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媒”不胜收
——安吉县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

2024-04-28 05:58章李梅
视听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安吉县安吉中心

祝 青 章李梅 丁 峰

安吉县融媒体中心自第一次融合发展以来,已经走过了近十年时间。这十年,中心新闻主业有声有色,在新闻宣传、精品创优等方面都位于全省前列;这十年,中心营收高速增长,每年增速都在10%以上,近五年更是达到20% 以上,2022 年营收4.87 亿元,2023 年预计6.67 亿元;这十年,中心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央深改办专题信息介绍安吉媒体智慧融合经验,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改革创新成绩突出集体等。

作为一个从来没有财政支持的县级媒体,安吉县融媒体中心能取得现在的成绩,追溯源头就是两轮体制机制改革让中心保持了不断进取的活力,在“努力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1]上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一、持续探索,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勇于突破

2014 年8 月18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此为标志,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而对当时的县级媒体来说,新闻传播和传统广告业务都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媒体生存环境逐渐恶化,改革迫在眉睫,安吉县融媒体中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了体制机制上的改革。

(一)两次改革高效融合发展

2014 年1 月11 日,安吉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县级媒体融合发展,整合原安吉县广播电视台和安吉县新闻宣传中心两家县级媒体,成立安吉新闻集团,在党委领导下实行编委线、经管线、行管线三线管理,编委线负责新闻生产,经管线负责产业经营,行管线负责后勤保障,实现了县级融媒体的机构重组、平台搭建和传播流程再造。

改革是为了在保证新闻宣传主责主业的前提下,让媒体经营更加贴近市场,根据市场化规则来进行经营管理,让媒体单位和其他企业一样,通过市场交换去谋求生存与发展。2021 年,安吉新闻集团在全国县媒基本融合完成之时,又率先实施第二次体制机制深入改革, 推进深度融合,明确融媒体中心主抓新闻主业,新闻集团主推产业经营,确立了安吉融媒体中心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公司化运营模式。通过这次改革,安吉县融媒体中心的营收占比逐年递增,从2019 年的10%增长到2023 年的35%。

(二)内部人员管理刚柔并济

体制机制一变,管理迅速加强。安吉县融媒体中心在内部实行新闻战线的刚性管理,出台《领导干部作风建设12 条》,要求做政治生态明白人、发展创新领头雁、敬业奉献孺子牛、贴心服务知心者,同时将班子作风建设的运行机制下沉到二级单位,形成层层抓落实、个个当表率的良好氛围;建立领导班子“周事周报”制度,严格执行“领导+督查责任部门+主题”月度专项督查机制,常态化举行党委书记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日、早餐知心会、月度工作例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党员干部集中活动等。

同时,中心在关爱员工方面,实行文化企业的柔性关怀,除常态化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老员工荣退仪式以及员工产、病、伤慰问等一系列制度外,中心还创新推出父母陪游假、喜报送到家制度,外地员工父母来到安吉,员工可以请假陪同父母游览安吉,员工获得一切荣誉,中心除将证书发放到员工手中外,还寄送一份给员工指定的亲属,让其家人共同分享该员工成长的喜悦。

(三)绩效考核激活一池春水

安吉县融媒体中心自第一次体制机制改革后,就在内部打破身份限制,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实现同工同酬,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按月度、季度、年度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全面量化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发放考核奖励。同时,在员工职级晋升、干部提拔、评优评先等工作中,注重以实绩实效评价干部能力作风情况,营造良好用人导向和干事风尚,如通过第二轮体制机制改革,编外人员不仅可以担任中层干部,还可以担任集团班子成员,目前,中心中层干部中50%为编外人员。

二、不断精进,在新闻主业发展上努力提升

安吉县融媒体中心自第一次融合改革之后,就依托中心自行研发的融媒体采编系统,实现新闻报道“统一策划、统一采集、分类编辑、分类推送”,坚决当好党和政府“喉舌”。

(一)精心策划传播主题,对内凝心聚力

安吉县融媒体中心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每年策划上百个沉浸式、协同感强的主题报道,形成“阶段性栏目统领、全媒体报道连贯”的主题新闻宣传模式,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积极营造本地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奋斗的干事氛围。2023 年以来,已推出主题报道专栏106 个,共发稿4000 余篇次。如安吉白茶是安吉第一富民产业,中心近四年来分别以《一样的芳香 不一样的茶季》《那乡那山那茶》《春日问茶》《一叶春风来》为主题,报道安吉白茶富民扶贫故事;2020 年3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吉余村后,中心逐年推出《习习春风里》《春风又绿苕溪畔》《不负春光不负人》《写在春天的答卷》主题报道,持续反映安吉人民在习总书记“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勉励下不断前进的故事。

