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大营救Pil》:从“重构”到“共享”的跨文化叙事话语解码

2024-04-25 11:06潘丽萍
电影评介 2024年2期
关键词:皮尔符码动画电影

电影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价值理念,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通过增强文化包容性,推进跨文化传播,促使动画电影不断延伸文化内涵、精神美学,有力提升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也使不同语境下的观众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建立情感共鸣,有效减少文化折扣。动画电影《疯狂大营救Pil》采用魔法故事内核,利用视觉特效技术,将造型手段与文化符号进行贴合,不仅弥合了不同文化碰撞产生的间隙,构建了蕴含共同意义的叙事空间,也充分适应了跨文化受众的审美趣味,实现了国际传播的理想效果。

一、符码重构:跨文化视域下动画电影《疯狂大营救Pil》的叙事逻辑

符码是信息据以传达和理解的逻辑关系,也是电影中信息存在、运行的法则。“电影符号学”理论认为:“电影是各种符码和次符码的总和,他们通过素材进行表意。”[1]动画电影《疯狂大营救Pil》以自足又复杂的符码系统为基础,通过利用形式符号、审美符号和修辞符号共同构成了动画电影的内在意蕴,为受众呈现了开放的符号学阐释空间,解码者通过与影像符号互动,加深了对影片主题的认同和理解,满足了不同文化受众的审美期待。

(一)符码呈现

从符号学理论看,任何一部影片的所有意义,都需要通过符码的传达,才能被观众所感知。[2]物象符号是动画电影中有造型特征或者象征意义的角色、场景,为使动画电影的角色跨越文化界限被广泛理解,需要在深刻理解角色性格的基础上,采用共性设计的方式,增进大众对人物角色的认识。[3]作为魔法题材电影,电影《疯狂大营救Pil》通过使用女巫、魔法扫帚、树屋魔镜和萌宠等符号元素,营造了充满魔法想象的视觉空间,书写了现实与魔法碰撞、欢乐与荒诞融合的魔法世界,讲述了一场“用魔法打败魔法”的趣味冒险之旅。该片以极具感染力的印象派绘画风格为创作基调,使用灵动、艳丽的色彩搭配方案,再设计“Q感十足”的人物造型,塑造了鲜活、多样的角色形象,从勇敢聪明的皮尔、呆萌的鸡猫、会腹语的小丑到机灵的貂貂队,都体现了强烈的童话美学特征,为观众呈现了温暖、自然的浪漫童话空间。

(二)符码消解

电影叙事学以符号学和结构主义为基础,对电影文本的叙事策略、手段及叙事目标等内容进行研究。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文化有自身特征、构成要素和结构,不仅来自真实体验,还来自价值陈述及符号表征。动画电影的符号文本属于弱编码,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特征,也使解码者有更灵活的认知。[4]电影《疯狂大营救Pil》将差异特质与世界普适语法相结合,有效消解了动画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符码解码障碍。该片注重细节的设置,将三只小鼠到摄政王的狗,甚至是狗咬过的骨头都融入到故事剧情当中。原本调皮的皮尔与三只有趣的宠物一起在城堡里,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皮尔发现“摄政王”想要陷害王子。然而,此时宠物不小心误触了魔法机器,于是王子“戏剧性”地变成了奇怪的“鸡猫”混合物。面对一片混乱,皮尔与自己的朋友们逃脱了“摄政王”的追捕,并且踏上了寻找解药解除王子魔法的旅程。该片通过将魔法故事內容与艺术符码相融合,不仅构建了完整的符号系统,也迎合了我国观众对异域文化的观赏需求,也让皮尔、鸡猫等角色形象充满活力。作为一部面向受众的动画电影,该片采用中文配音,以吸纳、融合的方式,对台词对白文本进行本土化处理,不仅使观众更好理解叙事文本,并通过符码消解,在克服文化障碍中,实现了跨文化叙事的理想效果。

