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改革的实践

2024-04-27 00:45钱勇唐铭浩罗国月杨红梅李辉隆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学工厂共建共享教学改革

钱勇 唐铭浩 罗国月 杨红梅 李辉隆

摘 要: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即“三教”改革),是当前中职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推进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协同制定方案、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共建共享等举措,探索中职学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建设“教学工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工厂;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共建共享;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5-0116-05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六十一条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职业教育的科学技术研究、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共建共享[1]。这是中职教育各专业群共建共享“教学工厂”的最新、最权威的法律依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专业群教学资源建设重复、共建共享不足是制约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现代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之一。采取同类专业重新组合建设新专业群、模拟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然后根据工程实际岗位职业需求建设“教学工厂”、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等方式,可以持续推进专业群“教学工厂”的共建共享,有效解决我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我校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教学工厂”的含义和建设背景

“教学工厂”是一种校企合作办学特色模式,该模式源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具体而言,其含义是将企业的生产要素、生产环境、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融合,同时联合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形成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特色,从而完全满足企业用、学生学、教师教的人才培养需求[2]。

在建设“教学工厂”的过程中,主要由职业学校引入工程项目,并与企业协同开展项目设计研发、生产经营等工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项目环境,让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中根据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模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此过程中,职业学校主要负责整合校内教学、企业技术、行业标准与技能培训等资源,使其合而为一,同时将企业先进技术设备引入学校,用于项目教学,并为企业开展研发设计提供必要的场地,为校企深度合作服务教学提供工程项目支撑,同样的企业要为学校开展社会化的培训提供场所[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教学工厂”最显著的特点,这使得该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单一校企合作模式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校企合作新模式转变,为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本土化、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引进,是我国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训结合等做了明确要求,在制度上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制度框架和改革蓝图[3]。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4]。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颁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遴选100个左右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5]。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对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系列重大部署,具体要求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2021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要求各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规模、结构和层次,将产教融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鼓励职业学校特色发展,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施“一校一特”,学校围绕产业链建设特色专业群[3]。2022年4月20日修订通过、2022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多次提到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22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发展的三项目战略任务,其中有两项是关于产教融合,分别是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另外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成为五项重点工作之一[1]。在职业教育大发展背景下,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为职业学校专业群共建共享“教学工厂”提供了政策支持。由此可见,我校做好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建设,是推动落实校企共建共享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工厂”的建设内容

建设“教学工厂”的目的是使职业教育各专业的教学活动能够真实开展,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视角剖析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训教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比例,在实训教学中模拟工程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为了持续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我校近年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建工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共享“教学工厂”。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工厂”建设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师资培养等三个方面阐述“教学工厂”建设的内容。

(一)建设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场所,是校企协同建设“教学工厂”的主要载体,是“教学工厂”实现共建共享的重要媒介。近年来,我校依托中职教育建筑技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运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体感互动等先进技术,聚焦解决装配式建筑专业群实训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建成了专业实训基地。按实训教学需求,基地内配备了桌面式、沉浸式、交互式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硬件设备,同时按照共建共享模式设置了建筑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公共虚拟仿真体验中心、虚拟仿真研创中心,其中包括VR实训室、MR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管理及资源共享平台、基础识图仿真实训室等实训教学场所。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我校建成了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的国家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该基地完全能满足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及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科研项目、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等需求。

(二)开发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教学资源多样化成了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职业学校开展社会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校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与合作企业共建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目前已建成拥有BIM土建算量软件、网络进度计划软件、BIM5D软件、施工场地布置软件等装配式建筑工程行业使用率高的专业软件资源库,同时编写出版了《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信息与资料管理》等教学资料。这些资料主要用于互联网+职业教育、AR技术立体化精品课程的教学,而且相关动画、视频、多媒体课件施工准备录像、教学录像等均已录制完成并用于教学。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的建成,改变了我校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了现代教学资源,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广西同类学校学生及社会参训人员共享了学习资源,为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应用提供了可能,有效提高了我校服务区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创新和装配式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养师资团队

