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2024-04-26 08:28
中国农业会计 2024年7期
关键词:智化会计专业应用型

何 苗

(作者单位:四川旅游学院)

一、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一)我国大学分类情况

我国大学按照办学类型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能型大学。研究型大学重点把研究放在首位,培养高层次人才并从事科技研发;应用型大学介于研究型大学和技能型大学之间,重点是本科教育,培养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必备应用技能、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技能型大学,重点培养应用技术类人才,多为地方本科和专科院校。

(二)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旨在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社会担当和职业操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不仅要体现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教育,还要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实操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有效工具,完成财务信息数据的生成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经营的决策建议。此外,通过实践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快速适应并融入社会和工作环境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本科教育完整课程体系可以考虑分为三大板块: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集中实践。其中,通识教育板块通常包括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专业教育板块可以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三个部分组成。专业基础课要求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及数据分析工具的常见运用;专业必修课是会计专业核心能力的体现,涉及会计事项处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数据整理分析、会计信息化应用等内容;专业选修课,根据专业领域细分或者会计专业课的延伸方向开设。集中实践板块可以包括专业集中实践和第二课堂。专业集中实践主要通过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单独设置实操实训项目,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第二课堂主要是通过课外创新和社会实践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体验感。

会计专业属于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按照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实践教学学分至少占总学分15%。本科教育阶段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应以“OBE”理念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线。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动手能力,强调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和预测企业经营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应该贯穿整个课程体系,融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集中实践三大板块,实现全面覆盖。

1.基础课程融入实践教学元素

会计专业基础课,除了传统的管理学、经济学等,还可以考虑引入python 程序设计、大数据统计学等与数智化相关的基础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还应设置课内实践环节,需要学生动手完成实训任务,达到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工具的水平,从而为会计工作服务;专业必修课和突出发展方向的专业选修课要求“理实一体”,培养学生用专业知识完成对企业情景案例经营状况的分析,并动手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例如: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企业税务实操、管理会计企业实务、战略财务管理等课程,均要求除了在课堂上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需要配套匹配度高的实验实训任务。结合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针对性地通过案例分析、高仿真模拟训练、轮岗实训等方式达到实验实训的目的。

2.集中实践环节教学

集中实践环节重点以实习实训为主。通过前期专业课程学习实训,学生已经掌握了专业理论、原理、方法及局部的实际运用,但缺乏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运用的机会。集中实践环节按照各阶段学习进度,匹配相应的综合实习实训内容,强化学生经营分析的全局意识及提高整体动手能力[1]。在大学一至四年级的各个不同阶段,根据学习进度可以安排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从刚开始参观企业会计部门运营,到后面在校通过设置小型、中型、大型企业高仿真运营环境轮岗实操、完成毕业论文、赴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环环紧扣,形成完整的“课程实训+仿真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2],逐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二、数智化时代对应用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影响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逐渐融合,开启了数智化时代。为顺应时代发展,财政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引导会计行业转型发展。2021 年11 月,财政部印发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该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推动会计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2021 年12 月,财政部又印发了《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 年)》,该发展规划指出了“十四五”时期会计信息化工作的6 个具体目标和9 项主要任务。

数智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悄然发生改变,传统会计人员逐步被数智化会计人才取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普及运用,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目前,会计行业也处于从传统财务向智能财务转变阶段。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从原来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技能向数字化、智能化技能转变。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如何从海量的经营数据中挖掘重要信息,提供高质量财务数据报告,为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才是现阶段会计人才培养以及实践教学需要实现的目标[4]。然而,目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虽然涉及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及财务共享服务实训,但大多仍集中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填制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生成的单一账务处理上,实现了用电脑代替手工记账,但远远无法满足当代企业对数字型和智能型会计服务的需求。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会计实践教学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等,都必须作出变革[5]。

三、会计实践教学数智化转型阶段现存问题

(一)现有实践教学无法满足会计数智化转型需要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已经考虑到信息化时代对会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因此,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设置了会计信息系统、财务大数据分析等相关实践课程,突显会计人才培养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方向。但是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上述课程相对独立,没有融会贯通,未能有效融入整个培养体系。学生缺乏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此外,除了数字化因素的冲击,智能化元素也对会计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会计智能化工作虽处于摸索发展阶段,但也是新时代变革下会计工作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然而,现行培养体系中尚未充分体现“人工智能+会计”元素,相关理念和课程设置比较薄弱。

(二)数智化尚未完全融入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缺乏有效支撑会计数智化专业课程的前期基础课程。学生在财务数据分析、挖掘和智能财务课程实践环节,可能会表现出基础薄弱,不能有效完成专业课程实训任务的情况。此外,学校所开设的财务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及分析等课程,由于受到课程课时数、实践软硬件条件和师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实训项目设计和实训环境仿真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案例内容单一,与企业对数智化会计人才技能的实际要求存在脱节。

(三)双师型教师缺乏

无论是专业建设发展还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师资力量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行业非常看重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对会计变革的影响,但是数智化会计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教师的相关行业经验有限,接触和研究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相对滞后,高校教学师资队伍中还比较缺乏双师型教师。

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优化举措

(一)重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数据量快速增长和云计算技术不断成熟,会计行业也进入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阶段。会计专业需要突出数智化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从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构建也应融入数智化元素,让学生能够运用智能工具和手段,抓取有效信息、分析和预测企业财务数据,提供会计智能决策服务。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帮助其树立保护财务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及利用的安全理念。因此,在实践教学方面,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到教学内容,都要重视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技术、利用数据处理工具等手段服务企业财务工作、快速收集处理有效信息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训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搭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融通,全方位、立体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从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入手,融入智能化、智慧化元素

1.打牢基础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工具等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除了开设常规计算机类课程外,可以考虑增设Python 程序设计、大数据统计学等课程,并设置配套实验实训环节,为下一步掌握会计大数据处理及财务智能服务奠定基础。

2.熟练运用

在已经掌握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和技术的基础上,利用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智能财务RPA、数据库管理、大数据财务分析等课程的配套实训以及会计专业集中实践的开展,将数智化技能与工具运用到企业财务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大模型工具完成财务数据的整理、分析、预测,为企业和投资人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价值信息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培养新时代双师型教师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力量。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应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应做好教师知识体系和应用技能的转型升级,提升教师队伍数智力量。专业教师通过人工智能会计课程培训、企业调研、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数智化能力,储备大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知识。通过学习和实际运用,掌握大数据应用技能,学会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解决专业问题。教师不仅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拓展信息获取渠道,收集分析数据信息,借助云端技术和虚拟空间,灵活运用远程实训、人机协同方式,打破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还要注重在指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任务时,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工具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提供有效预测信息,培养数智创新型会计人才。

(四)产教融合,协同会计实践教学数智化转型

在数智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育人路径。企业赋能实践教学,通过校企资源共享,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开讲堂、助实训、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形式,联合开发数智化实践类课程,联合编写实训教材,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对接。企业深度融入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过程,将企业的行业优势转化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与变革的有效推动力。

猜你喜欢
智化会计专业应用型
叉车数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电子证照重构山西道路数智化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沙冒智化的诗
沙冒智化的诗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