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2024-04-28 21:59梁汉成
南北桥 2024年7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国有企业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7.044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的现状与发展策略。通过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分析和实践案例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建议,以期促进国家储备林的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营;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责任。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成为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1 国有企业建设经營国家储备林的目标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承载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的责任。而国家储备林的建设,则诞生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此,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列。目标的确立,既是企业自身的要求,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

首先,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大自然的守护者,国有企业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通过建设储备林,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还能为后代子孙留下一片绿洲,让大自然的美景得以延续[1]。其次,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目标是推动绿色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国有企业积极引入绿色技术和理念,通过储备林的建设,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最后,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目标还包括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通过参与储备林的建设,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社会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实现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营目标,需要国有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和管理水平。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储备林建设的进程。同时,也需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为国有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保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还应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储备林建设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只有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营目标的实现。

2 国有企业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的现状

2.1 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矛盾

在国有企业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的过程中,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凸显。这一问题既牵涉到国家利益的平衡,也涉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如何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资源开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森林资源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许多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如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生态平衡,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2]。国有企业在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时,面临着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国家需要利用森林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往往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甚至引发自然灾害。如何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成为国有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2.2 基础设施投入不完善

在国有企业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的过程中,基础设施投入不完善的问题时常显露出来。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给国有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国家储备林的建设和保护。

一方面,基础设施是国有企业建设和运营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基础设施投入不完善往往导致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等问题的出现。由于国家储备林往往位于偏远地区或山区,道路交通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导致许多地方交通条件欠佳。这不仅增加了物资运输的难度,也限制了国有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此外,通信设施的不完善也使得信息传递困难,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效率。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投入不完善还给国家储备林的建设和保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国家储备林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保护任务繁重。然而,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监测和巡护工作难以开展,发现和处理林区内的违法行为也往往不及时。同时,缺乏完善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也限制了国家储备林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国家储备林的生态功能,也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3 国有企业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的策略

3.1 加大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国有企业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国家储备林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经营不仅涉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更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为了加强国有企业在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营中的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企业需要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首先,政策法规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到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国有企业在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营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制定政策法规时应该充分听取国有企业的意见和建议[3]。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与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其次,政策法规的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储备林的主要建设经营者,其在政策法规执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了确保政策法规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对国有企业的建设经营行为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此外,政策法规的执行还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是政策法规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政策法规的执行效果。因此,应该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政策法规,确保国家储备林的建设经营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最后,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还需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国有企业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不仅仅是国家的事务,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举办宣传活动、开展教育讲座等,向社会公众普及国家储备林的重要性和政策法规的内容,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国家储备林建设经营的良好氛围。

3.2 完善基础设施投入模式

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支撑,对于国家储备林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合理配置投入资源,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效益,成为国有企业在这一领域中面临的挑战。

首先,完善基础设施投入模式需要从项目规划角度出发。国有企业在建设国家储备林时,应该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4]。这不仅包括基础设施的类型和数量,还应考虑到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通过科学规划,能够确保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实际需求相匹配,避免资源浪费和建设不必要的设施。其次,完善基础设施投入模式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国有企业在建设国家储备林时,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基礎设施建设过程中,要遵循环保标准,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采用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等手段,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后,完善基础设施投入模式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国有企业在建设国家储备林时,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通过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全过程的监管,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投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建设质量的提升。同时,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多方参与、共同监督的局面,推动基础设施投入模式的不断完善。

3.3 注重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在国有企业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国有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国家储备林的建设和管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首先,国有企业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测绘技术来进行国家储备林的规划和布局。传统的测绘方法费时费力,而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如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国有企业提供准确的地形、地貌、植被等数据,为国家储备林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5]。其次,国有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来进行国家储备林的种植和培育。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国有企业可以研发出抗病虫害、适应恶劣环境的新品种,提高国家储备林的抗逆性和生产力。同时,利用细胞培养和组织培养技术,国有企业可以实现大规模繁育优质苗木,提高国家储备林的种植效率和成活率。第三,国有企业还可以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来进行国家储备林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国有企业可以实时监测国家储备林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等问题,保证国家储备林的健康生长。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国有企业可以实现对国家储备林的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最后,国有企业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国家储备林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林业数据,国有企业可以了解国家储备林的生长情况、资源利用情况等,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国家储备林的布局和管理策略。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国有企业可以实现对国家储备林的智能预测和优化调度,提高国家储备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4 深化监督管理

在国有企业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的过程中,深化监督管理是确保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在林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首先,深化监督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国有企业在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的过程中,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各项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监督机构应具备独立性和权威性,由专业人士组成,具备丰富的林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同时,监督机构应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监督合力,确保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其次,深化监督管理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培训和指导。通过组织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向国有企业员工传授林业管理知识和监督管理方法。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林业政策法规、生态环境保护、林木种植养护等方面的知识,旨在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监督管理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指导,通过定期检查和指导性文件的发布,引导国有企业按照规定进行林业建设经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深化监督管理需要强化监督执法力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及时予以查处和处理,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同时,还要加强对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确保监督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 结语

国有企业建设经营国家储备林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国家储备林的建设与管理。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储备林将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芊卉. 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政策与实践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9.

[2]程冀文. 近自然经营对森林林分生长的影响[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

[3]何洁,蒋宝维. 推进一二三产融合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J]. 江苏农村经济,2020(4):40-43.

[4]赵海兰,刘珉. 德国林业发展思想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林业经济,2019,41(4):123-128.

[5]吕明,唐季,张雨潇,等.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现代林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与路径探析[J]. 中国林业经济,2022(2):1-4.

[作者简介]梁汉成,男,广东肇庆人,肇庆市贺江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中级审计师,本科,研究方向:建设经营发展策略。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