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刀鱼的古代记忆,这是半部刀鱼史考

2024-04-23 06:16张小刀
川菜 2024年4期
关键词:鲥鱼刀鱼宋人

张小刀

成为刀鱼 上溯历史

刀鲚,俗称刀鱼,属鲱形目、鳀科、鲚属,是名贵的经济洄游性鱼类,因其全身银白,体型狭长且薄,形状酷似短刀而得名。根据其生活水域的不同,可分为江刀、海刀、河刀、湖刀,其中长江刀鲚素以肉质细嫩、鲜肥、时令性强而著名,刀鱼与鲥鱼、河豚并称为“长江三鲜”。

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刀鱼在六朝时期就为江南士人所喜爱,被李渔誉为“春馔妙物”。在《闲情偶寄》中,李渔说:“食鲥报鲟鳇有厌时,鲚(即鱽鱼)则愈甘,至果腹而不释手。”李渔著文总有些夸张,但也只有他可以吃刀鱼吃到饱了。宋代名士刘宰则用一首《走笔谢王去非遣馈江鲚》,“肩耸乍惊雷,腮红新出水。佐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河豚愧有毒,江鲈惭寡味”,三两句将刀鱼推向至鲜的宝座。

不时不食

刀鱼洄游,过时不候。这也是明前江刀珍贵的原因之一。生殖洄游的长江刀鲚味道更鲜美,比不进行洄游的东海刀鲚含两倍高的脂肪量,更有独特的主体呈香化合物(包括二甲基三硫化物和2,4-癸二烯醛)。

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现,刀鲚进行生殖徊游是从海里上溯选入长江的,平均一昼夜上溯23公里左右,路程越远,脂肪越少。刀鳞的鱼汛期不长,回溯到崇明岛附近时最肥美,大约在2月中旬至4月下旬,至清明节后,“嫩刀”成了“老刀”——鱼刺愈硬,口感下降。食材随四季变化,过期不候,尽管是保鲜技术也留不住刀鱼的鲜味,让人不禁叹一句“不时不食”。

明前刀

刀鱼出水即死,不便运输,仍作为贡品运送到长安、开封、临安等地。唐玄宗时涪州进贡荔枝,德宗师山南进贡枇杷,二者都是远方的特产,也不及刀鱼易坏。不过宋代经济中心向南方转移,临安环湖近海,宋人想吃刀鱼还是相对容易,油腌刀鱼成为了王室贵族的下酒菜。

恨刀鱼多刺

吃刀鱼自带一种文人气,因为多刺,得细品。刀鱼与鲥鱼刺多,古人多有吐槽。宋代有个叫彭渊才的文人说:“人生有五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金橘味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但是鱼刺不能阻挡宋代老饕们的热情,中产阶级的士大夫们吃遍四方,苏轼就曾经在岭南尝试过虾蟆。小小鱼刺,轻松拿捏。

不过,袁枚承认刀鱼和鲥鱼多细刺确实是一件麻烦事,所以不少南京人“油炙极枯,然后煎之……临食竟不知有骨”。时至今日,南京的卤菜店似乎还保留着油煎刀鱼的吃法,咬一口,虽鲜味不足,但香脆得很。

文吃刀

在文吃刀鱼上,古人下了点功夫。袁枚对油煎刀鱼的吃法不以为然,认为油煎破坏了刀鱼的鲜味。宋人食鱼比较讲究食用方法,当时最流行的方法是鲜食作鲙,腌食作鲊。鲙又作脍,原指鱼肉等物被切成细丝,后来泛指一种烹饪加工手段。宋人所食鱼主要使用鲜鱼,先将鱼肉切成细丝,同时去尽刺骨再用调料拌和而食,所谓食鲙也就是生吃鱼。

鲊是在容器内腌酿发酵制成的食品,腌熟后鱼香外溢非常好吃,同时可以较长时间贮存因而成为宋人最常见的食鱼方式。类似的还有“鲞”,即将鱼剖开晒干制成。沈德符曾有幸乘过一次贡鲜船,船上运载的鲥鱼干,他以“几欲呕死”来形容此次的感受。

刀魚作为至鲜珍馐,可以满足人口腹之欲;刀鱼作为历史的碎片,见证了几朝繁华。刀鱼史考,回溯而上,引发人们对食材与生命的思考。

猜你喜欢
鲥鱼刀鱼宋人
鲥鱼之美
鲥鱼之美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侠美刀鱼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缅甸鲥鱼繁殖生物学调查
最娇嫩的鱼
首批“家养”刀鱼最快2018年春季可上市
宋人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