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社区有个“科普爷爷”

2024-04-24 06:16陶瑾
现代苏州 2024年7期
关键词:石湖红菱新丰

记者 陶瑾

“水稻可以盆栽吗?”“可以啊,种在盆里或缸里都行,一般6 月中下旬插秧,10 月底收割,其间要进行病虫害防护。”在狮山横塘街道石湖社区的魔芳花园里,80 岁的朱仲民正在给辖区的孩子们科普水稻知识,也让大家体会粮食的得来不易。这一时节,花园里的木香、绣球、牡丹、杜鹃和石竹、白晶菊、瓜叶菊、玛格丽特等花儿也开得正盛。

家住石湖山水居的朱仲民,退休后的他初心不改,成为社区的一名科普志愿者,将他的种植经验、管理方法倾囊相授。他也是最年长的护菱志愿者,多年来风雨无阻守护辖区的红菱生长,指导本土植物种植技术。为人朴实、乐于助人的他,念念不忘社区的人文建设和公益事业,在20多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他还带动新老党员参与社区治理,是居民们心中的大好人。

新丰村回忆录

朱仲民是原新丰村村民,新丰村地处苏州西南郊,是狮山横塘街道最南面的行政村,紧靠石湖边上。“20世纪50年代合作化时期,分散在石湖边及上方山、吴山、七子山附近的北宅、旺家村、薛家桥、张家桥、王家场、桃花里、庙桥、周家桥东、周家桥西、前下舟、后下舟等14个自然村合并为新丰合作社,寓意获得新的丰收。1958年时更名为新丰大队。合并时新丰村有14个生产队,人口近600户、1500多人,耕地1384亩。”朱仲民回忆说。

1963年他参加工作,是当地农村生产队的技术员,后来到新丰村分管农业工作,可以说朱仲民一辈子都牢牢扎根在了农村,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

苏州是人类种植水稻最早的地区之一,稻作生产使这里成为“稼渔之区,鱼米之乡”。苏州发达的水稻种植,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水文水资源条件。太湖地区平原广布,气候适宜,水网密布,适宜水稻生长,这是“天赋”。运河的开掘,滋养沿河地区的稻作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交流和米市的兴起,则是“人勤”。朱仲民说,过去,在横塘一带,水稻种植十分兴盛,当地的“样板田”曾经还获过金奖。当地人抱着“不能荒废掉一分地”的心态去种水稻,严格抓好管理。

从前的新丰村山清水秀,古人云“吴郡山水近治可游者,惟石湖为最”。朱仲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农历八月十八游石湖的民俗。除了到山前的石湖赏月,那时他最喜欢逛石湖,“石湖两岸边来了不少摊贩,水面上的游船也从四面八方驶来,真是热闹得不得了。”

“植”识渊博,农耕文化代代传承

撤村建居以后,他和家里人搬到石湖社区。退休后,身为老党员的他,义不容辞地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投身公益教育。喜欢花草、农作物的他,经常和辖区居民、孩子们分享他的宝贵经验。

“朱爷爷是社区的科普达人啊,他会给我们讲植物生长周期的形态变化等,指导大家进行松土、浇水、施肥。通过他,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在石湖社区三楼天台,有个面积约200平方米的魔芳花园。这里是和苏州市植物园共同打造的科普基地,也是社区开展自然教育科普的重要阵地。朱仲民经常给辖区幼儿园、中小学的孩子们示范水稻种植管理、科普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讲解各类农具的使用方法,让孩子们了解老一辈的生活方式和智慧。

盆栽水稻怎么种?朱仲民向记者娓娓道来:“先找一个适合种植水稻的盆,准备好土壤、水稻种子、水和肥料。水稻种子放在清水里浸泡两天,泡发完毕捞出,用湿巾或有盖子的容器将其包裹,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待种子发芽。发芽后的种子即可种植,埋入土里。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所需水分略有不同,选择充足光照,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他和孩子们一起体验收获的快乐,也通过劳动教育,无形中培养下一代吃苦耐劳的精神,延续本土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

前不久,石湖社区推出“玩转魔芳花园·普及科普文化”书记项目。社区与苏州学府中学校、学府实验小学、上方山实验幼儿园合作,在魔芳花园成立科普实境课堂,打通幼小初一体化的植物知识科普链。社区开展的水稻插秧、花卉种植、雨水科普、太阳能实验等活动,朱仲民积极参与其中,带着孩子们沉浸式体验,开阔视野,通过身体力行让青少年更深入了解传承本土文化。

石湖社区“魔芳花园”

车坊荸荠斜塘藕,最佳红菱出石湖

护菱、志愿服务,凡人不凡

作为一个地道的老石湖居民,看着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下备受冷落,他决心守护红菱文化。于是在石湖社区打造“石湖红菱文化节”特色项目中,朱仲民主动担任护菱志愿者,不辞辛劳参与“护河行动”守护红菱的生长,呼吁广大居民保护本土红菱种植技术和红菱文化。

“车坊荸荠斜塘藕,最佳红菱出石湖”,过去,石湖里广植水红菱,具有鲜嫩、壳薄、汁多、味甜的特点。古往今来,苏州横塘一带都有农历七月十二吃水红菱的习俗。水红菱深受当地老百姓推崇,那红艳艳的果实、绿色的茎端着实可爱。“我从小就喜欢吃红菱,现在我守护红菱,就是为了以后子子孙孙都能吃到红菱。如今社区在南塘河一带设有小型的红菱种植基地,通常3月底播下红菱种,其间要进行病虫害防护。中秋节前后可以采摘红菱。”朱仲民介绍。在红菱文化节期间,石湖社区还邀请辖区的学生志愿者参与红菱及周边文创义卖,义卖所得的善款和线上销售所得资金,全部注入石湖社区的红菱基金。

作为一名资深的社区志愿者,朱仲民还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志愿者不定时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引导,现场指导物业人员全程做好“三定一督”岗前培训工作,发扬“老黄牛”精神。去年夏季汛期的连续降雨,石湖山水居小区的自行车库发生雨水倒灌,他协助物业完成修补,默默无闻地做了不少好事。

随着年龄渐长,朱仲民也“退居二线”,而新一批石湖社区志愿者继续发扬着他的工作精神和为人之道。

猜你喜欢
石湖红菱新丰
《东江纵队在新丰》出版发行
采红菱
水鲜宴,舌尖上的石湖之美
采红菱
文徵明诗咏石湖
“爱石家在线”微信群 石湖雅集记
恣肆雄强,独白古今——简析王铎《自书石湖等五首卷》
红菱
红菱套养甲鱼 混搭出高效益
河南省新丰煤矿主井井筒中心确定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