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氏振腹疗法应用于脏腑失调的内伤头痛治疗的理论探析

2024-04-27 05:16安晓晨苏比努尔·艾在孜宋宇
婚育与健康 2024年7期
关键词:胃气元气

安晓晨 苏比努尔·艾在孜 宋宇

【摘要】臧氏振腹疗法是推拿流派中脏腑推拿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现已在内、外、妇、儿等各科收效颇丰,但对一些发病原因与脏腑失调相关的病症还未全部涉及,例如内伤头痛。因此,本文根据振腹疗法的学术思想,结合内伤头痛的病因病机,从补益元气和激发胃气的角度探讨与论证振腹疗法治疗因脏腑失调、气机逆乱所导致的内伤头痛的效果,以拓宽振腹疗法的应用,为内伤头痛提供新的治疗观点。

【关键词】臧氏振腹疗法;内伤头痛;元气;胃气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Zangs Abdominal Vibr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nal Injury Headache with Organ Disorders

AN Xiaochen,Subinuer·Aizaizi, SONG Yu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Abstract】Zangs abdominal vibration therap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ranches in the field of visceral massage in the school of massage.It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internal medicine,external medicine,gynecology and pediatrics.However,it has not yet fully addressed some diseases related to visceral disorders,such as internal injuries and headaches.Therefore,based on the academic ideas of abdominal vibration therapy and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internal injury headache,this article explored and demonstrated the effect of abdominal vibration therapy in treating internal injury headache caused by organ disorders and qi disorde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onifying vital energy and stimulating stomach qi,in order to broaden the application of abdominal vibration therapy and provide new treatment perspectives for internal injury headache.

【Key Words】Zangs abdominal vibration therapy; Internal injury headache; Vital energy; Gastric qi

1振腹疗法治疗内伤头痛的理论依据

1.1振腹疗法的起源 脏腑推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众多推拿流派中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分支,历经千年,由于师传不同、地域间的差异,又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

臧氏振腹疗法是脏腑推拿流派中流传至今,且运用广泛的一个分支,主要是通过推拿手法中的振法施术于腹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1],由全国第五、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臧福科于2003年创立,其后由付国兵教授团队及其弟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完善与发扬。药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谈到振腹疗法时曾说:“腹宜常摩,可祛百病”。因此,根据病情加以辨证取穴,振腹疗法可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治疗。

1.2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不同时代的医家对于头痛的认识产生了鲜明的观点。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根据病因病机及症状对头痛进行了分类。陈士铎在《辨症玉函》中提出“头痛有虚有实,实痛易除而虚痛难愈”。秦汉时期的医家认为引发头痛的首要因素是外感邪气,当风、寒、湿等六淫邪气侵袭头部,阻遏清阳,则发为外感头痛。医圣张仲景根据六经传变规律,开创了经络辩证的先河。在《伤寒论》中首先提出了六经辨证,并将头痛分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厥阴头痛4种。李东垣在此基础上扩充了六经辨证的说法,补充了因痰致病的太阴头痛和因气逆导致的少阴头痛,完善了六经辨证,并在《兰室秘藏》中提到除外感邪气是引发头痛病因外,内伤亦是产生头痛的主要因素之一。

1.3 内伤头痛与振腹疗法的联系 头居于人体最高位,易受风寒之邪侵袭,起先发为外感头痛,若日久不愈,久病入絡可转为内伤头痛。相较于外感头痛,内伤头痛具有起病慢、病程长、发作时间久等特点,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

腹部涵盖了诸多脏腑组织,正如《灵枢·胀论》云:“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夫胸腹,脏腑之郭也”。基于中医“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理论体系特点,脏腑可以反映疾病的虚实盛衰,反过来,机体有病也可以通过脏腑表现出来。朱丹溪《丹溪心法》中记载:“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头为清灵之地,内藏五脏六腑之精华,外有十二经脉之布散。《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内伤头痛多因脏腑失调、气机逆乱所致,导致清扬不生、浊阴不降而发头痛,可分为经脉失养不荣则痛的虚症和气、血、痰等有形之邪阻塞不通则痛的实症。振腹手法虽然单一,但在操作过程中却涉及多个脏腑、多条经络与多个穴位。操作时,患者仰卧在床上,两手臂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伸直,全身处于放松的状态。医者坐于其右侧,以右手掌心向下放在患者的腹部,使劳宫穴对准脐部(神阙穴),掌根对准关元穴定位所在,中指放于任脉循行所过之处,指端对准中脘穴,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放于任脉两侧旁开0.5寸的肾经循行线上,拇指和小指分别放于任脉两侧旁开2寸的胃经循行线上。术者肩、肘、腕及上肢要完全放松,令腕关节产生痉挛以带动手掌产生高频率、小幅度、中强度的振动,使力透达腹腔。频率为400次/min左右[2]。

根据上文所述可知,臧氏振腹疗法操作过程中所行的经脉,所触的穴位与内伤头痛的病因病机存在一定的联系。内伤头痛的病位虽在头,但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形体关窍、四肢百骸都通过网络全身,沟通内外的经络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故笔者由此提出运用振腹疗法治疗内伤头痛的观点。

