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入华夏穿越数千年

2024-04-25 17:59张清平
下一代英才 2024年2期
关键词:贾湖二里头华夏

张清平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喜欢参观文物古迹,因为这不仅是一次穿越之旅,能感受千年文化的魅力,也是一次休闲和学习的过程,可以增长见识、开启智慧。

去年国庆假期,我真正体验了一次一朝入华夏、穿越数千年是种什么滋味。旅行路上,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喜色,毕竟这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长假。那天上午,我和家人先去了心仪已久的洛阳二里头遗址。该遗址距今3500~3800年,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最早王朝    夏朝(晚期)的都城遗存。

我们先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参观发掘出土的文物,然后再去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近距离观看已经发掘完毕的宫殿区、祭祀区等。沿着中轴线往前走,看到了很多的镇馆之宝:“中华第一爵”乳钉纹青铜爵、“华夏第一鼎”网格纹青铜鼎、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这些可都是文物原件啊,真是叹为观止!

这些华夏之宝,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來。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我们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走岀夏都,心潮起伏。下午,我们又赶到了郑州的河南博物院。在展馆里,真是让我大开眼界,里面的文物真多,有洛阳出土的,有三门峡出土的,有郑州出土的……这些文物来自不同的地方,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历史的鉴证。

比如妇好鸮(xiāo)尊,是商代晚期作品,1976年由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形体呈猫头鹰状,双足与垂尾共为三点支撑,内壁铸“妇好”二字铭文,背有兽首弓形鋬(pàn)。器物造型生动、纹饰繁缛,把现实生活写照与艺术夸张巧妙结合,蕴含着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妇好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军事统帅,多次率领商朝军队打仗。妇好鸮尊让妇好从甲骨文的文字世界走向今人的视野,散发出健壮有力的华夏英姿。

再比如贾湖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它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管身用鹤类尺骨管制成的,磨制精细,共七孔。专家认為,贾湖骨笛不仅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还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当时的人们利用此笛吹奏出有节奏的音符,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神灵的尊敬。妈妈喜欢音乐,看见骨笛眼睛霎时间亮了起来……

望着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文物,几千年中有谁使用过它?谁珍藏过它?谁破坏过它?跨越千年之后,它依然在这里供后人瞻仰。看着它们繁复的花纹、精美的做工,很难和几千年前联系起来,但是细想一下,其实古人的工艺水平远超今人,很多失传的古代工艺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依然无法复原,看来有些事情未必是一直在进步啊!果然学问不是装的,短期靠包装,长期还得靠内涵呀!

从一楼到四楼,可以说藏品丰富,件件精美,叹先人之智慧之余,增吾辈文化自信之精神。我泱泱华夏,由弱及强,由盛及衰,周而复始,未有断绝。3个小时的游览,走出河南博物院时恍如隔世,仿佛自己也穿越了几千年的历史,内涵也厚重了起来,连走路都更自信了呢!

回家的路上,我很高兴,真善美的种子已经在我的心灵扎根。我想,若干年后,我定会带着我的孩子来这里朝拜,告诉我的后辈:华夏之中,上古文明开源之地,在此一览无遗,时光流转从陶器到青铜器,从契刻符号到成熟文字,祖规进化成礼制,聚落壮大成王朝,二里头文化见证了第一个朝代    夏朝的诞生,点亮了华夏民族,走向早期国家的曙光,时光远去,最早之中国,前行未断,才有了今日的模样!

(指导老师:麻利娟)

猜你喜欢
贾湖二里头华夏
华夏第一龙:二里头的“龙”
绽放,华夏之美
《贾湖骨笛的“七声”研究与东亚两河的音乐文明》(插图)
二里头遗址为何定位为夏都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一场约架,变了华夏
二里头: 寻找最早的中国
华夏撷韵
伊洛平原二里头文化期聚落群聚形态研究
贾湖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