(三)符码重构

具有象征意蕴的符码是传递电影作品审美内涵、叙事主题的载体,巧妙利用文化符码是跨文化传播进程中,动画电影实现价值共享的重要基础。[5]“电影对每个观众都有一个很个人的影响,不仅仅是因为它成为一种自然现象,而且因为建构电影的规则正好与观众的认知规则相同。每个观众都觉得自己与影片紧密联系和缝合,就像他和周围世界紧密联系和缝合那样。”[6]电影《疯狂大营救Pil》使用情节简单的线性叙事方式,合理设计故事细节,设置了首尾呼应的故事剧情,设计皮尔、会腹语的马戏小丑、憨憨的士兵等三人正面角色,以及“摄政王”这一反派人物,共同完成了寻找女巫魔药配方、阻止反派邪恶阴谋和化解城市灾难等一系列冒险故事。在完成王子救赎的过程中,不仅考验了皮尔及伙伴们之间的友情,也使其对物质名利等现实话题进行了反思。作为一部风格迥异,视听效果突出的魔法主题动画电影,该片通过将法国人的幽默、浪漫和温情等情感细腻融入故事情节,在讲述童话故事的同时,将符号与影像文化进行深度融合,不仅使叙事主题有效回应不同受众的审美期待,也传递了质朴的情感,赋予观众独特的观赏体验。

二、价值共享:跨文化视域下动画电影《疯狂大营救Pil》的叙事意义

“跨文化性”概念认为文化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会因为外部因素的引入而产生新的走向。[7]动画电影建构的空间是精神价值与市场价值同在的艺术空间,依托内容优势、传播优势,不仅有助于引发受众产生最广泛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也借助视听媒介的载体优势,实现文化传播、美学表达与技术美学的有机融合。电影《疯狂大营救Pil》作为具有法国动画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在人物设计、视听风格和主题阐释等多个方面,均展现了生动、鲜明的法国式幽默。该片在叙事过程中,通过兼顾动画美学、魔法叙事,在合理重构叙事符码的同时,成功跨越文化界限,实现多元价值共享的叙事目标。

(一)文化价值:兼顾不同受众的文化诉求

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的导演约翰·史蒂芬森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好的故事,不会因为电影院里坐的是西方观众还是东方观众,坐的是小孩还是大人而有所不同。好的故事可以超越文化界限。”①选择性暴露理论认为面对海量媒介信息时,受众偏向选择与自己的信念、行为相一致的信息,并且避免接触违背个人信念、行为的信息内容。基于此,动画电影在参与跨文化传播进程中,应尽可能以广泛的、多元化的叙事内容,适应不同类型受众的文化理念、审美偏好。[8]与传统“王子解救公主”的童话故事不同,动画电影《疯狂大营救Pil》构建了“灰姑娘救王子”的故事逻辑,从王子“一半是鸡,一半是猫”的全新形象,到会讲腹语的小丑,再到找巫师寻找解药配方,通过丰富魔法元素,添加团队协作、闯关冒险等叙事内容,不仅增强了叙事内容的陌生化创意,也让观众在体验冒险、喜剧趣味的同时,感受到温情的人文魅力。该片传播普适性话题,讲述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故事内容,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众都能有效接受叙事内容、文化观点,从而建立起广泛的文化认同。

(二)艺术价值:浪漫童话世界的审美意趣

为使动画电影适应跨文化传播生态,需要精选故事题材,用现代视觉技术表现独特美学,赋予电影作品必要的世界化文化取向,充分尊重、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9]学者常伶俐认为:“动画电影是工业化的文化商品,它的游戏规则就指向了它的创作动机来源于观众对影响消费的欲望。这就意味着动画电影势必要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建立一种内在化的审美机制,这种审美机制必须寄生于大众共同心理的基础上。”[10]动画电影《疯狂大营救Pil》从剧本创意、角色设置到动画制作技术,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创作理念,通过以法国文化的优雅、浪漫和幽默为基调,将奇幻的魔法场景与唯美的田园风光相融合,在满足观众故事性要求的同时,将故事情节、人物设计与视听场景相融合,生动传递了创作者对真情、友情等内容的延伸思考,实现了商业价值以外的多元价值,更好满足了观众对动画电影的多元消费需求。该片采用简单优美、高度写意的艺术手法、讽刺幽默的表达技巧,生动展现了法式动画艺术的浪漫风格,也为其他国家动画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三)叙事价值:现实话题的交互反馈