2振腹疗法治疗内伤头痛的核心思想

腹部处于人体中间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清代医家张振鋆的《厘正按摩要术》云:“胸腹者,五脏六腑之宫域,阴阳气血之发源。”内伤头痛的病因病机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振法既可“通”又可“补”。振动可使经络、三焦中的瘀滞松解,使气血正常流通,是为“通”;振法虽然轻柔,但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温煦功能,称之为“补”。振腹疗法通过生发先天元气,治疗不荣则痛的虚症;激发后天胃气治疗不通则痛的实症。气是一种活力四射的细微物质,可随气血津液走窜全身。若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出现异常,则会影响身体各部的机能活动,张景岳的《景岳全书》记载:“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振腹疗法通过调理先后天之气,使脏腑气血生化有源,随经络走形上达头面。

2.1补益元气 元气是生命的本源,其是否充盈,一是取决于先天禀赋的来源,二是依附于后天气血津液的充养。明代医药学家兰茂认为,内伤头痛的病因是元气亏伤于内,长期头痛会导致人体元气的亏损,从而进一步加剧头痛。在其所著的《医门揽要·头痛》中提出了“水为万物之母,头为人之元气”的观点,水是生命的本源,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的灌溉和滋润,肾主水,是一切生命的根本,可见头部与肾脏具有密切联系。肾藏精,主骨生髓,既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的滋养,又依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充养。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濡养,又或房劳过度,耗伤精气,导致肾精不足,髓海失养,脑髓失聪而发肾虚头痛,如《证治准绳》云:“下虚者,肾虚也,故肾虚则头痛”。肾主水,若脾肾阳虚,无力推动水液运行,而发肾阳虚衰头痛。

肝主疏泄,喜调答而恶抑郁,若肾阴亏虚,无力滋养肝木,导致肝失疏泄,《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若情志过急,恼怒伤肝,肝失舒畅,化火生风,上犯巅顶而发肝火头痛。《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若肝失去了体阴而用阳的特性,则肝脾不生,肺胃不降,肾水无法上行滋润心阳,心阳无法下行温养肾水,整个脏腑系统处于运转失衡的状态,引发“六经头痛”。

振腹疗法作用于腹部,食指、无名指所施术的左右两条肾精首先起到补肾填精的作用。其次,中指所在的任脉上附有多个补益元气的要穴。位于脐下1.5寸的气海穴和脐下3寸的关元穴是常用的保健要穴,都具有培元益肾、补虚强身的功效。位于脐中央的神阙穴连接着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其中,前三者分别被冠以“阴脉之海”“阳脉之海”“血海”的别称,横行于腰部一周的带脉约束诸条经脉。通过振法鼓动脐下元气,激发其周边经络,集中精气,汇聚阴阳,助元气上达头目。

2.2 激发胃气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使得人们生活学习日益加速,随之而来的是压力的不断增加。课业繁重、工作不顺、车贷、房贷、养娃养老等多方面的负担引起失眠、健忘、抑郁等情志失常的表现,从而导致营卫不和、心失所养而发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脾如沃土,孕育着万物。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云:“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其始病遍身壮热,头痛目眩。”可见,脾胃所伤是引发内伤头痛的重要因素之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素体脾胃虚弱,无力化生气血,或在体力劳动后深感倦怠,水谷精微无法上达头目,脑髓空虚而发为气血亏虚头痛。或因生活起居不当、饥饱无常、贪食生冷肥甘厚味、寒热错杂及耗伤脾胃,升清降浊的规律被打破,导致气血生化乏力,痰蒙清窍而发痰湿头痛。作为先后天之气的枢纽,脾胃在气的升降出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脾胃不和则脏腑功能失调,气机运动紊乱,从而出现水火不济、金木逆反的现象。

振腹推拿作用在腹部胃经循行线上,脐中旁开2寸的天枢穴具有双向调节、虚实兼顾的作用,既可补脾益气,又可泄浊健胃。加之任脉上的中脘穴疏利三焦,消食和胃;膻中穴行气宽中,以增强脾升胃降的功能。脾属土,位居中央,脾胃之气疏布正常,则肝木生发条达,心火温煦不燥,肺金收敛肃降,肾水润下避藏,五脏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只有气机通畅、脉道通利、脏腑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气血津液才能随着手下震动源源不断地周流全身各处,充盈脑髓。

3讨论

振腹疗法之所以能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的治疗,关键在于它的手法覆盖面广,以长震法调动腹部脐下经穴组织,这也恰恰体现了其与其他手法的不同。振腹疗法的手法獨特之处在于,以腕部松振法为主,配合揉、推、拿、擦等手法。在治疗上以振腹手法为主,根据病情加以辨证取穴。中医学中有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相关记载,可以通过手法的操作部位,穴位的定位以及它们的作用与功效将其应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

内伤头痛的病位由表及里,病势由浅入深,伤及脏腑,病邪主要在里,治疗时不仅要除表邪,更应从源头出发,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目前,治疗内伤头痛的方法有很多,无论是在针灸取穴,还是药物治疗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之所以提出振腹疗法治疗内伤头痛,是因为振腹疗法作用在腹部脏腑所居之地,有利于将气血津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尤其擅长对先后天之气的调补,促进元气的生成与胃气的转输,以达脏腑安和,阴阳升降有序,头目安宁。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使用了相同的手法,但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对手法的轻重、缓急、深度、方向进行相应的调整,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

参考文献

[1] 宓宝来,刘杨,戴晓辉,等.从“小肠气化”论振腹推拿治疗自闭症共患胃肠功能障碍[J].环球中医药,2021,14(6):1063-1066.

[2] 王婧,孙文博,郝燕菲.臧氏振腹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总结[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9): 28-31.

猜你喜欢
胃气元气
元气清晨
服抗癌中药要注意顾护胃气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The Dunhuang murals are helping to revive travel on the old Silk Road
胃气足 活百岁(上)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如何养元气?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