(二)积极打通上传通道,对外唱响声音

近年来,安吉县融媒体中心持续打造三个“一百”库,即100 名重点媒体大咖的师资库,100 个重要媒体平台的通道库,100 位行业主管、学界精英、文化名流、个人大V 的朋友库,中心以大台大报大网为宣传主阵地,精心组织实施大媒专媒、名栏头条、首页首屏上稿工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断提升安吉知名度、美誉度和辨识度。中心每年在央媒省媒刊播新闻条数达到1000 条以上,连续三年央视《新闻联播》单条头条,2022 年央视《新闻联播》刊播新闻28 条,2023 年截至目前已达到31 条,走在了浙江省前列,同时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新闻支撑。

(三)广泛开展创新创优,精品不断呈现

安吉县融媒体中心始终将新闻创优作为媒体能力展现、群众认可信服的评判标准之一,不断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优评选。近年来,中心获得了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连续两届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大奖,连续16 年实现全省广播电视对农考核优秀,连续5 年获得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浙江省新闻奖(广播电视部分)一等奖,12 个网络视听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我是红红石榴籽》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1 年度优秀少儿节目精品节目,《乡村里的“智慧大脑”主题研学》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广播电视优秀少儿节目扶持项目,安吉优品汇系列宣传片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广播电视融媒体营销创新大赛金奖,2023 年更是捧回全场大奖。

三、全面赋能,在多元产业建设上极力拓展

县级媒体最贴近基层基础,更加了解百姓需求,也能快速提供解决方案,安吉县融媒体中心在做好新闻主业基础上,极力探索“融媒+”,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为群众提供更多服务。

(一)“融媒+文创”,生产群众喜看好产品

媒体单位具备以视频创作、文化展演为主的文创产业所需要的设备、人才等,因此天然具有发展文创产业的基因。基于此,安吉县融媒体中心每年承接视频创作100 余部、筹办文化展演活动150 场以上,2023 年营收超5000 万元。

近年来,中心一方面加强媒体资料入库管理,梳理各类新闻素材“家底”,将新闻条线和文创条线以项目制方式建立融合关系,充分发挥新闻素材在文创市场的关键作用,让文创产品切实满足各方面需求,同时借助新闻内外宣传的强大实力,让视频创作和文化展演等活动得到更广泛传播,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客户预期远胜从前。因此,县域社会各界的视频创作和文化展演等业务纷纷找上门来,中心的文创产业由此形成了健康循环。如2023 年6 月2 日晚,中心承办的长城非遗展,让安吉竹灯点亮长城,中心报纸、电视、广播及新媒体均对该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提升县域干部群众自豪感,同时中心还积极向新华网、人民网、浙江新闻网等50 余家大台大报大网推送,扩大了安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各级各界好评如潮,让主办方获得了活动圆满成功和宣传及时有效的双重满足。

(二)“融媒+智慧”,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安吉县融媒体中心早在2012 年就在网络全县域覆盖的基础上开展“四个平台”建设,并于2015 年实现了“村村通”数据光网、“村村用”信息平台、“村村响”音频广播、“村村看”视频监控的全县域覆盖。[3]在这一过程中,中心为更好开展智慧广电建设,专门成立浙江文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全县数字资产,结合社会基层治理现代化需求,实现建设研发、安全运维、数字经营一体化新样式。

近年来,中心充分借助新闻战线知民情晓民意解民忧的新闻优势,开发了更显民生的数字化应用平台;充分把握新闻规律,从实用好用管用的角度,让数字化平台深受群众喜爱;还利用新闻单位的优势,用传媒的能量、传播的力量,给数字化平台不断赋予能量激发能量还不断积蓄能量,从而让智慧产品在群众生活中表现高能,较好地实现了新闻让智慧应用“活”了起来、智慧应用让新闻“火”了起来的双向赋能作用。如中心在全国较早研发推出了手机新闻客户端“爱安吉”,集“新闻+ 政务服务商务”于一体,每天推送新闻近百条,研发集纳各类应用300 余个,基本涵盖民生需求,为群众生活提供便利。截至目前,“爱安吉”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超200 万,在人口58 万的县域实现注册用户44 万,日活率达11%,成为中宣部确定的全国示范项目。助力乡村智治,中心研发数字乡村系统,涵盖农村垃圾分类、三务公开、村级工程招投标、困难人群养老等方面,其中农村垃圾分类由垃圾清运人员在垃圾收集时,通过垃圾车上的一体化设备,快速对农户的分类垃圾进行拍照、称重、评价并上传系统,实时显示各个农村家庭垃圾分类情况;村民通过三务公开系统可详细了解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并通过村级工程招投标板块,了解乡村建设、参加相应招投标等,截至目前,数字乡村系统在两个村试点运行后,已在全县推广完成覆盖。其他项目,如研发的“安心游”获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浙里安营”获浙江省数字文化最佳应用,“浙商企业健康体检”获浙江省信息标志性成果等。

