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开』文物的嘴巴需几步

2024-04-25 06:44程醉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断代长臂猿遗骸

程醉

在我们的印象中,考古就是在地里不停地“挖呀挖呀挖”,其实挖出文物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要读懂文物蕴藏的历史密码,听懂它们发出的呢喃细语,还需要繁复的科学研究和论证。

无机文物考古

无机文物是按照材质对文物进行分类的两大类之一。具体来说,就是指瓷器、金属器、陶器、玉器,以及玻璃器等由无机物质构成的文物。它们具有无机化学性质,是最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文物。

1992年,在江苏省扬州市一座东汉早期的墓室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特殊的文物,那是一把由固定尺和活动尺构成的铜制卡尺。这就是声名鹊起、被人们津津乐道为王莽穿越证据的汉代“游标卡尺”。

毋庸置疑,这是一件货真价实的无机文物。那么,我们如何确认它就是王莽新朝时期的物品呢?

如果简单地认为,既然是从东汉早期墓室中出土,自然就是王莽新朝时期制作的物品,这显然无法消除大家心中的疑虑。实际上,古人常常将前朝的东西作为陪葬品放进墓穴。

众所周知,铜铁器、金银器等金属文物,代表了古代冶炼和金属工艺的杰出成就。随着合金冶炼、金属制作等工艺不断进步,不同朝代的金属器物从外观到各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比例都大有不同。比如说,曾侯乙青锏器上有了错金银工艺;秦始皇的青铜器上出珊了镀铬防锈技术。

我们可以使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光谱分析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很多办法,在不损坏文物的前提下,准确得知它的金属组成成分。然后,我们再对以前出土的同时代金属文物成分进行比对,大致就能知道它的确切年代。

我国古人常喜欢在金属器上篆刻铭文,或说事,或说理,或者仅写上制作者的名字。比如说,著名的毛公鼎上499字的铭文,就是周宣王告诫及赏赐大臣毛公的策命辞。考古学家对金属器上铭文的分析,再加上金属成分、含量以及制作工艺的综合分析,就能准确判断出它的年代。

断代技术和结构分析技术,也是帮助考古学者读懂文物的方法。

所谓断代技术,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某器所属的年代。这里的科学技术手段包括铀系同位素断代、碳十四断代、热释光断代等。

曾经有个段子说:“带瓷器过几次安检就成了老瓷器!”这里说到的就是热释光断代技术的弊端。简单地说,晶体会不断吸收、积累各种放射性物质给予的能量。瓷器在烧制时,高温会导致其内部各晶体能量清零。烧成之后,瓷器内的晶体则重新开始吸收、积累能量。热释光断代技术就是通过测量瓷器内部积累的辐射能量,计算出它的烧制年代。

热释光断代技术的核心相原理就是辐射,所以带瓷器过安检会变成老瓷器的说法,从热释光断代技术角度来说是有一定的道理。

说完断代技术,再来看结构分析技术。它采用包括脱玻化分析、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以及核磁共振等多种手段来解析文物。

我们挑比较陌生的脱玻化分析技术来说。通常瓷器表面有一层呈现均质玻璃体状态的釉子,脱玻化分析就是通过测试这层釉子的结构变化程度,来确定它的年代。老瓷器上自然形成的“开片”,就是釉子老化现象的极端表现方式。

骨骼(动物)考古

在古代墓葬和遗址考古中,骨头是出土比较多的遗存之一。这些骨头可谓千奇百怪,有人骨、有兽骨、有鸟骨、有鱼骨,甚至是已经灭绝的动物骨头。考古学者通过对这些古代遗骸开展测量、分析、统计等工作,读懂其中的秘密。

2004年,在发掘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陵墓时,考古人员发现大量动物遗骸,包括有羊、熊、鹤、豹、猞猁等,但最为奇异的是,12号陪葬坑里竟然出土了一具灵长类动物遗骸。这具遗骸的犬牙和肱骨都很大,和普通猴子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后来,专家研判,这应该是一种长臂猿的遗骸。

目前我国境内共有6种长臂猿,它们都生活在南方热带或亚热带的森林里。在历史上,不论是古代和现代,西安周边都没有野生长臂猿存在的记录。那么,给夏太后陪葬的究竟是哪一种长臂猿,它又来自何方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恰恰是骨骼(动物)考古学要揭开的秘密。

骨骼(动物)考古能够通过出土的动物遗骸来探索古代社会人与动物关系的多样性。它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动物分类学、解剖学、生态学等,同样也需要使用很多高科技设备和手段。

