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项目化课堂小制作提高中职机电专业技能水平的探讨

2024-04-23 13:33张建富
时代汽车 2024年7期
关键词:机电专业项目化中职

张建富

摘 要:在我国中职院校办学期间,应重点针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实践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而项目化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方法,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上参与率,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因此,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期间,应积极开展项目化课堂,引入小制作环节,进而提高中职绩点学生的技能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 机电专业 项目化 技能水平

1 引言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期间,利用项目化课堂设置小制作环节,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紧密融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课上参与积极性。因此,在机电教师教学期间,需要明确项目化教学原则,后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进行分析,由此设定项目化教学主题以及子项目,确保班内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制作环节,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2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现状

中职院校办学期间,“电工基础”是机电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的基础理论课程。在高质量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保证学生掌握机电类专业必备的机电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拥有分析和解决生产與生活中一般机电问题的能力,具有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1]。而项目化教学发展应用过程中,主要以实践教学活动为主,引导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根据教师所提出的主题、所设定的项目任务进行分析,积极发挥个人的能力,由此保证项目任务的高效完成。同时,在学生小组探讨与分习过程中,既能够增加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使得学生成长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中职院校培养机电专业学生时,应积极引入项目化课堂小制作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提高个人的技能水平。但针对现阶段中职机电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出现了以下问题。

2.1 教学氛围枯燥,缺乏趣味性

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期间,针对现阶段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不断地调整,但教学体系的变革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过程,短时间内无法真正达成。因此,现阶段,部分中职机电专业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时,依然会受到教材知识内容的限制,导致教学课堂的环节较为固化,课堂氛围枯燥乏味,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探讨欲望。另外,在长期固化的教学模式开展下,既会降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关注度,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抗拒心理,难以保证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重点单一,缺乏实践性

在大数据时代下,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活动开展期间,部分教师会将教材内容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现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增加学生的了解。虽然机电专业教学课堂的开展方式、知识载体发生了一定转变,但就其根本而言,整体的教学环节依旧以理论为主,教学重点单一,缺乏实践性[2]。而机电专业在培养人才时,更加关注于个人技能水平的提升,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后拥有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机电专业在办学过程中,教学理论性过于严重、缺乏实践教学活动、未设定实践教学目标是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时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2.3 实践周期较长,缺乏激励性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期间,国内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也有一定的差异,既存在部分中职院校机电专业以理论讲述为主,同时也有个别院校关注实践教学的开展。但个别院校所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完善,在开展过程中,依旧存在部分问题。部分机电专业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实训时间增长,培训内容多以几周为一阶段。由于机电专业学生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长时间的实践培训下,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提前完成任务,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则会在最初时间环节产生卡顿,进而导致班内学生的实践情况不一致,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多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主,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较少,使得实践教学缺乏激励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讨欲望。

3 中职机电专业项目化教学原则

3.1 主体性

现阶段,我国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在中职机电专业项目化课堂开展期间,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教学目标设定相应的项目任务与项目主题,后续会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探究。在此期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确保班内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探究项目任务、分析项目要点过程中发挥个人的能力,由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2 层次性

3.2.1 组内成员的层次性

在上文中,针对中职机电专业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时,能够发现机电专业学生的个人能力参差不齐,在统一的教学下,很难保证教师对于班内每一名学生的有效指导。而在项目化教学课堂的开展下,会以小组的形式针对课上问题进行细致探究[3]。在此期间,课上的“教学者”不仅仅是单一的教师,也是班内的每一名同学。因此,在教师划分小组成员期间,需要保证成员能力的层次性,使得每个小组内部具有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能力中等以及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保证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指导、共同成长。

3.2.2 项目难度的层次性

针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机电专业项目化课堂开展期间,并非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性的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教学环节以及、实践流程进行分析,在确立一个大的项目主题后,将其划分为多个子项目,并且保证子项目难度的循序渐进型和层次性,使得学生能够在项目任务的引导下、教师的帮助下,开展更为深入地分析与探索。

3.3 实用性

中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致力于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重点提高人才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机电专业开展项目化教学期间,需要秉承着“实用性”原则,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实训能力。因此,在教师选择项目任务时,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最初选择学生能够广泛接触并应用到的电流问题,如白炽灯调光电路等,后续可以引入较为专业的知识,如汽车零件制作、汽车零件构图、汽车零件设计等内容。必要时,机电专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内部进行实践操作,将企业车间作为实训课堂,由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

4 利用项目化课堂小制作提高中职机电专业技能水平的措施

4.1 课程启蒙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中职机电专业项目化课堂在开展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意义更加具体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但在教师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借助于趣味的环节与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在机电专业项目化课堂开展期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项目主题为学生创设与现实较为接近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将抽象的机电专业知识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讨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

