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社交媒体加强和提升中国故事国际传播力
——以“洋网红”现象为例

2024-04-27 19:02万晋华
创造 2024年2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

◆万晋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一段时间以来,境内外反华势力以互联网为平台,大肆宣扬倒灌错误思想,对国内意识形态保卫工作构成严重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深刻认识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坚持正本清源、树立新风,形成了科学、法治、系统的互联网生态治理理论,牢牢掌握住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国内网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日益清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文明环境逐渐形成。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际话语权仍被美西方掌控,在国际舆论场上长期“挨骂”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和扭转。

一、坚持极限思维,对国内舆论盲目抵制“洋网红”现象要清醒预判风险危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熟练运用极限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趋势和隐匿其中的风险隐患。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以及互联网事业的高速发展,在《抖音》等国内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出大量由境外网民(包括港台等境外华裔网民)注册运营的账号,部分账号粉丝高达数百万甚至千万以上,成为举足轻重的“洋网红”。其中,某些账号或为迎合国内网民的喜好口味,以“猛夸中国”为创作主线,制作了大量过度吹捧中国移动支付、中国高铁、中国美食的短视频,继而博取关注以获取经济收益。此类行为的过度曝光诱发国内精英群体的警惕和反感,并悉数撰文痛批“洋网红”。随着主流媒体的介入,境内网民开始对“洋网红”实施了无差别的讥讽和恶意谩骂,并掀起抵制浪潮,致使真正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也饱受网络暴力。显而易见,这对缔造友好的国际舆论生态造成严重干扰和阻碍,伤害国际友华人士情感或将“中间派”彻底推向敌方,将不利于构建更加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更不利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二、坚持辩证思维,正确认识“洋网红”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1.“洋网红”具有一定范围的舆论影响力。近年来,在成功“洋网红”的宣传带引下,大量外国籍网民开始入驻境内新媒体。经对境内主流社交媒体《抖音》《今日头条》的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上述平台外国籍网民注册数量增长逾百倍,美国籍网民占37%左右。热度排名前50 的“洋网红”粉丝总量超过1.8亿,境内全网粉丝总量应不低于2 亿。去除重复关注群体,可以说每10 个中国网民中就会有1 名关注“洋网红”。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等主流媒体报道,当前中国互联网红利日渐式微,陷入存量厮杀阶段,为寻找新的商业增量,国内一些多频道网络公司(MCN)积极将有流量基础的(10 万粉丝以上)海外红人引入中国,实现流量迁徙。美国网红“假笑男孩”(Gavin Thomas)以及范迪塞尔等一众好莱坞明星均已入驻境内《抖音》。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在更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国网民口味的本土文创公司的包装推广下,“洋网红”在境内将会拥有更大的舆论影响力。中国的舆论场也将会伴随中国的伟大复兴而越来越国际化。

2.“洋网红”能提升“中国好故事”的海外到达率。对于部分“洋网红”在境内社交媒体高喊的“我爱中国”,国内知识界精英将其讥讽为“提取中国财富的密码”。不可否认,部分甚至占比不在少数的“洋网红”为赚取粉丝关注,确实存在心口不一、过度讨好国人的语言和行为。此类现象被国内部分学者定义为“营销式爱国”,但按照大众舆论的传播规律,即便是表演出来的正能量,也不会对受众的接受度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因此,“洋网红”类似“结果正义”的表演依然能够发挥正面引领效力。更关键的在于,在境内活跃的“洋网红”中不乏已在“脸书”“油管”等境外社交媒体拥有一定名气的国外优质短视频制作者或名人明星。这些“洋网红”也会通过其在境外的社交媒体分享传播“中国故事”。美国网民“郭杰瑞”(粉丝总量:1247 万)主动通过其“油管”“脸书”频道,积极向西方世界宣介中国科技、文化和社会新气象,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为美国民间正确认识中国抗疫成果发挥了桥梁性的连接作用。即便“郭杰瑞”的视频中夹杂商业行为,但是《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杂志也仍将其视作所谓被中国政府“洗脑”的美国“叛徒”而大肆诽谤攻击。由此可见,“营销式爱国”也能发挥卓有成效的正面引领力。鉴于此,即便是“内心不纯”的“洋网红”,我们依然要全力争取,并着力发挥其正面意义和示范传导效应,为构建更加广泛的国际友华统一战线积蓄力量。

