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lphi-AHP 的轻武器训练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2024-04-24 09:20宋殿义董子江翁继平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24年2期
关键词:轻武器受训者权重

袁 冠,高 博,宋殿义*,董子江,翁继平

(1.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长沙 410072;2.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广东 深圳 518028)

0 引言

纵观近年来轻武器训练情况,训练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部队建设和战斗力提升。因此,亟需建立轻武器训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风险因素,为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为提升训练安全,国内众多学者对风险因素进行了研究,但多集中于飞机、汽车、导弹等大型武器装备,对轻武器的研究较少。虽有部分学者对步枪射击、手榴弹投掷等轻武器[1-5]训练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研究,但存在以下问题:1)研究对象单一,多为某一种类型轻武器,未能针对共性问题展开研究;2)缺乏合理性,风险因素多为主观设定,风险分析以定性分析为主,分析过程缺乏科学方法支撑。

鉴于此,以轻武器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Delphi-AHP 与事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轻武器训练安全风险因素,以期为提高轻武器训练安全提供有益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1)德尔菲法。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又称专家调查法,是一种反馈匿名函询法,其原理是在广泛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轮的信息整合、分析与交流,使专家意见达成共识,具有匿名性、反馈性和统计性的特点[6]。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通过两两比较得出权重,为方案优选提供依据,具有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7]。

3)事故分析。分析了1973—2022 年发生的49起轻武器伤亡事故成因,事故信息主要来源于原总参军训部及军委联参、陆军训管部门的官方通报。根据武器特征将事故分为枪械(手枪、冲锋枪、步枪、机枪)、手榴弹、火箭导弹(火箭发射器、轻型导弹)、火炮(便携式火炮)4 类,其中,枪械类17 起、手榴弹类10 起、火箭导弹类10 起、火炮类12 起。由于事故原因多采用行为描述,为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与客观性,采用关键词检索方式整理事故信息,并对事故原因归类整合。

1.2 专家选择

1)专家基本情况。本研究聘请军事院校、基层部队、公安部、国安部等单位共11 位专家,所有专家均具有轻武器一线教学组训经历和安全事故处理经验,对研究主题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如表1 所示。

表1 专家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experts

2)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Cr)是评价咨询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由专家判断依据(Ca)和专家熟悉程度(Cs)两个因素决定,计算方法[8]为Ca与Cs 的算术平均值,Ca 与Cs 的赋值方法如表2 所示。本研究采取专家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专家权威程度判断。一般认为Cr≥0.7 即可认为专家咨询组的权威程度较高[8]。经计算,专家判断依据Ca=0.91,说明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对专家咨询组判断的影响较大;专家熟悉程度Cs=0.95,说明专家咨询组对研究问题较熟悉;专家权威程度Cr=0.93,说明专家咨询组具有较高权威性。

表2 专家判断依据及熟悉程度赋值Table 2 Expert judgment basis and familiarity valuation

1.3 研究过程

本研究分为4 个阶段,过程如图1 所示。第1阶段根据安全系统理论,参考训练安全相关文献,形成初拟指标,确定指标表述和内涵。

图1 轻武器训练安全风险因素分析流程Fig.1 Safety risk factors analysis process of light weapons training

第2 阶段运用德尔菲法优化完善指标,形成正式指标体系。向11 位专家征询两轮意见(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1 份和10 份),根据专家评分及修改意见完善指标体系。经过两轮咨询,专家意见已基本一致,专家咨询终止。

第3 阶段运用AHP 确定指标权重。向9 位专家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 份),根据专家意见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第4 阶段梳理分析49 起轻武器伤亡事故原因,并与指标权重对比,综合分析轻武器训练安全因素与武器类型差异。

1.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以满分率K(集中度)、均值M(集中度)、标准差σ(离散度)和变异系数CV(协调度)4 个统计量进行指标筛选。集中度、离散度和变异系数都是反映指标重要程度的统计量,集中度越大、离散度越小、变异系数越小,则指标必要度越高[9]。为防止重要指标被误删,对第1 轮未达标指标进行调整,第2轮仍未达标的指标予以删除。指标的筛选标准:若K ≥50%,则保留该指标[10];若K <50%,但满足M≥3.5、σ≤1、CV ≤0.25 的指标保留[11],否则调整或删除。

2 研究结果

2.1 指标体系的初步拟定

1)一级指标确定。根据安全系统理论[12],将一级指标划分为:人员因素、装备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

2)二级指标确定。参考相关研究成果[2,4,13],结合我军轻武器训练实际情况,梳理出反映轻武器训练安全的关键词句,对这些词句进行提炼、合并与归类,最终形成14 个二级指标,并归入相应的一级指标。

2.2 指标体系的优化完善(两轮专家咨询)

