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24年全国两会

2024-04-27 02:25汤健云
中学政史地 2024年8期
关键词:政治试题议案人大代表

汤健云

◇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

【时政材料】

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牢记政治责任,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材料解读】

上述材料与高中政治学科中我国的政治制度内容有关。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高考政治试题经常以全国两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同学们需要对每年的全国两会进行重点关注。

【高考考查情况】

高中政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学科。2023年高考政治试题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思想魅力,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引领,助力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考政治试题充分发挥思政学科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金线”导向。核心价值引领是高考评价的“金线”。2023年高考政治试题深入挖掘学科育人资源,充分彰显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助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2023年高考政治试题将学科内容与国家发展进步、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胸怀祖国、关注社会,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弘扬奋斗精神和树立劳动意识,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努力成长为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试题训练】

高三某班组织学习2023年全国两会精神。同学们搜集资料后发现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数量多。会议期间,共提出议案271件,共提出建议8314件。

二是契合度高。议案、建议内容与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及人民根本利益高度契合。

三是接地气。代表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通过“专题调研”“视察”“代表小组活动和座谈、走访”等方式形成的议案、建议,分别占议案总数的62%和建议总数的59.5%。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代表是如何通过提出议案、建议进行履职的。

试题立意:本题以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的特征为情境,展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设置解释与论证、辨析与评价等学科任务,考查人大代表的职能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能力解读: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关键信息的获取与加工、分析与综合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解析:我们可以按照“用何说明—说明什么—如何说明”的步骤来进行答题。“用何说明”是指用教材中的哪些知识进行解答。“说明什么”是指要解答什么问题。“如何说明”是指找出材料中信息与教材知识的连接点,运用教材知识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具体到本题中,我们需要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进行答题,需要说明全国人大代表是如何通过提出议案、建议进行履职的。我们要从材料出发,分析归纳全国人大代表是如何履职的。由材料可知,全国人大代表进行履职时,更多运用提建议的方式。全国人大代表在提出议案和建议时,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学科与时政热点联系紧密,同学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借助时政热点来进行学习。借助时政热点我们可以加深对高中政治知识的理解,培养公共参与、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政治试题议案人大代表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谈构建2020届高中政治“三助式”一轮复习策略
——以2019年全国Ⅲ卷政治试题为例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拨开云雾见天日 守得云开见月明
多管齐下,提高学生政治试题审题能力
关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议案
关于制定特殊教育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