三、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引领“洋网红”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要引领支持“洋网红”在国际舆论场主动积极讲好中国故事。

1.要辩证认识“洋网红”的正面引领作用。当前,国内舆论对“洋网红”发表友华、爱华言论,但顺便取得经济收益的行为普遍持不满和抵触态度,认为此类行为过于功利,不值得提倡。长期将“爱国”和“金钱”摆在相互对立的位置。这种缺乏辩证思维的偏颇观点导向带来的不良后果,削弱了外国籍网民对华示好的主观愿望,并间接影响了国际友华力量的成长发育。可以肯定,让爱国和友华人士过上更优质的生活与国家、人民利益并不矛盾,反而具有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因此,对于能够向华主动示好的外国籍网民,我们就要果断鼓励支持其依法取得收益,并向全球释放“友华者得利、仇华者失势”的明确信号,以进一步吸收壮大国际友华力量,让国际上传颂分享中国故事的友人多多的。

2.要以实际行动支持“洋网红”更勇敢地为中国发声。事实上,公开支持充满正能量的“洋网红”是行得通的,是有群众基础的。台湾知名艺人黄安毫不隐讳自己以“爱国歌手”身份参加商演的事实,虽受到一定争议,但依然获得国内大量有识之士的赞赏和支持。特别是在面对国内舆论打压“洋网红”势头升温的形势下,要通过媒体对“洋网红”的合法正当利益予以舆论声援和果断正名;要宽容看待境外名人明星以“友华言行换中国市场的潜在行为”。虽然美国篮球明星詹姆斯等人的对华示好支持言论,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务中国市场的心理和动机,但作为在西方社会拥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级名人,其公开言论无论出自真心还是另有他意,均能对国际舆论起到方向性的引领作用。而且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西方名人公开发表涉华友好言论本身要承受国际反华势力的舆论压力及“负面”冲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对华友好的基本态度和立场。

3.要注意区别对待“洋网红”中的“三类人”。要重点甄别“洋网红”中的“两面人”。诚然,对待在境内外持两副面孔的“洋网红”进行立场分明的批判符合国家和公众利益,但是不分青红皂白,搞“一刀切”的攻讦谩骂,对真正爱华、友华的外籍人士将带来难以挽回的伤害,也容易将“中间派”推向对立。因此,如何甄别可为我所用的“洋网红”,应以“一分为三”的原则进行分类识别并精准管理。第一类系真正爱华、友华的境外网民。此类人群长期在中国定居生活,在华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或有家庭历史渊源。第二类系为博取名利的境外网民,即“中间派”。此类网民占比不小,多数为留学生或在中国短暂居留工作的流动人群。该群体对中国虽无过高的认可度,但亦无较大抵触感,整体上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科技发展成就处于接受认可态度。第三类系在境内外不同平台发布截然相反言论的“两面人”。此类网民以分裂势力居多。对第一类网民,要进一步建立更加稳固的友好关系;对第二类网民,要宽容鼓励,稳定其在华事业,促使其进一步加深对华好感,支持其主动在境外舆论场传播涉华正面信息;对第三类网民,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决遏制打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来越大。由此及彼,对于“洋网红”现象也应秉持开放海纳的心态。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境外优质网民的入驻,再加之受众的审美疲劳,当前在境内“洋网红”群体中盛行的“夸赞体”言论将自然被更加优质的正能量产品替代淘汰。“洋网红”也将逐步成长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主流使者和骨干载体之一。这将有助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助于推进形成对华更加积极健康的国际舆论生态;有助于向全世界分享传递触动灵魂的“中国故事”;有助于创建友好的外部网络意识形态环境。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微博舆论中网民信息互动的扩散模式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