例如,在教师向学生讲解“PLC控制系统的软件安装与使用”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入汽车安全技术应用这一问题。PLC是汽车在生产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PLC的应用效果、应用性能不仅仅使汽车能正常运行,同时对于汽车驾驶者的安全驾驶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保障。另外,现阶段国内外对于行车自动控制的研究逐渐深入,在欧洲企业的部分生产车间,对行车的运行完全无人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基于此,在课程启蒙环节,教师就可以将国内外对于智能汽车的研究情况进行讲解,并向学生展示PLC控制系统软件安装与使用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4.2 教学划分层次性,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每個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中职学生学习期间,由于学生个人能力、学习环境、学习态度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新知识接受能力、感悟能力也有极大的差异。因此,在中职项目化课堂小制作环节进行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小组成员与教学任务难度进行细致划分,保证其层次性,以此助力于学生的个性。首先,针对小组成员划分层次性进行分析。在小组划分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每个小组的人数基本一致,并且组内具有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能力中等、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在教师判定学生学习能力时,需要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现阶段的学习成绩、实践操作技能等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评判。

其次,针对教学任务难度的划分层次性进行分析。如,在教师向学生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连续运行PLC控制”这一内容时,可以将本课的重点知识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划分为多个子项目,并让小组内部成员按照个人的能力选择每个成员的负责任务,由此保证学生在课上的参与性,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项目探讨过程中发挥个人的能力。子项目(以难度由小到大的方式进行排序):(1)学习辅助继电器M的相关知识,细致探讨FX系统PLC内部辅助继电器共分为哪些类型;(2)学习相关指令,分析AND、ANI、OR、ORI指令的格式与相关功能、对AND、ANI指令程序进行举例[4];(3)根据图片内容画出外部接线图并进行正确连线、针对外部输入信号动断触点进行有效处理、根据外部接线图,完成接线操作;(4)编写梯形图程序并写出指令表;(5)根据编写程序进行分析,并将编码输入至程序内部;(6)调试运行程序,确保程序能够达到PLC控制要求。

4.3 校本教材配套性,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中职机电专业项目化课堂在开展过程中,虽然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主,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但在企业落实过程中依旧需要有教材作为支撑,保证项目任务完成的有序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中职机电专业项目化课堂小制作环节在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校本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保证项目任务与教材知识之间的配套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探讨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进行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另外,我国部分中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期间增加了校内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场所,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例如,在教师讲解“PLC控制电路的设计”这一问题时,则可以带领学生到汽车企业内部进行观察与实践。汽车可编程控制器电路的设计共包含为可编程控制器的电源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部分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部分设计等内容。首先,针对汽车可编程控制器的电源设计进行分析,在学生研究阶段,教师与企业相关人员可以为学生提供与该系统相对应的设备选型,后续引导学生采用直流24V进行供电。在学生设计电源时,需要关注直流24伏不能接错,避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情况。其次,针对汽车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部分设计进行分析。在设计输入部分时,其公共线为DC24V正极线,所有的按钮开关等一端都需要接入DC24V正极线。在学生操作期间,教师可以重点针对学生的初步实践进行观察与检测,保证学生后续操作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在将一端正确接入后,另一端则需要接入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子。最后,针对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部分进行分析,输出部分所涉及到的公共线为DC24V负极,所有的输出线圈以及指示灯的一端都需要接入公共线的负极处,另一端则需要接入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端子。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后,教师与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为企业设备进行通电,由此检测学生的操作情况。

4.4 课程设计新颖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职机电专业项目化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本次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独立完成子项目任务的研究与实践。在项目完成后,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对整体的项目实践环节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项目在探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环节,并以动手能力培养为基础,向学生们展示项目化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操作要领[5]。项目开发要点等。基于以上观点,教师也应将每学期的教学课程看作是一个大项目,每讲教学环节、每个教学主题看作是子项目,由此开展总结性课程的设计,向班内学生展现他们组装成功的机电产品。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组成一个评价集体,开展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团队评价等内容,引导学生针对其他小组所组装成功的机电产品进行评析,分析机电产品的设计理念,探讨小组在实践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操作技能,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在展示与分析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入机电技能考核,对部分学生进行抽测,并带领班内同学一同开展一定技能竞赛,进而了解班内学生的机电技能提升情况,分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期间,教师应积极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教学的层次性与实用性,后续提高机电课程启蒙的趣味性、保证教学划分的层次性、教材实践的配套性以及课程设计的新颖性,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秦月华.项目化课堂小制作提高中职电子专业技能水平的实践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10.072.

[2]张嘉利.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探索[J].数码设计,2019,8(16):1.

[3]覃元庆.“职业情境,项目主导”的民族地区中职机电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青年,2023(9):0115-0117.

[4]任志跃杨淼.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机电专业实训课程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 2021,000(016):62-63.

[5]王晓萍.如何创新及深化中职机电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J].学周刊,2021(14):2.

猜你喜欢
机电专业项目化中职
论实践能力对学好机电专业的影响力
分层教学在职校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