师资团队水平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实施教学,即便拥有再好的软件、硬件设施设备,也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我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外送培训、参加比赛、参与项目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在“教学工厂”建设过程中,我校依托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整合学校和企业的相关资源,把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作为项目核心任务,围绕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并通过实施模块化教学,着力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准。同时,我校通过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兼职锻炼、参与企业产品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的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在教师培养方面,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能够实现共赢,即在提升教师能力的同时,通过技术研发、技术服务、技术创新等形式为企业赢利,从而不断增强企业参与“教学工厂”教师团队建设的积极性。

三、“教学工厂”的建设路径

随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加大,我校根据区域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优化、调整专业建设措施,通过整合资源重组专业群,组建了包含装配式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装饰技术等在内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群内专业优势特色显著,为专业群协同发展及“教学工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推进“教学工厂”建设的过程中,我校通过以下三条路径扎实开展相关工作。

(一)校企协同制订建设方案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能有效将生产活动转化为教学活动,是中职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教学工厂”建设的核心就是将企业生产要素、生产环境、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融合。在建设“教学工厂”的过程中,我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工厂”建设方案,这一方案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凸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企业参与“教学工厂”方案制订、与学校共研教学,有助于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了我校“教学工厂”的实用性。

近年来,我校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字化企业共同制订《中等职业教育建筑技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一期建设方案(讨论稿)》,与广西建工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装配式建筑企业共同制订《中等职业教育建筑技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二期建设方案(讨论稿)》等。在完善方案过程中,我校首先在建筑施工专业教研组研讨,结合人才培养实际对方案相关内容做进一步修改,然后提交学校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由学校组织域内行业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并提出修正意见。我校专业系部组织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负责人、骨干教师及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对修正案做进一步完善,最后提交学校党委领导班子上会审定,再由建筑专业系部具体建设。在校企共同制订方案过程中,各方充分考虑中职教育教学与区域装配式建筑行业产业的融合发展需求,进一步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为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及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不是简单地将生产过程搬进课堂,而是要注重人的培养,按照教学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把生产过程进行教学化处理。我校在与企业共同研定“教学工厂”建设方案时,特别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对生产过程精准分析、科学考核,做到将工作任务转化为专业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质量,为职业教育“教学工厂”建设提供优质方案,进而增强装配式建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二)持续深化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跨界特质的教育类型,其专业实践性较强,如装配式建筑专业需要开展大量的实训教学。装配式建筑专业群实训教学存在投入大、风险高、材料损耗高等问题,尤其是学生在实际工地实习实训时,存在危险性大、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等实际情况,同时还存在一些重要工艺、技术难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观摩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校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建设过程中注重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协同解决。

我校历来重視校企合作,如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数字建造产业学院,与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单位联合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建筑信息模型建模赛项等。在持续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我校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是改变了传统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加大了基础工程实训场地建设的力度,注重建设学生实操训练工位。二是校企联合开发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利用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装配式建筑专业模拟实训教学,能够有效让学生熟悉必要的工程施工过程和技术。三是校企共建师资团队。由校内专业教师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和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同时聘请装配式建筑企业技能大师为兼职教师,到校给学生传授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极大地提高了我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四是将企业实际工程项目引入学校。在校企共建师资团队过程中,由我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绘图、建筑工程预算等实际项目,让学生在参与实际工程项目、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五是实施校企订单办学。我校按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实施工学交替式教学,学生可以提前熟悉职业岗位工作,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离不开校企合作,我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注重信息技术、数字软件、虚拟仿真等新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培养了符合建筑产业化、信息化、数字化、装配化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同类学校校企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三)加强校企共建共享

