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徐徐亦潮流,开明大戏院正“焕新”

2024-04-24 06:16陈佳慧通讯员曲文韬
现代苏州 2024年7期
关键词:大戏院苏州人姑苏

记者 陈佳慧 通讯员 曲文韬

一座建筑,一段历史。在苏州古城,有太多极具文化记忆的历史痕迹,位于姑苏区平江街道辖区内,作为苏州重要戏曲演出场所的开明大戏院就是其中之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它,正以“戏曲明珠——姑苏记忆与体验”的项目定位进行全面改造提升,预计今年10月全新亮相。

名叫“小公园”的潮流先锋处

谈及开明大戏院的过往,就要先谈谈它门前“小公园”与北局的魅力。

早在近一个世纪前,位于观前街腹地的北局就开启了苏州人的现代都市潮流生活。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近现代发展的进程,一些时髦的城市空间开始在古老的姑苏城内出现,位于繁华观前商圈的北局成为了潮流先锋处。

北局是苏州最早的潮流代表地

开明大戏院在建成之初是苏城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1921年,中华基督都会青年会在北局建立基督教青年会。这是当时苏州最潮的青年俱乐部,高级浴室、理发店、电影院、西点咖啡应有尽有。1929年,日渐热闹的北局空地上修建起一座市民公园。“小公园”这个苏州人熟悉的名称一直被叫到今天。之后,这里当之无愧地成了苏州文化娱乐中心:南有开明大戏院、苏州书场,东有大光明、苏州电影院;北有新艺剧场;西面还有苏州国货商场(人民商场前身)等商店。

姑苏满是江南雅韵,小公园里却领衔演绎着现代潮流。据说,当时的苏州国货商场的屋顶平台上,就有一个露天花园,供应着正宗西餐,入夜后更是灯光璀璨,颇为小资。

那时的北局,除了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也是最火热的文化潮流区,特别是京戏、话剧、评弹、电影各种门类的演出一应俱全,老少皆宜。开明大戏院,就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见证时代变迁的传奇大戏院

开创于20世纪20年代的开明大戏院,在建立之初就是苏州城内最宏伟的建筑之一。除了其外观融合了西方罗马建筑风格,内部装饰也十分讲究。开幕之时,它被命名为“东吴乾坤大戏院”,不少名家名角参加了开幕演出。之后戏院承租者与后台老板多次易人,戏院名亦先后改为“大观园乾坤大戏院”“发记大舞台”“东方大戏院”,直到1933年,正式改名为“开明大戏院”,1月13日那天,梅兰芳、马连良、金少山、萧长华等,应吴县筹募公益经费义演之邀,作开幕演出。这是一次值得被印刻进历史的义演,梅兰芳、马连良等一代大师在大戏院的义演持续了三天,为苏州筹募了大量公益经费。演出更是引起全城沸腾,可谓一票难求。

之后,在近百年时间里,开明大戏院随着时代的变迁,见证了姑苏历史的变迁。1951年,戏院收归国有。1957年,开明大戏院在原址重新翻造,新剧场设有门厅、前后楼、观众厅、票房、休息厅、地下室等,建筑面积2354平方米。1962年,全年演出351天、409场次,观众近58.3万人次,上座率83.5%。1977年起,开明大戏院兼放电影,彼时的苏州人逐渐形成了来这里看电影的习惯。1979年,开明大戏院易名开明影剧院,1985年复名。2004年,开明大戏院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

开明大戏院承载着老苏州人的文化记忆

正在升级中的开明大戏院效果图

文商旅融合的魅力“新地标”

在2019年出炉的《观前商圈改造提升总体规划》提出:观前中部未来将打造成文化互动体验片区。而作为该片区的重要载体,大光明影城的改造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今天,开明大戏院又开始迎接再一次升级。提到开明大戏院,在老苏州的回忆中,总是离不开戏曲独特的韵律、悠扬的唱腔。此次改造,开明大戏院着力唤醒戏曲记忆,外立面在保留沁兰厅江南元素的基础上,统一改造为现代主义建筑早期风格。同时,利用一至三层剧院周边约1000平方米空间,设置戏曲文化展览区域,丰富戏曲体验。

空间规划方面,开明大戏院将设置5个剧场,总面积约4000平米。其中,位于一楼的大剧场以戏曲名家名剧名团的商业化展演为主,并保留电影放映功能,主要展映戏曲及传统文化电影;同样位于一楼的魔术微剧场,主要用于微型近景古彩戏法表演;位于二楼的沁兰厅将引入国内知名演艺机构,形成常态化曲艺演出驻演;位于三楼的驻场剧场,将展演以古城元素定制的沉浸式剧目;三楼另有多功能剧场,为数字科技赋能的多功能演艺展览放映活动空间。开业初期计划全年推出约1000场演出。

以文促商,以商补文。此次开明大戏院改造提升项目,还将打造约800平方米的商业配套,引入以戏曲文化主打的潮流酒馆品牌、茶饮、苏式小吃等,并恢复“开明西餐厅”。此外,这里还将布局艺术主题文创市集、休闲轻餐与咖啡外摆商业,营造都市文旅生活的沉浸式体验,构筑符合戏曲曲艺名城、百年开明积淀的新时尚商业。

开明大戏院的魅力呈现,始终与观前的繁华息息相关。观前街,今天依旧是传统文化与潮流消费相结合的代表处,商业、文化、艺术、美食、旅游的核心腹地。这里既沉淀着浓墨重彩的历史底蕴,又写满了与时俱进的都市繁华。而开明大戏院的焕新,必将做优做强“文化+”文章,将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充沛动能。

猜你喜欢
大戏院苏州人姑苏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姑苏好时光
姑苏城外寄乡愁
张建霖
上海大戏院三月“重生”
70多岁上海大戏院改建
一本杂志和她的生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