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大世面才能“飞上天”

2024-04-29 12:21梁煜东
奇妙博物馆 2024年4期
关键词:纸鸢放风筝幅画

梁煜东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对话高鼎

他们乘坐“哈皮时光车”,来到了清代浙江省宁波府(今浙江省宁波市)乡间的一所学堂中。快看,那里走来一位头戴瓜皮帽、身穿大襟马褂和长衫的教书先生,他的身旁还有不少学生呢!这位教书先生就是著名诗人高鼎。

皮皮狗:高先生,久违了!

高鼎:原来是皮皮狗,好久不见呀!

皮皮狗:高先生,这两位小朋友非常迫切地想要认识您,我就带他们来拜访您啦。

唐哥:高爷爷,您好!我们是来自21世纪的小学生唐哥和宋妹。

高鼎:唐哥、宋妹,说说看,你们是为什么事来找我的呀?

宋妹:高爷爷,您写的《村居》我们特别喜欢!我们想跟您多了解一些关于风筝的知识。

高鼎:好说,去年二月的一天,我回家的路上看到一群孩童放学后在田地间奔跑着放风筝,那会儿,小草初长,鸟雀纷飞,杨柳依依,好一幅春意盎然的乡村图景!我一时高兴,就写了这首诗。

宋妹:高爷爷,你们放风筝纯粹是为了娱乐吗?

清 高桐轩《春风得意》年画 天津博物馆藏

清 翁同龢《仿青藤道人风鸢图卷》(局部) 萧山博物馆藏

高鼎:当然不是。我们认为放风筝就是“放郁”,放走晦气。尤其是清明时节,人们认为通过风筝可以将心中的话语传递给已故的亲人。此外,放风筝还能舒展筋骨,增强体质,给人们的身体带去诸多益处。

唐哥:放风筝有益身心健康!

高鼎:小说家曹雪芹先生撰写了一本《南鹞北鸢考工志》,讲述了风筝制作和能够飞起来的原理,他还绘制了各种样式的风筝图呢。

唐哥:以前我只知道曹雪芹先生创作了《红楼梦》,没想到他还是一个风筝专家!

宋妹:长见识了!

唐哥:高爷爷,那您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有风筝的吗?

高鼎:风筝起源于春秋时期,据说是巧匠鲁班发明的。风筝又叫“纸鸢”,这种叫法一直沿用到明代。到了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开始用风筝指代纸鸢,不过文人雅士在写作时还是习惯使用“纸鸢”一词。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哥:这么说来,风筝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呀。今天收获满满,这下不愁没东西在同学们面前“显摆”啦!

清 『江雨三』款刻瓷人物屏 扬州博物馆藏

明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金代 八角形白地黑花嬰戏风筝枕 磁州窑博物馆藏

皮皮狗小剧场

皮皮狗:皮皮狗“开小灶”时间到。今天我们来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大家都知道,这里的书画文物在全国的博物馆收藏中是数一数二的。让我们在这里找一幅与风筝有关的画作吧!

唐哥:这幅画我知道,它的名字叫《百子嬉春图》,是宋代著名宫廷画师苏汉臣绘制的。

皮皮狗:很棒哟,你说得非常对。

宋妹:你们快看,这幅画上,亭台上站着一个身穿绿色短衫的儿童,他正高举着线团放风筝。虽然风筝飞得不高,却吸引了很多儿童观看。亭台最左边,还有几个儿童想伸胳膊去够那个风筝呢!画得太形象啦!

皮皮狗小剧场

唐哥:光是看这幅画,我好像已经听到大家的欢声笑语了。

皮皮狗:宋代经济繁荣,放风筝这项娱乐活动更是深入人心,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欢。皇帝宋徽宗也痴迷这项活动,他不仅是放风筝的高手,还组织官员编撰了《宣和风筝谱》。

宋 苏汉臣《百子嬉春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宋 苏汉臣《百子嬉春图》 故宫博物院藏

宋妹:哇,那放风筝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国民运动”啦!

唐哥:我也迫不及待想要回去放风筝了。

猜你喜欢
纸鸢放风筝幅画
趁着海风放纸鸢
同纸鸢一起,放飞梦想
你的名字是幅画
遇见大师
猜画
放风筝
春暖花开放纸鸢
NO.3 纸鸢
放风筝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