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提高农村学校初中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探究

2024-04-27 06:55赵飞
考试周刊 2024年19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双减初中

基金项目:文章系2023年度银川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双减”背景下推进银川市农村初中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3YCSKXM25。

作者简介:赵飞(1989~),男,汉族,宁夏银川人,宁夏银川市金凤区良田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教学。

摘  要: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引,义务教育阶段要切实推进提质增效育人,减轻学生课后负担,缓解家长教育焦虑。伴随“双减”政策的落地,当前农村初中学校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以切实保障学生课后安全与综合教育问题。文章从课后延时服务落实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浅谈当前农村初中课后服务工作推进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以此进一步探索如何从科学育人角度,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优化农村课后服务综合育人效果。

关键词:“双减”;农村;初中;课后服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9-0019-0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而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存在极大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农村育人水平,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农村学校积极推进课后延时服务,解决家长接送困难,不能辅导孩子的教育弊端,这对提高农村学校综合育人质量,提升学生學习热情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 农村初中课后延时服务落实的必要性分析

课后服务,又称校内课后托管,主要是指在正常教学时间段以外,由学校为学生提供安全活动场所和专业师资力量,以实现教育延伸的一种服务性工作。课后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对学生的看护照料、学业辅导,还涵盖了实践性活动、社会化活动、兴趣课程等多元服务内容,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课后延时服务的落实,对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能有效满足农村学生课后学习服务需求

随着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度推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当前,教育扶贫也取得了突出成果。农村地区学生数量较多,但很多农村家长自身教育能力有限。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课后基本处于散管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人身安全及学习成绩的综合提升。以“双减”理念为指引,推动农村课后服务工作有效开展,能让学生从散管状态向有人辅导、专人看管有效转变。解决学生安全问题的同时,学校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教学习惯、合作实践等多方面给予学生引导,进一步规范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作业辅导的质量,让农村学生课余生活更加精彩。

(二)能有效降低家长托管培训的费用和负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以学校系统性育人为前提,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有效顺应了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是国家大力推广公益普惠教育的重要一步。尤其是对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课后服务需求旺盛。针对农村地区家长较忙,无法全程照顾孩子的问题,当前,农村地区的营利性托管机构大量出现,但是这些机构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很多教育机构存在无证经营,教师无证上岗,卫生问题有隐患等弊端。将孩子送到托管机构,虽然解决了孩子有人照顾的问题,但是对家庭而言也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支出。农村初中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落实,针对性遏制了营利性托管机构野蛮生长的弊端。切实降低了家庭教育培训费用支出,能够在不增加家长负担的前提下,实现孩子的课后服务工作高质量落实,让家长更放心。

(三)能促进核心素养育人工作的高质量落实

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公益性课后服务工作落实,不仅要通过课后服务辅导学生,完成一些课程作业,更要通过课后服务,探索具备地方特色的育人模式。保障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同时要探索以优质服务模式增强教育能力,让课后服务变得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彩多样。当前,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落实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在辅导学生完成一些学习任务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美术活动、体育活动、音乐舞蹈、劳动实践、科学探究等特色形式推进五育融合,实现全面育人,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课后服务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与延伸,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学习安全,减轻家长教育负担,提高学校综合育人品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学生教育发展不均衡,对课后服务的需求量很大。学校要结合实践,不断探索有效实践方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共享,更好地助力农村地区教育均衡性发展。

二、 农村初中课后延时服务落实的现状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课后服务工作高质量落实。学校安排了专门的教师与班主任配合,共同推进优质课后服务工作大力开展。

(一)各方面对课后服务的认知度显著提升

当前,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对课后服务的认知度都显著提升。在课后服务开展之初,教师就向家长传递了教育部关于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也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让家长与孩子沟通,确定是否需要参与课后服务,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家长发布了告知书,所以当前各层面对课后服务的认知度显著提升。尤其是在课后服务工作中,有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看管和作业辅导工作,极大地缓解了家长接送困难,看管能力有限的问题。在课后服务工作落实中,还开展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也有显著效果。从教师层面来讲,课后服务工作的落实,不仅保障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扩大了师生交流沟通的渠道。通过课后服务工作的落实,很多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能够积极与教师沟通。同时,课后服务工作的落实,保障了学生的课后安全,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延长,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二)学生对课后服务工作需求旺盛

