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粮食增产潜力分析及建议

2024-04-27 18:03焦作市耕地质量保护中心王瑾范合琴
河南农业 2024年5期
关键词:焦作市高标准潜力

焦作市耕地质量保护中心 王瑾 范合琴

温县农业产业服务中心 石卫东

焦作市耕地质量保护中心 许瑾

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近年,焦作市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持续改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全市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焦作市粮食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28 万hm2左右,总产量稳定在200 万t 以上,小麦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20 kg,玉米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00 kg;小麦每667 m2产量最高为981.1 kg,玉米每667 m2产量最高为1 260.23 kg。焦作市在粮食高产上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从区域、地力、品种、技术等方面来看,粮食增产仍具有一定的空间。

一、增产潜力分析

(一)区域潜力

焦作市地形变化大,地貌类型多样,分北部山地、中部丘陵、南部平原三种,其中,平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6.1%、山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3.3%、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0.6%。根据焦作市第三次全国耕地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焦作市耕地面积 18.17 万hm2,主要分布在武陟县、温县、孟州市、沁阳市等中南部4 个县(市),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3.1%。2022 年,全市粮食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96.3 kg,中南部4 县(市)粮食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12.8 kg,焦作市所辖其余6县(区)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72.8 kg,中南部4县(市)粮食平均每667 m2产量高出其余6 县(区)40 kg。因此,中北部山区、丘陵地区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粮食产量。

(二)耕地地力潜力

目前,焦作市耕地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全市土壤养分分布不均衡,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0.5 g·kg-1,与全国平均水平(24.4 g·kg-1)相比还有3.9 g·kg-1的差距,中低产田面积占6%左右。全市土壤仍有部分地区存在土壤板结、耕层浅薄现象,耕地长期进行旋耕,导致土壤通透性差、耕层厚度日益变薄、犁底层增厚,粮食产量不高。在农田建设方面,焦作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5.49 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5.25%,其中,在2015 年以前建成的9.85 万hm2高标准农田由于当时投资标准较低,这些地块仅能够满足“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农田建设措施相对单一,土壤改良、科技推广等软件措施略显不足,与“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品种潜力

焦作市小麦种子繁育面积常年稳定在 6.67 万hm2,约占全省小麦种子繁育面积的25%,主要繁育品种包括百农系列、郑麦系列、丰德存麦系列等本土品种共200 多个,有显著的制种优势。但种子企业“小、散、弱”的问题突出,创新活力不够,突破性品种很少,焦作市仅温麦系列在一定时期有一定知名度,目前已经后继乏力,可依托种业优势,加强良种培育,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焦作市筛选适宜栽培的高产优质多抗品种,根据品种区试结果,小麦单产有30%的增产潜力,玉米单产有35%的增产潜力,全市小麦每667 m2平均产量可提升至676 kg,玉米每667 m2平均产量可提升至675 kg。

二、增产途径与建议

(一)完善耕地生产条件

焦作市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维护平原区和井灌区,发展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优先考虑地表水灌溉,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大中型灌区灌溉条件,按照灌区干渠系下延、高标准农田渠系上接的基本思路,畅通水源到田间的灌排体系。山区、丘陵区可以推广“软体集雨窖+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摆脱干旱制约;中低产田要加快治理,推广深耕深松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调理剂,不断提高耕地地力水平。

(二)加强育种创新攻关

焦作市要抓好种子这个“牛鼻子”,围绕产量,制定种业振兴工作方案,充分发挥焦作市 6.67 万hm2小麦种子繁育基地优势,以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温县为依托,加快种质资源库、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持续擦亮小麦种子品牌。焦作市聚焦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加强“院地”“院企”合作,开展种源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和良种联合攻关,研究适宜栽培的高产品种。焦作市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以种业公司为重点,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公司,力争尽快培育多个产量突破性品种。同时,焦作市要加强良种使用的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进行良种良法配套推广。

(三)强化集成技术创新推广

1.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焦作市要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宽窄行种植、超常量施用磷酸二氢钾等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高技术普及率,辐射带动粮食作物大面积均衡增产。

2.加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焦作市要围绕粮食生产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加快推动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着力发展智能农机、绿色农机,提高播种质量,减少机收损失。

3.强化技术指导。焦作市要以乡镇(区域)农技推广站为依托,选派农技人员组建专家队伍,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深入田间地头,采取面对面指导、技术讲座、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大力推广良种选用、适量播种、测土配方、秸秆还田等先进适用技术模式,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焦作市粮食(小麦、玉米)仍有明显的增产潜力,从高产示范区单产水平看,粮食产量每667 m2约有1000 kg 的增产潜力,从品种区试单产水平看,粮食产量每667 m2约有357 kg 的增产潜力。焦作市可以探索推动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共促,实现粮食高产增效。

猜你喜欢
焦作市高标准潜力
焦作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简介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焦作市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潜力榜
焦作市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