1)第1 轮结果分析。专家对环境因素的认同度较低,如表3 所示。此外,专家针对指标的划分、表述、内涵等方面共提出30 条修改意见。

表3 第1 轮专家咨询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the first round of expert consultation

2)第2 轮结果分析。第2 轮指标的评分结果整体高于第一轮,说明依据专家意见对指标调整后,专家对指标的认同度更高。“交通因素”的K、σ 和CV 未达标,根据指标筛选标准予以删除;其余指标均有较好的集中度、离散度和协调度,予以保留,如表4 所示。在本轮咨询中,专家仅提出6 条修改意见,明显少于第1 轮,专家意见已基本达成一致,满足德尔菲法终止条件,本阶段专家咨询终止。

表4 第2 轮专家咨询结果Table 4 Results of the second round of expert consultation

2.3 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第3 轮专家咨询)

按照邓雪等研究的计算方法[14],计算4 个一级指标权重,得出最大特征值λmax=4.087 2,一致性检验结果CI=0.029 1,RI=0.89,CR=0.032 7<0.1,通过一致性检验,指标权重ω=(0.547 3,0.076 5,0.319 6,0.057 5);二级指标以装备因素为例,得出最大特征值λmax=3.020 6,一致性检验结果CI=0.006 9,RI=0.52,CR=0.013 1<0.1,通过一致性检验,指标权重ω=(0.390 9,0.463 1,0.146 0)。

按照上述方法依次计算其余二级指标权重,再乘以相应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得出二级指标总权重,最终得到轻武器训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分布情况,如表5 所示。

表5 轻武器训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Table 5 Light weapons training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3 安全因素与武器类型差异分析

将指标权重系数与事故成因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为方便比较,使用小数表示指标权重系数,百分比表示事故比例,结果如下页表6 所示。

表6 指标权重与事故对比分析结果Table 6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of index weight and accident

3.1 安全因素分析

3.1.1 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的权重系数(0.547 3)及事故比例(55.10%)均为最高,说明人员是轻武器训练安全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这与海因希里的事故致因理论一致[15]。受训者作为轻武器操作使用人员,对训练安全起着最为直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受训者技能水平是核心指标,其权重系数(0.164 5)及事故比例(14.30%)均最高;受训者安全意识(0.096 4,11.22%)次之,需要重点关注。虽然受训者身心素质权重系数仅为0.066 7,但事故比例却达到11.22%,说明轻武器训练对受训者的心理素质要求远高于预期,需要引起注意。

指挥员作为训练的组织管理者,对训练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指挥员应急处置能力(0.081 5,5.10%)和指挥员现场管控能力(0.062 7,3.06%)的权重系数均略高于事故比例(约3%),主要原因是在轻武器训练中,组训单位通常挑选综合能力较强的干部担任指挥员,提高了指挥员队伍素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从分析结果来看,指挥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略比现场管控能力重要,说明轻武器训练突发情况较多,指标员不仅要组织好训练秩序,更要灵活、果断处置各种突发情况。

保障人员作为辅助训练人员,对训练安全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保障人员执行力及责任心(0.032 7,4.08%)和保障人员专业能力(0.025 2,3.06%)的权重系数和事故比例相对较低,且较为接近。在轻武器训练中,保障人员主要承担警戒、检靶、清场等相对简单任务,对能力素质要求较低,但人员构成多、点多面广,对执行力和责任心要求较高。此外,在执行排爆等特定任务时,则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

与现有研究不同,本研究将受训者军龄因素纳入到指标体系中,虽然权重系数(0.017 6)和事故比例(3.06%)不高,但却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手榴弹和火炮训练中。新兵处于由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换期,尚未完全融入军营,心智仍不够成熟,抗压能力较弱,对枪声和爆炸声敏感。相关研究表明,军龄高的官兵更为自主果断、适应能力更强[16]。

3.1.2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的权重系数(0.319 6)和事故比例(30.61%)仅次于人员因素,是轻武器训练安全指标体系中较为重要的因素。其中,组织指挥的权重系数(0.124 5)及事故比例(14.29%)在管理因素中均为最高,是管理因素的核心指标。轻武器训练组织协同复杂,需要受训者、指挥员及各类保障人员的密切配合,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事故。

训练准备的权重系数(0.099 5)及事故比例(7.14%)略低于组织指挥,是管理因素中较为重要的指标。是安全施训的基础,组织轻武器训练前,需重点关注安全教育是否到位、场地设置是否规范、警戒清场是否彻底、保障要素是否齐备。

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的权重系数(0.095 6)及事故比例(9.18%)略低于组织指挥,与训练准备接近,也是管理因素中较为重要的指标。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是清除事故隐患的重要保证。轻武器训练动用实装、实弹多,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难,需系统评估风险,重点关注验枪(炮)、清点武器弹药和场地清理。