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彰显,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度显著提升,但受限于农村的教育环境,很多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而又缺乏良好的外部氛围,与优质资源的接触也比较少。农村初中课后服务工作的落实,有效化解了这一矛盾,以学校班级为单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服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团体性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显著提升。同时,课后服务工作落实,还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因此,农村学校学生对课后服务工作的需求旺盛。优质课后服务活动的落实,既避免了学生大量学习时间的浪费,又能防止他们沉迷于电子产品,最重要的是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学习效率显著提升。丰富健康课后活动的落实,使得学生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三、 农村初中课后延时服务落实存在的问题

(一)课后服务加重了教师教育负担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度推进,当前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农村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教师普遍存在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工作时长较长等问题。尤其是音体美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一些学科类教师也面临作业批改任务繁重,没有辅导学生时间这类问题。农村初中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工作时长进一步延长,很多教师对参加课后服务工作带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当前,只有少数教师愿意主动参加课后服务。大量教师是在学校任务指派的前提下,被动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教师教学压力较大,劳动强度较高,并不愿意积极投入学校课后服务工作。

(二)家长对课后服务存在认知偏差

当前,学校在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的落实,还需要获得家庭方面的一些配合。但当前还缺乏专门的课后服务管理条例,所以很多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认知比较宽泛空洞。甚至部分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家长对一些学科类服务比较关注,对音体美等方面的课后服务工作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会影响学生学习专注力。更有一些家长认为,这些课程没有实际作用,不愿意与学校工作安排相配合,为学生准备相应的教材和服饰,这些也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落实产生了阻碍。

(三)农村地区课后服务的功能受限

当前,城市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尤其是一些双职工家庭对课后服务属于刚性需求,对孩子多元能力的发展也非常重视。但对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而言,课后服务工作开展中存在经费投入不足、课后服务功能受限、课后服务教育类型单一、对学生的一些个性化需求不能有效关注等问题。加之农村地区师资力量有限,所以課后服务工作开展常常采取统一化模式。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指导,课后服务课程类型、活动内容等方面的选择相对单一,学生的兴趣特长得不到培养。教育活动以静态类为主,不利于吸引学生关注力,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综合智力开发。学生在团队精神、拼搏意识、合作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四)课后服务开展缺乏必要激励机制

课后服务作为学校的特色育人项目,不仅要有效开展,更要建立良好的评价激励机制,真正将课后服务看成学校育人工作开展的一部分。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定期性测评与完善,及时接受教师、学生、家长方面的反馈意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良性运转,才能提高课后服务综合育人效果。但当前农村初中课后服务工作的落实,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也不能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引导。在课后服务工作开展中,存在评价缺位问题,教师在课后服务工作中表现出的专业水平和奉献精神得不到认可。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成长进步难以被有效关注,影响了课后服务工作的长期系统化落实。

四、 农村初中课后延时服务落实的积极对策

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农村地区初中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落实,要针对性解决当前课后服务形式单调,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的问题。从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优化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助力学生高质量学习参与,是促进学生综合进步的有效方式。

(一)优化育人理念增强服务优化意识

在农村地区落实推进课后服务工作,是推动系统性育人,让学生切实受益的一项普惠性工程。农村初中课后服务工作落实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政府、学校、家长、学生等多方面协同配合,真正将课后服务工作贯彻落实到位。

首先,政府层面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从资金、场地、师资管理等多方面为农村地区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落实提供有益帮助。对于农村地区课后服务需求强烈的现状,除了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可以由政府出面购买一些公益性课程。让学生通过电子课程学习进一步了解多元知识,弥补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音体美教师匮乏的弊端。贴合学生兴趣需求,丰富课后服务形式与内容,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切实从中受益。