有部分中职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往往只关注学校的利益而忽略企业的利益,这实际上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校企共建,而无法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共享。在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过程中,学校需要关注企业的利益,体现校企共享,实现互利共赢,才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源动力,才能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有效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在与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广西昌桂源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知名企业深度合作的过程中,我校投资1 500多万元,为企业入校提供了近千平方米的实训场地,校企共建了拥有1 500多个实训工位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我校建筑类专业教师协同广西超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力推进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信息化教学,同时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我校与福建金创利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承办广西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水利工程制图与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建模等赛项。在满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需求的同时,我校还连同相关企业开展建筑工程识图、装配式构建制作与安装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帮助企业开展职工培训、职业工种培训和社会职业培训。这样的产教融合不仅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也能满足企业职前培训、职后考核、工程试验等需求,还有利于校企联合进行技术攻关,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利润,实现校企互利共赢。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还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服务区域同类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与兄弟学校、企业共享发达地区优质学校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我校与相关企业共建共享效果明显、成绩显著,既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在与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合作的同时,我校还积极与数字化建筑企业开展合作,依托大型知名建筑企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数字化建设。目前,我校是国家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全国装配式建筑产教融合共同体、八桂智慧水利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建设项目。其中,我校实施的数字建造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是广西第一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由此可见,我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共享区域示范作用显著提高。今后,我校将持续推进与数字化、装配化区域大型建筑企业合作,深化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改革。

四、“教学工厂”的建设成效

我校开展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建设,最终落脚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广西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助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长期实践证明,“教学工厂”建设有效健全了校企共建共享机制,提高了我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我校的引领示范作用。

(一)健全了共建共享机制

为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的长期运行与有效管理,实现校企互利共赢,我校在共建共享机制上不断探索,成立了由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等共同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同时,我校制定了《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专业教师任职规定》《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企业师傅与教师岗位互换制》等有利于保障“教学工厂”运行的制度,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建设、资源开发等工作的热情,为学生提前适应将企业岗位需求及企业文化融入教学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制度为保障,能够有效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真正发挥“教学工厂”的育人作用。

(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工厂”建设与使用过程中,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22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工程测量项目国家级一等奖,建筑CAD项目、建筑装饰技能项目均获国家级二等奖,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获国家级三等奖,成绩优异。2023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建筑信息模型建模、水利工程制图与应用国家级一等奖,获工程测量项目国家级二等奖,获装配式建筑构建安装项目国家级三等奖。同时,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学生考取建筑工程识图、装配式构件制作与安装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比例稳步提高。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对口就业率、升学率均超90.00%,毕业生在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就业稳定率超85.00%,所培养的人才获得广西建工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由此证明,“教学工厂”的建设与使用,是推进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有效解决了我校长期存在的专业教学问题,在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了教师成长。

(三)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建设是将工程项目真实施工过程、企业文化等融入职业学校教学的一个载体,是将装配式建筑行业智能建造技术和BIM数字技术精准对接的有效手段,对推进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有重要作用。通过建设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我校在广西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凸显。近年来,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广西工业技师学院等近百所中职(技工)学校派遣专任教师,参观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我校在2022年、2023年承办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建筑CAD、工程测量、建筑装饰技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等4个赛项过程中,举办了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建设交流会,接待了2022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创新团队研修班”的成员。2023年,我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建筑信息模型建模赛项,来自全国68所同类院校、近300名师生参观了我校“教学工厂”建设和使用情况,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教学改革模式获得与会同行的高度认可。这充分说明,我校“教学工厂”教学改革模式的区域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不断凸显。

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建设和使用,改善了我校的实训教学条件,提升了我校建筑产业工人的培训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教学工厂”建设过程中,我校建成了高质量、体系化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创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与现场实操相融合的实训教学形式,有效实施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虚拟教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推进了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为培养装配式建筑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创造了优越的设施设备的条件,同時与相关企业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力地提升了我校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董刚,周建松,王鑫.深刻把握科教融汇内涵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5-11.

[2]梁少伶,逯长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机制、特色与启示[J].河北职业教育,2022(4):20-27.

[3]陈淑梅.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教城融合发展路径探析:以天津市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22(9):70-75.

[4]林健.工程教育的信息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1):1-10.

[5]李卫锋.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中国机械,2023(4):113-116.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教学工厂‘共建共享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21A023,主持人钱勇)、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与实践”(2023A017,主持人钱勇)、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装配式建筑施工专业群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研究”(YB2021060205,主持人陈良)的研究成果。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教学工厂共建共享教学改革
基于NPY“教学工厂”理念创建“潮旅专业群校内实践基地”的构想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启示
创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