3.1.3 装备与环境因素

装备因素(0.075 6,9.19%)和环境因素(0.057 5,5.10%)是轻武器训练安全指标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虽然两者的权重系数和事故比例不高,但武器和弹药质量、地形环境等因素却是某些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二级指标发现,武器和弹药质量的权重系数(0.029 6)略低于事故比例(6.13%),主要原因是在以往的轻武器训练中,弹药质量监管不够严格,部分手榴弹、火箭弹、导弹存在质量问题。

此外,在装备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引起的14 起事故中,有9 起发生在2005 年以前,仅有5 起是近期发生,说明随着国防建设和科技发展,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训练保障条件逐步完善,轻武器训练安全受装备和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逐渐减小。

3.2 武器类型差异分析

轻武器训练安全影响因素多,一起事故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事故原因频次高于事故总数。造成49 起轻武器事故原因共有98个,事故原因比为1∶2.00(平均1 起事故由2 个原因诱发)。其中,枪械类事故原因36 个,事故原因比为1∶2.12;手榴弹类事故原因23 个,事故原因比为1∶2.30;火箭导弹类事故原因17 个,事故原因比为1∶1.70;火炮类事故原因22 个,事故原因比为1∶1.83。

3.2.1 手榴弹类

手榴弹类事故原因比最高,说明训练安全问题最多,事故原因主要集中在受训者技能水平(3 次)、受训者身心素质(4 次)、指挥员应急处置能力(3次)和组织指挥(4 次)4 个因素。分析原因,手榴弹训练对投掷动作要求较高,持弹、引弹、转体和投掷全过程动作不当都可能引发事故;手榴弹爆炸声响和有效杀伤半径均较大,使用时需受训者直接手持弹体,心理压力较大;手榴弹延期引信时间短,发生意外情况留给指挥员处置时间只有不到4 s;手榴弹投掷实施场地涉及“七区三所”[6],人员包括受训者、各级指挥员及各类保障人员,实施过程较为复杂,对安全规定、组织流程有较高要求。

3.2.2 枪械类

枪械类事故原因比第二,略高于平均值,事故原因主要集中在受训者技能水平(5 次)、受训者安全意识(9 次)、组织指挥(6 次)和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6 次)4 个因素。分析原因,枪械属于管射型武器,使用时受训者心理压力明显小于手榴弹,但使用频率最高,是多数受训者最为熟悉的一种装备,因此导致人员思想懈怠,出现动作随意、忽视安全规定、违反组织流程、隐患排查不彻底等问题。

3.2.3 火炮类

火炮类事故原因比第三,略低于平均值,事故原因主要集中在受训者身心素质因素(6 次)。分析原因,枪械和手榴弹为单人操作,而火炮属于班组操作,班组成员间可以相互提醒、帮助,有效减少了错误操作。同时,火炮的杀伤力最大,给受训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大,容易导致忙中出错、紧张致错等问题。

3.2.4 火箭导弹类

火箭导弹类事故原因比最低,说明训练安全问题较少。主要原因是火箭、导弹射击通常伴随重大演训活动,各级重视程度高,组织实施更为规范,安全隐患排查也更为彻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事故原因主要集中在受训者技能水平(4次)、武器和弹药质量(3 次)和训练准备(3 次)3 个因素,主要原因是此类武器技术性较强,对受训者的操作技能、弹药质量和勤务技术保障要求较高。

4 结论

1)基于Delphi-AHP 确定的指标权重与49 起轻武器伤亡事故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说明该研究方法具备科学合理性,可为高危训练安全风险因素分析提供借鉴。

2)轻武器训练危险性高,风险因素多,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7 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需重点关注人员因素和管理因素,二级指标需重点关注受训者技能水平、受训者安全意识、组织指挥、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等因素。

3)不同种类轻武器风险因素存在差异。手榴弹类训练问题最多,应加强动作训练和身心素质,选择有经验的指挥员,规范组织流程;枪械类训练问题较多,应着重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人员思想认识;火炮类应重点强化心理素质;火箭导弹类应重点加强弹药检测和勤务技术保障。考虑到受训者技能水平及身心素质、组织实施难度和军龄因素影响,不宜在新训期间集中设置危险性大的科目。

4)为避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发生,亟需依据指标体系,建立轻武器训练安全管理系统,形成标准化流程,提前查找风险因素,预防事故发生。

猜你喜欢
轻武器受训者权重
体育训练阶段运动损伤的预防路径
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实施探索①
权重常思“浮名轻”
英军在二战中使用的轻武器(Ⅲ)
轻武器结合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浅议军事技能教学中的检查与纠正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轻武器射击训练实战化改革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