其次,要引入社会力量,助力课后服务工作有效优化。农村地区课后服务工作的落实,需要各行政部门之间积极配合,还需要引入社会力量解决农村课后服务在资金、场地、师资等方面的短缺问题。通过与社区有效合作,加强公益性课后服务项目宣传,有效引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以外援师资力量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减轻课后服务工作推进的负担。农家书屋、图书馆、科技馆、文化馆可以参与进来,与学校开展协同育人,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对课后服务进行捐赠资助,扩充课后服务经费来源,提高课后服务育人品质。

(二)发挥好学校主体作用,优化课后服务体系

首先,以学校为主要阵地,必须发挥好学校主体作用,通过农村课后服务工作的落实,营造家校和谐育人氛围,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切实发挥好课后服务多元育人价值,为学生身体素质发展、道德品质提升、多元技能掌握保驾护航。学校要树立内涵式发展理念,提高课堂育人质量,延伸课后服务环节,推进实践育人、跨学科育人与学段衔接性育人。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创造性,由学校为学生提供活动场地和配置资源,发挥学生自身学习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可以精彩展示,不断成长。运用学校的多功能厅、体育场地,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将科学育人理念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学生自身进步积极性。

其次,学校自身要形成积极创新的良好服务意识。对课后服务实施的效果做好有效监督,加强对课后服务的过程监管,完善课后服务的师资和基础教育资源储备。学校可以探索有效融入地方特色文化,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进来,通过家校合作育人的方式,及时向更多家长传递学生在课后服务中的动态。聆听家长方面的意见,促进课后服务工作有效改进。通过对课后服务整个管理流程的有效优化,迎合学生需求,构建安全、合理、便捷的课后服务模式,切实提升课后服务育人质量。

最后,借力信息化手段优化课后服务反馈机制。课后服务工作的落实是学校育人的一项创新性尝试,课后服务工作推进中,既要从学校方面发力做好课程安排和师资管理,还要优化反馈机制,通过接受学生和家长的信息反馈,带动学校课后服务管理模式有效优化。以课后管理服务形成校园特色文化,发挥信息平台管理优势,迎合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不断对课后服务的情况进行调整与完善。引入多元智能理论,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探索适合学生的校本课后服务新模式。

(三)完善制度保障促进课后服务稳定运行

在课后服务育人工作开展中,要以良好的制度为基础,为课后服务稳定运行提供有效保障,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的主体,完善运行保障制度。将课后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完善评价环节,明确權利责任与义务,设置服务标准,推动后续教学服务工作高质量落实。

首先,要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立法与有效监管。当前,课后服务工作落实主要是以“双减”理念为指导,为了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需要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监督与管理。其次,教育部门要与时俱进,建立课后服务电子服务平台监管体系,有效纳入学校课后服务的规模,课后服务的课程,课后服务的师资标准,服务时长、服务质量等要素。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及管理部门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日常监督。对课后服务实施较好的学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推动优质课后服务经验在地区共享,切实提高课后服务综合育人质量。

五、 结论

总之,以“双减”理念为指引,学校融入课后服务模式,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有利一步。农村地区课后服务工作落实存在重重困境,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明确方向,把握细节,加强反馈评价与多元辅助,促进课后服务工作高质量落实。

参考文献:

[1]杨小军.聚焦“双减”提质增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J].试题与研究,2023(31):180-182.

[2]刘彩霞.课后服务拓展活动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3(31):163-165.

[3]薛伟鹏.“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10):23.

[4]钟俊,刘云峰.“双减”背景下开展地理课后特色服务的探索——以初中“地理制作”特色课程为例[J].学周刊,2023(29):15-17.

[5]朱慧.“双减”政策下农村初中英语课后服务质量提升[N].山西科技报,2023-08-29(A06).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双减初中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