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共赏,协同育人

2024-04-26 13:16李娜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4年3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协同育人美育

李娜

【摘   要】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传统绘画在审美格调、审美特征、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古典诗词为载体,培养学生传统的美学观念,实现不同素材协同育人的效果。色粉画指的是利用由颜料粉末制作成的色粉笔直接在画作上调配色彩进行绘画的方式,可以用于诗画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尝试“以色彩美展现诗词的古典意蕴;以造型美丰厚诗词的文化内涵;以意境美再现诗词的经典意象”,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色粉画;古典诗词;美育;协同育人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求教师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和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传统绘画在审美格调、审美特征、价值取向和哲学思想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即“诗书画互润”,诗画一体。因此,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古典诗词为载体,培养学生传统的美学观念,实现不同素材协同育人的效果。为了突出诗画的艺术效果,教师须创新教学方式,优化美术媒材。

色粉画指的是利用由颜料粉末制作成的色粉笔直接在画作上调配色彩进行绘画的方式。该绘画方式能够实现虚幻、朦胧、动静、起伏、渐变、光晕等一系列效果。色粉画历史悠久,优点众多。首先是其特性和粉笔画相似,但色彩更鲜艳,利于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绘画过程,教学效果良好。其次是技法简单,绘画者可以根据需要,将色粉笔折成小段或直接用粉末进行涂抹。其操作简单且不易晕染掉色,特别适合小学生使用。最后,色粉笔表现力强,更易表现色彩的渐变与融合,且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表现作者情绪的起伏,在诗画教学中很有优势。可见,色粉画为绘画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总体而言,色粉画的技法及效果如图1所示。

一、以色彩美展现诗词的古典意蕴

在中国式审美中,颜色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如“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形容的是空前绝后的汝窑青瓷。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分别点缀在由近及远的画面中,给人以舒展开阔之感。可见,色彩具有超越视觉本身的特殊意蕴。

在人们的印象中,红色通常表现的是旺盛的生命力和火热的气氛,但在部分场景下也被用来反衬凄冷孤独的心境,如诗句“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也有诗人用红色来衬托清静自如的心情,如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天”“日”“莲叶”“荷花”填充了空间层次,而“碧”“红”两者鲜明的色彩对比,不仅使得画面绚丽多姿,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着了色的情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色彩层次,用色粉画彰显诗画教学的意蕴。

(一)色彩细腻,层次显活力

色粉画的色彩变化丰富,在表现古诗词景致时,可以将前景主体与背景相结合,产生鲜明的层次感。

【案例1】《忆江南》诗画教学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诗中“红胜火”和“绿如蓝”的色彩对比是作者对江南印象的核心。这种印象,既是“忆”的因,又是“忆”的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色粉笔明丽的色彩呈现自己感悟到的“红胜火”“绿如蓝”。鲜明的色彩对比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意境。在色彩构图完成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表达‘忆这一动作”,引导学生使用揉、擦等多种技巧,使得整幅画面呈现出诗画江南的韵味,具体如图2所示。

(二)色泽浓郁,对比促联想

色粉画色彩明丽,覆盖性、表现力、对比度强,可塑造一种直观的色彩对比效果,适合表达古诗词中清新明丽的意境。

【案例2】《咏鹅》诗画教学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在其诗篇中巧妙地通过白毛、绿水、红掌三者的对比,生动展现了这三种鲜明的色彩。诗人还利用色彩过渡和层叠的方式,呈现碧水泛光的画面,引人联想。中国古诗词中的色彩常常以复色搭配的方式出现,或成为组合,或形成对比。色彩又常常与造型结合在一起,共同构建出完整的叙事意境。唱歌的鹅在水中游动,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卷。作品如图3所示。

二、以造型美丰厚诗词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常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主题。同时,诸多描绘事物形态的手法亦被广泛应用,如正侧、点面、远近、视听、明暗、虚实、动静等等。色粉画灵活的技法和广泛的媒材选择,可以便捷地呈现這些表达效果。鉴于中国古典诗词常有“舍形悦影”“不似之似”和“寓意于形”的特征,在色粉画创作中,可混合使用粉、墨、水等不同媒材,使得画面具有可塑性。根据媒材的不同,作品可以呈现不同的色彩饱和度、对比度、光影样态、画面质感等,满足创作者的需求。

(一)集媒材之精,表现高光之处

工具的改变能优化作品的整体质感和基调,使其更加贴近原诗的意境。不同的工具能使画面在立体感、真实感和造型渲染等方面产生更好的效果,生动地表现作品的高光之处。

【案例3】《舟夜书所见》诗画教学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寥寥二十字描绘出了一幅奇妙的河上夜景。教学中,教师可组合使用深蓝色卡纸与色粉笔,将诗人描绘的点点萤光化成无数光点,仿佛满天繁星散落在河面上。这样,既完美再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细微的观察,又展现了全诗最高光的画面。作品如图4所示。

(二)萃手法之精,优化表现效果

揉、擦、压等创造性的技法可以很好地刻画线条的刚柔、强弱,有效塑造诗歌形象。具体而言:通过提压技法可以表现丰富的细节,增强作品的空间体积感;通过揉擦技法可以表现画面的层次和张力。创新技法的应用,增强了绘画作品与诗作本身描写的意象之间的共鸣。

【案例4】《望庐山瀑布》诗画教学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个“挂”字,描绘了瀑布形似白练,“飞”“直下”等表述则把陡峭山峰上急速而下的水流的磅礴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揉、擦、压等创造性的技法,完成了绘画。媒材的灵活适应性使得小学生也能轻松地呈现诗词的画面,直观地表达诗句的内涵。作品如图5所示。

三、以意境美再现诗词的经典意象

中国古诗词中的意境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文学作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色粉画教学中,通过解析诗作中画面的构图、色彩、造型、质感等要素,可实现对诗作意境的再现。教师可借助色粉笔创造生动的形象,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的背景,进而感悟诗作的意境。

【案例5】《江雪》诗画教学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冷清至极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在官場上郁郁不得志的孤独心境,也反映了诗人的清高与孤傲。整个诗作描绘了一个空旷的、孤寂的世界。在这个宏大的场景中,学生用黑、白、灰色粉笔表现全诗的中心——蓑笠翁。色粉笔的黑白色调刻画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在静谧的画卷中,留白的处理引人遐想。作品如图6所示。

丰富的创作技巧和多样化的工具,可以让色粉画在景致、印象和意境的描绘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效果。创新技法使色粉画更有表现层次与画面张力,提高了绘画作品与诗作本身的共融性。

美术课堂实践中,色粉画独特的造型和渲染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绘画兴趣。色粉笔的易操作性、高兼容性使得学生无须考虑水性、油性材料风干后的变化,降低了绘画难度。学生的绘画语言极具童趣,情感面貌各不相同。这样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绘画兴趣,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且教学效果更为显著。需要注意的是,绘画并非仅仅是技法的呈现。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观照下,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与理解直接影响其对美术技法的选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技法,还要提升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水平,关注其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白薇.中国诗词的美学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56-257.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协同育人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大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应用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