法国动画电影具有探索动画实验艺术的创作习惯,塑造细腻的人物形象,讲述充满浪漫气息的童话故事。动画电影《疯狂大营救Pil》以经典童话故事的艺术气质、浪漫情怀为基础,以“灰姑娘解救王子”的童话故事为叙事载体,用“闯关式”的叙事框架,塑造契合现代审美的人物形象,讲述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话题内容,借助动画场景、叙事文本,为观众呈现了现实性的生活内容。该片以“闯关式”叙事框架,通过以寻找解药为基调,设置层层递进的故事,使观众与故事产生相应交互,从而生成沉浸式的观赏体验。一路上,皮尔和小伙伴们遭遇到了各种复杂挑战,其中既有诅咒森林,还有与独角兽的决战。最终经过一场欢乐冒险,皮尔一群人成功营救王子,并且让城堡大众重新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该片采用幽默化的叙事方式,对伯爵找人杀害四人的故事桥段进行处理。当伯爵说想让四个人消失时,雇佣军回答要预约以及提供“贵宾专项套餐”等一系列幽默的内容,增添了叙事文本的活力与趣味性。

三、文化调和:跨文化视域下动画电影《疯狂大营救Pil》的叙事技巧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认为文化的表达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即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情景的因素。[11]随着视听文本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不同文化的边界被打破,“文化混杂”已成为全球文化传播的常态现象,并以“新的可见性”参与跨文化传播。动画电影《疯狂大营救Pil》通过采用独特的修辞手法,塑造了饱满立体、古灵精怪的角色形象,以生动唯美的视听影像,趣味精彩的故事内容,发人深思的剧情设置,彰显了强烈的现实意义,获得了跨文化传播的天然优势。

(一)声画层面的审美共识

形象学最早出现在比较文学及翻译研究领域,旨在探索不同群体,特别是国家印象表征的起源、文化传播功能。视听形象强调用特定的语言、媒介来展现、建构世界,通过采用特殊具象来传递更多信息。基于文化的视听符码既是特定价值的彰显,也是相关文化意蕴的再生产。在跨文化传播进程中,需要将相对复杂、立体的文化内容、叙事主题借助视听媒介建构成具体、形象的叙事要素,并通过跨文化传播,使观众生成相应的文化认知。[12]动画电影《疯狂大营救Pil》在场景设计时,为使动画叙事内容与整体视听风格相吻合,综合考虑了童话题材、魔幻叙事风格和温暖治愈的画面构图等因素,通过将温暖童话风格融入叙事内容,以图式、色彩等多重组合,勾勒了具有丰富层次感和意境的魔法动画世界。该片在构建叙事空间,讲述冒险旅程时,用视觉技术特效诠释了惊人的想象力,无论是叙事场景,还是各种人物造型、交通工具及服装配饰,都彰显出既玄幻又真实的视觉效果。在配乐方面,通过以轻松愉快、荒诞浪漫为基调,使用节奏欢快的音乐旋律,不仅烘托了影片的叙事氛围,也使观众获得了欢快愉悦的观影感受。

(二)故事层面的文化共识

1992年,费尔克勞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提出了“话语分析方法”三维度框架,一是语篇维度,也可称为文本维度,针对文字语言的分析包括词格、时态、修辞等;二是话语过程即语境的维度,包括对于话语对象、话语施动者、情态结构等方面的分析;三是话语社会过程即社会历史语境的维度,包括了宏观的经济、文化情况。[13]在费尔克劳三维框架指引下,研究动画电影的跨文化叙事、传播,需要从具体的社会语境出发,将叙事文本融入相关文化情境。动画电影《疯狂大营救Pil》以传统法式浪漫幽默为叙事基调,以清新唯美的视听影像,通过设计一群搞怪、可爱的人物,讲述脑洞大开但又便于理解的童话故事,使该片成为大人、小孩都适宜观看的“合家欢”电影。皮尔为了逃亡假装自己是公主,而所有人,甚至包括皮尔也认为自己是公主,当皮尔再以公主身份向其他人打招呼时,身后的朋友说“快来啊,有人是忘乎所以了”,隐喻人们被名利所遮蔽,失去了真诚和真实。恰巧此时,残酷的“摄政王”为了夺取王位,将罗兰王子变成了一只一半是鸡、一半是猫的“鸡猫”。为了帮助罗兰王子破除魔咒,皮尔与伙伴们共同踏上了找回解药的旅程。当然,皮尔向王子提出拿“雾堡宝藏”做交换,呼应了影片开场部分,皮尔与王子相遇的经历,形成了完整的叙事框架,最终实现对故事内容的有效共识。

