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生设计师

2024-04-28 01:17张瀚方郭庭
科学大众(中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心理学价值观人生

张瀚方 郭庭

相信同学们在读小说或者看电影时,一定时常对主人公的人生剧本感到羡慕或者拍手称奇:为什么他们的人生可以集齐如此多的成功元素?为什么他们想做的事情最终一定能做成?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自证预言”,是指人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内心的期望来行动,最终令自己当初的预言发生。可以说,成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又一个“自证预言”的设定和实现,在自我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地奔向更好的自己。由此看来,我们的人生其实也是可以被设计的,你我都可以成为人生的设计师,决定和影响自己的发展走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设计人生的方法,踏上这场自主、自由的人生设计之旅。

借助想象翅膀,体验设计人生

提到设计人生,你认为我们所设计的故事主线里应该包括什么剧情?大家所想的也许包括这些:高考考了多少分、上一个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了什么专业、找了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呢?不妨试试借助直觉和想象。直觉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融合内心各种复杂的感受和想法。下面,请大家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试着“遇见”10年后的自己。闭上眼睛,调整坐姿,以最舒服的状态坐着,轻轻吸气,再轻轻呼气,让自己感到身心松弛。然后,让我们自由地畅想一下,10年后,自己期待的生活图景是什么样的。不用过多思考,只需要凭直觉去想象,可以根据接下来提到的这几个方面,逐渐丰富你的画面。

1.你可能从事什么职业?如果没有,也没关系,试着想象你每天大部分时间在做什么事情。

2. 你最常打交道的群体有哪些?你身边最亲近的人可能是谁?

3. 你为什么会从事这份工作?

4. 你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如何?幸福感和价值感来自哪个瞬间呢?

5. 你此时身处哪个城市呢?周围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

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你能“遇见”想象中的未来的自己,绘制出提到的那些元素,但是也有可能,其中很多元素在你看来是模糊的甚至是空白的,不过这也没关系。不知道你注意到了吗,刚刚每个问句的开头是什么?

没错,就是——“你”。在未来的人生中,你的工作和生活能不能让所有人满意,能不能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其实没那么重要。在这个人生故事中,我们更需要关心的是“你”的感受和状态。

所以,“设计人生”看似是规划未来的工作,实际上是在规划自己。它的终极目标也不是找到工作,而是找到你喜欢的自己。

积累各种素材,做好设计储备

一个好的编剧总是需要储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设计自己的人生同样离不开丰富的素材。那么,具体需要收集哪些素材呢?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探索。

有一天,一位同学走进心理咨询室,分享了自己的困惑。他说:“老师,我最近很苦恼,我爸爸总是让我学法律,我却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所以,我到底要不要学心理学呢?”

此时,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回应他呢?

你不必将这个人生大事的抉择包揽在自己肩上,替他做出“学”或者“不学”的决定,而是可以引导他进行更多的思考,比如你们可以一起讨论如下的问题:

1. 你喜不喜欢心理学?有多喜欢心理学?

这就是生涯规划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兴趣。当我们与兴趣相遇的那一刻,可能会产生心跳加速、心情愉悦甚至是心流运转的奇妙感觉。产生心流时,你常常会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环境,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电影《心灵奇旅》中的男主人公乔,他非常热爱爵士乐,当他弹钢琴时,就会进入心流的状态。想想看,你在学习哪门学科或者从事哪项活动中会有这样的感觉?沿着这条兴趣的脉络进行探索,这里面可能就蕴含着你的生涯密码。

2. 你了解学习心理学需要哪些能力吗?你具备这些能力吗?

当你的能力和你所学习的学科或未来要学习的专业所需相匹配的时候,你会产生一种力量感和效能感。即使没有他人的表扬,你也时刻在被自己的成就肯定着,在职业道路上容易走得更稳。当你对某个专业感兴趣的时候,不妨先去了解一下该专业的学习能力要求和自身的能力优势是否匹配。

3. 你为什么想学心理学?学心理学是为了什么?

因为心理学相关的工作较为自由,能帮助到他人,赚钱多,还是其他?这就涉及职业价值观的问题。职业价值观就是指个人在职业领域的价值追求,这是最核心的生涯需求。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也许并不能直接帮你选出想做的工作,却可以帮你用排除法去掉你绝对不想从事的职业,并且使你在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取更加稳定的价值内核。职业价值观包括收入财富、兴趣特长、权利地位、自由独立、自我成长、自我实现、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环境舒适、工作稳定等方面。试着从中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3项,你将来所心仪的工作大概会与它们密切相关。

但是,仅仅关注自我就足够了吗?我们的人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中展开,就像一块美味的蛋糕放在服装店里可能无人问津,但是放在烘焙店里就会引得甜食爱好者驻足。所以,人生剧本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自我和外部环境的特点。在这样的设计之下,人生剧本的主人公将自带“王者”属性,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外部环境具体探索什么呢?从外部环境来看,我们需要关注大学里的心理学和社会中的心理学。比如,要考取该专业,录取分数和选科要求是什么?学习内容、方式是什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走出大学以后的就业如何?心理咨询师/心理老师的具体工作和状态是怎样的?只有充分了解外部环境,才能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设计人生的素材可以取之于内,了解自身的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同时需要取之于外,了解社会生活、大学专业和未来就业等具体情况,不断丰富自己的设计素材库。

作出智慧决策,优化人生设计

当我们储备了丰富的自我和环境认知,便可以根据个人优势特质以及专业要求,作出心仪的抉择,初步对人生进行设计。比如,在人生的高中阶段,我们可能面临的“剧情”抉择就是选科。选哪几科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和适应社会发展呢?虽然积累了很多宝贵素材,但是处于“设计剧情”这一刻时,你也许仍难以做出决定。那我们不妨试试生涯决策平衡单,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对各个选项及影响因素做一个系统梳理,权衡利弊,辅助决策。下面,我们以高中的选科为例,来同步模拟一下这个生涯决策的过程。

步骤1:列出选项。

写下目前选择中包含的几个选项,比如选生物还是选地理。然后,列出影响决策的参考因素。哪些因素是自己看重的,是兴趣,是未来发展,还是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因人而异。

步骤2:赋予各参考因素权重。

这里的权重是依据该考虑因素对自己的重要程度来进行1~5 分的赋值,即对自己越重要的因素赋值越高,反之则越低。比如,学科成績权重为4 分,个人兴趣权重为3 分。

步骤3:评分。

针对每个要素进行打分,优势因素得正分,劣势因素得负分,计分范围从-10到10。比如, 地理学科成绩比生物更好,地理得分值为6,生物失分值为3。

步骤4:算分比较。

用步骤3 中各分数乘以各因素的权重,得出该因素项的得分或失分,最后计算出总分,得分值减去失分值,即为得失差。通过比较,就可以得出决策结果。比如,根据该平衡表,最终得出地理学科为个人的更优选择。

同学们,设计人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因为从你们想要自主设计人生的这一刻起,命运的齿轮便开始发生转动。如果现在你们手中拿到的剧本并不顺遂自己的心意,不妨试着运用以上的方法对未来进行设定,通过一个人生新剧情来引导当下的自我。相信就在不远的未来,你们将与心想事成的自己相遇,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特约编辑:孙晓明)

猜你喜欢
心理学价值观人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人生中的某一天
爆笑心理学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