+35%丁硫克百威等药剂拌种,以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采用机械化流水线播种方式,5月20日左右落谷,装盘平铺后,覆膜、盖草、洇足水。播种后10 d 揭膜,秧田期间防治灰飞虱,控制肥水管理,以促进盘根结实,确保秧苗茎基粗壮、叶色挺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健。移栽前3~5 d,每667 m2秧田追施尿素5 kg 作送嫁肥[2]。

4.2 精细整地,提高栽插质量

要求大田土壤肥力为中等水平。在秧苗机插前,大田用大型拖拉机粉碎耕田后上水,再刮板平田。6月初,每667 m2大田施尿素10 kg、复合肥20 kg,施肥后耕翻,要求耕翻深度达16 cm 以上,耕翻后上水泡田3 d,再次平整大田,要求达到田面高低落差不过寸,5 d 后每667 m2大田用36%丁噁合剂200 mL+10% 苄嘧磺隆20 g 进行封闭化除,沉实3 d 后即可进行薄水栽插。移栽时,秧龄不超过25 d,栽插行株距为23.5 cm×13.5 cm,每穴栽插4~5 苗。

4.3 栽后即管促早发

移栽时,大田以浅水灌溉为主;移栽后,大田灌深水促秧苗活棵返青;移栽5~7 d 后(6月中旬),大田及时脱水露田,以排放土壤中由于秸秆腐烂产生的有害气体,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加快秧苗新根萌发,提高秧苗成秧率;秧苗返青后,大田灌浅水促分蘖,此后大田保持水层,并配合施用分蘖肥促分蘖[3],一般于6月下旬每667 m2施尿素12.5 kg,7月上旬每667 m2再次追施尿素10.0 kg。

4.4 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

在进入7月下旬后,为避免受到台风、暴雨等天气的影响,大田应采取干湿交替、以干为主的灌溉方式;7月下旬后,大田适时开始搁田;除了防治病虫害需要保水和在孕穗期前后需要保有浅水层之外,其他时期大田均以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为主,以养根保叶,延长后期根系活力;8月初,大田复水,且每667 m2大田施复合肥12 kg 加尿素10 kg,并适量用0.2%磷酸二氢钾加少量尿素喷施,以促进水稻生长;此后直至水稻成熟,大田保持田土湿润即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合效率,提升稻米品质,增加产量;收获前7~10 d,大田断水。

4.5 加强病虫害防治

针对‘上农粳219’生长期间病害发生程度重于虫害的特点,7月中旬,用苯甲丙环唑+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防治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7月底,用烯啶·吡蚜酮防治稻飞虱;8月中旬,用5%甲维盐+30%茚虫威悬浮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48% 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有机硅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水稻破口前,用40%稻瘟酰胺·三环唑悬浮剂+48%苯甲·嘧菌酯悬浮剂+5%甲维盐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等;水稻破口期,用10%阿维·甲虫阱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40%稻瘟酰胺·三环唑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等;水稻齐穗期,用1%甲维盐微乳剂+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40%稻瘟酰胺·三环唑悬浮剂+25%吡蚜酮悬浮剂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在9月初,用烯啶吡蚜酮+四氯虫酰胺防治稻飞虱。

4.6 适期收获

‘上农粳219’的收获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过晚,待水稻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即可收获。收获后,稻谷要及时上场摊开晾晒或烘干,然后入库贮藏。

猜你喜欢
武进大田稻瘟病
常州武进:真情服务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Listing Tables:a Strategy of Problem Solving in Maths from Image Thinking to Logical Reasoning
立足武进 侨连海外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武进淹城遗址功能新考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