(三)主题层面的情感共识

故事剧情不仅是影片美学表达的基础,也能使主题活动起来,促进观众投入进来,从而生成复杂、深刻体验。[14]“超出影像片段本身的表意功能是由叙事带来的。”[15]动画电影《疯狂大营救Pil》在轻松愉快的叙事氛围中,讲述温暖治愈的童话故事,又在恰当的时候,融入紧张、感人等叙事元素,使该片在充满观赏性的同时,保持了应有的深度。随着皮尔疯狂大营救过程不断深入,皮尔与貂貂队、鸡猫的友情线逐渐展开,通过讲述皮尔与朋友互助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展示了面对危机过程中的美好品质,不仅让影片整体充满了温暖情绪,也通过深刻诠释友谊、善良、信任、成长等多元主题,使儿童、成年观众被诚挚的友情所感动,并从中获得良好的治愈体验。该片在趣味、搞笑的背后,蕴含了深刻、丰富的人生哲理,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其中不仅告诉孩子们要珍惜友谊,学会真诚对待朋友,并以团结合作来化解问题困难,同时也在告诉成年人要不畏艰难,保持一颗童心,敢于追逐梦想。

结语

法国电影《疯狂大营救Pil》以经典法式幽默为基础,注重发挥视听技术的应用优势,兼顾不同文化受众的观影需求,将浪漫叙事与现实主义主题相融合,为观众提供具有法国浪漫特色的魔法模式,实现了理想的叙事表达。在不同的文化碰撞与交流语境下,受众的审美偏好和艺术需求,决定了动画电影的创作重点,也影响了动画电影的叙事风格。以往我国动画电影存在受众定位偏差,使动画作品的制作水平、美学表达和技巧始终停留在“儿童层次”,未能实现“全龄化”覆盖。为构建中国新动画学派,需要重点解决动画电影存在的想象力不足、创造力不强以及人文底蕴缺失等问题,践行契合大众审美偏好、价值观念的文化理念,提升动画电影的艺术品质,塑造动画电影的国际形象,从而获得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法]克里斯蒂安·麦茨.电影表意泛论[M].崔君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35.

[2][英]斯圖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M].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68.

[3]耿蕊,杨雨.动画跨文化传播的叙事策略探析[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11):75-79.

[4]米歇尔·欧斯洛,李剑平,孙平.个人视角与艺术表达——法国动画电影大师米歇尔·欧斯洛访谈[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03):108-115.

[5]温露.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身份认同与系统性话语重构[ J ].电影评介,2021(06):106-108.

[6][苏联]爱森斯坦.蒙太奇论[M].富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67.

[7][德]韩炳哲.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M].吴琼,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3:68.

[8]陈功.跨越情感与文化的鸿沟:国际传播受众接受度研究[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02):72-77.

[9]边铀铀.“本土”与“间性”:动画电影《许愿神龙》跨文化叙事话语谱系[ J ].电影评介,2022(03):94-96.

[10]常伶俐.“视觉感官”与“情感动力”——梦工厂的动画形象分析[ J ].当代电影,2017(04):144-149.

[11][美]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60.

[12]祁麟.国产动漫IP跨文化传播的创新策略——以“熊猫和和”动漫IP为例[ J ].电视研究,2022(05):77-79.

[13][英]诺曼·费尔克劳.话语分析:社会科学研究的文本分析方法[M].赵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71.

[14]赵跃.地域认同与跨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故事的文化传播与再生产[ J ].山东社会科学,2022(06):181-186.

[15][法]让·米特里.电影美学与心理学[M].崔君衍,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81.

【作者简介】  潘丽萍,女,广西北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正高级),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美术学、动画学、插画绘本漫画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皮尔符码动画电影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的电影符码解读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别了,皮尔·卡丹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符码的游戏艺术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皮尔磁为用户提供完整的安全系统
皮尔磁PSS 4000自动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