同时,中心还实施数字产品全国战略,截至目前已在全国24 个省400 余个市县落地各类智慧产品,和阿克苏广电台合作研发的“Hi,苹果红了”新闻客户端,已成为全疆宣传文化重大改革成果。

(三)“融媒+农业”,融入乡村振兴大场景

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和绿色发展先行地,良好生态环境中产出的优质农产品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喜爱,但长期以来受销售渠道制约,消费者难以购买到优质产品。为助力乡村振兴全民共富,安吉县融媒体中心研发运营区域公共品牌的自主销售平台“安吉优品汇”,坚持“怡享、怡用、怡游、怡居”四位一体服务定位,系统地联系起生产、销售、市场三个端口,通过对农产品的保值收购、销售环节的简化,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消费者获得了最大的实惠。自2022年7 月9 日上线以来,“安吉优品汇”销售额截至目前近6 亿元(按出资比例折算计入中心总营收),助力村集体收入超2000 万元,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3000 余万元,2024 年营收目标将达到10 亿元。

在“安吉优品汇”运营过程中,中心一直利用自身在全国县级媒体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影响力,和社会各界展开多方面合作,如和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共同推出中国诗词大会·一杯好诗安吉白茶联名产品,在央视《新闻30 分》《晚间新闻》及《参考消息》刊播“安吉优品汇”公益广告。同时“安吉优品汇”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在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头部平台开设账号,将每期产品主题宣传视频进行广泛宣传,提升“安吉优品汇”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快培育,在人才队伍配置上有效作为

三十多年的财政零供养,促使安吉县融媒体中心的前身,即安吉广播电视台和新闻宣传中心各自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闻敏锐度又有社会敏感度的员工。借助媒体融合改革,中心更是加大力度,在人才培养上全力以赴,为长远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一)搭建学习平台,互促互学

安吉县融媒体中心开设“思享汇”、星期三夜校等,邀请全国行业知名专家授课指导,打破员工认知局限,提升员工能力上限。除专业学习外,中心还邀请音乐、美术等艺术领域和后期制作等方面的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全方位提升网络视听作品鉴赏、摹仿、制作和创新能力。同时建立“双片冲击波”学习室,组织人员分析学习优秀网络视听作品,不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同时反复观看打磨自己制作的网络视听作品;研发上线“自画自说”视听评议系统,让员工对新闻点评,查漏补缺、出谋划策。近年来,中心自行制作的中英双语版人才招引宣传片“成就最美县域成就最美的你”引起欧洲媒体青睐播放,乡贤纪录片《绿水青山寸草心》系列在多个海外短视频平台连载播出,《这就是安吉》登上了世界环境日国际合作年会,《路益三农 美在“四好”》在全国四好公路现场会上展播,全英文水资源形象片“向水而生”获第三届中国短视频大会形象宣传类作品一等奖,《一片叶 千里情》获得全国脱贫攻坚优秀宣传成果一等奖,纪录片《三官》入选2022 年浙产优秀纪录片作品库。

(二)搭建导师平台,以强带弱

中心组织骨干员工拜师央视省台老师和知名文化工作室的大咖,促使员工学有榜样、学有实效。选送年青员工挂职央媒省媒,零距离学习、跨越式成长。建立导师帮带制,让中心老骨干帮带新苗子迅速融入、快速上手。成立系列工作室,让团队成员快速成长,让优秀个人借助工作室平台更加彰显能力,如“飞手穿越”文化工作室,26 岁的青年小伙带出了20 人的固定队伍,为中心网络视听作品制作提供了大量帮助;“遇见安吉”工作室,以清新的表现形式走进美丽乡村,不仅带火了一批网红打卡点,还培养出了一支文艺小分队;“十分海报”工作室全方面对标新华社海报突击队,中心海报制作队伍快速成长。

(三)搭建交流平台,联动发展

坐井只能观天,登高才能望远。中心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各类展会,仅2023 年度已参加武汉文博会、杭州茶博会、深圳文博会、浙江省农博会等全国和行业内的各类展会二十余场,参加媒体类交流活动近五十场,精心展示交流了中心的视听文化作品、智慧广电数字产品和区域公共品牌的系列优品,既扩大了对外交流,又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发展信心。

猜你喜欢
安吉县安吉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千年的回眸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安吉县美术教师新作选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