为了避免对遗骸造成损伤,科研人员采用3D建模技术,重建了这只猿猴的模型。他们在模型上标注出16个标志点,然后将栎志点和全世界现有数百只长臂猿骨骼做对比,结果发现,它的头骨和臼齿与现存所有长臂猿的尺寸都大相径庭,于是最终确认,这是一种此前未发现但已灭绝的长臂猿新种。科研人员将它定名为长臂猿科君子种帝国属动物,并推测,这只长臂猿可能是夏太后圈养的高级宠物。

在骨骼(动物)考古中,自然无法回避人的骨头这个敏感的话题。

1999年,河南安阳刘家庄墓地出土了一个装有人头的青铜瓶(一种古代炊具)。疑问随之而来,这是谁的头?为什么在赢里?殷商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专家从颅骨判定这是一位女性,因为其具有颅骨光滑而细致、前额陡直、眉弓不发达等女性特征,从牙齿的发育和磨损程度判定,她大约15岁。

考古人员再利用同位素分析技术,分析了其牙釉质中的锶同位素含量,认为她并不是安阳本地人。对骨头中氧同位素含量的分析进一步表明,她可能来自安阳东南方向。原来,人骨中的氧同位素含量越高,生活地方离海洋越近。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再结合史料记载等其他资料,专家认为这位女性应该是商朝末期,商军征讨夷方部落抓获的俘虏。

环境、植物考古

简而言之,环境、植物考古学大致是一系列考古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的总和,涵盖了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地貌考古,以及地质考古等裉多方面。

聚落址是古代人类聚居地的总称,既包括普通村落,也包括大规模城市。那么,古人选择住所有什么标准吗?这就是环境考古要揭开的秘密之一。

要揭开其中的秘密,考古人员的第一步当然是在聚落址遗址中“挖呀挖呀挖”。通过对那里的植物、动物甚至人类遗骸以及地层、气候等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大致就能还原出当时此地的环境情况,再结合彼时环境分析,就能回答上面的疑问。大致上说,人类聚居的地方一定要有稳定的水源,能够比较方便地获得食物(种植、采集、猎捕)等。

植物考古重点是对遗址地层中的大植物遗存和微体植物遗存进行清理、发掘和研究,由此揭开古时候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等秘密。所谓大植物遗存主要指植物的根、茎、叶、花,以及果实等;微体植物遗存则主要指孢子、花粉、淀粉粒,以及硅酸体等。

1981年冬,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村的一位老农挖凿坎儿井,不经意的一铲便挖出了数千座古墓的洋海墓地群,最早的墓藏距今约3000年。

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这里出土了一段一米多长的枯枝。通过植物考古判定,这其实是一根6年生的葡萄藤,证明吐鲁番地区的葡萄栽种历史至少有3000年,较之前判断提前了1000年。

更有意思的是,洋海墓地一个陪葬陶器中还发现了食物遗存。经过红外光谱分析、淀粉粒和表皮横细胞分析,证明这是一种由小麦和大麦经碾磨成粉混合后,未经发酵便加工制作而成的熟食。这大致就是我国最早的“面包”实物了吧!

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技术和人员都参与到考古学研究中来,再加上日新月异的新型设备的使用,让文物开口说话不再是假如,而成为了事实。

《谁是入室盗窃者》答案

a.现场并没有丝毫打斗的痕迹,说明作案者与保姆是熟人。该保姆来这家打工才一周,一般不会与邻居很熟,因此作案者大概率是她原来的熟人。

b.社区大门口拦下的数人中,有一名虽然穿着西装,脚上却穿着运动鞋,领带结也胡乱打着,显得极不协调。结合事主家衣橱被人动过,可以判断是此人临时换上了窃取的外套,企图蒙混过关,结果被监控录像对上号。

c.在突发案件的情况下,保姆手中紧攥着李子,很可能有什么暗示。有可能,当初见有熟人来访,保姆并未防备,而当来访者突然起了歹意,保姆便急忙暗中摁下报警按钮,并抓了一颗水果李子,以便自己万一有不测,能夠传递有关作案者的信息,比如姓氏或小名。

作案者留下的手印,见附图画圈处。

猜你喜欢
断代长臂猿遗骸
长臂猿,请上空中绳桥
无量山的精灵『体操健将』长臂猿
百年来古戏台断代问题研究
鄙视型礼让
三代铜爵的断代与辨伪
36具志愿军遗骸在韩入殓 31日归国
韩将归还68具志愿军遗骸
纳西东巴文分域与断代研究中一些瓶颈问题的思考
突厥语文献的纪年形式和断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