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运营期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体系研究

2024-04-18 09:32刘馥齐
运输经理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公路交通线形排查

刘馥齐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 400067)

0 引言

山区公路与非山区公路的交通事故,在事故类型、严重程度、道路线形以及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1]。国内外针对山区公路安全的研究主要为山区公路事故特征,公路隧道、互通等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运营风险。公路交通事故的分布受公路状况和行车环境影响明显,引起公路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包括隧道洞口“黑洞与白洞效应”、边坡失稳、公路急弯、雨雾天气等[2]。

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针对隐患排查的研究主要以高速公路隧道、线形等“以点到面”的研究,体系性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且缺少针对山区公路特征的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体系。从管理层面来看,全国各地区公路管养单位隐患排查制度、人员配备、技术水平与养护治理经验存在较大差异,各管养单位巡查表格等数据源的采集形式也未统一。为解决此类问题,对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体系进行研究。基于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现状总结山区公路安全隐患特点和事故特征,研究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内容及隐患风险等级等,以期提高山区公路运营期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水平。

1 山区公路安全隐患特点

1.1 线形方面

部分山区公路的线形指标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存在急弯、陡坡路段、断背曲线、短直线接急弯等情况,运营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符合规定标准但叠加或连续使用极限值设计,导致线形设置不合理,降低驾乘人员舒适性和安全性,如受山区公路地形限制,需设置长下坡克服地形高差,若长下坡的设置未达到相关规范对长、陡下坡路段的要求,会导致重型货车持续刹车制动,使货车刹车轮毂温度迅速升高,甚至完全丧失制动,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1.2 行车环境方面

首先,行车环境存在暴雨、积雪、团雾等气象灾害,影响行车安全。其次,山体植被可能遮挡行车视线,山区公路边坡较陡,经常出现视距不良、可视距离太短等现象。再次,山区公路挖(填)方变坡数量较多,暴雨期间易发生滑坡。最后,路面沉陷、裂缝、坑槽、波浪拥包、车辙、积水、凝冻等问题影响驾驶员的正常行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1.3 山区公路隧道、桥梁及互通结构物方面

首先,山区公路纵贯山脉,桥隧比例高,长隧道、特长隧道及隧道群较多,驾驶员在长隧道及特长隧道中行驶容易产生急躁心理,容易发生追尾事故。同时,隧道进出口容易出现“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车辆频繁进出隧道,行车受光线变化影响较为明显。

其次,山区公路受地形限制,部分桥隧与互通立交、互通立交与服务区距离较短,影响车辆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

再次,山区公路互通立交匝道中间路段的局部线形标准过高,可能诱使车辆提前加速,而后需减速行驶,使驾驶操作更加繁琐,容易增加事故发生率。

最后,山区公路路侧边坡、桥梁结构位置不合理,绿化物遮挡等现象会导致出入口视距不足,使驾驶人无法看清前方出口或汇入主线的车流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1.4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方面

首先,部分山区普通公路存在安全设施设置未达到规范要求、护栏设置间断、临水临崖路段未设置加强护栏、陡坡急弯处未设置外侧安全护栏等现象。其次,部分山区公路受自然环境、成本等因素影响,养护不及时,交通标志损坏严重,如护栏、防眩设施、交通标志及标线等残缺、损坏。再次,部分山区公路安全设施设置未适应山区环境,位置、高度、间距设置不合理,容易导致车辆在能见度差、路面结冰湿滑等路段反应不及时。最后,部分山区公路受山区条件限制,未在长下坡路段设置避险车道,易引发交通事故。

1.5 其他安全隐患

1.5.1 隧道交通安全隐患

第一,隧道机电设施高压隔离开关、变压器、配电箱等供配电设施故障。第二,隧道灯具亮度异常、照度降低、照明线路异常。第三,通风设施运转异常、安全吊链松动。第四,与紧急电话、防火控制等的联动异常。第五,可变信息标志、车道指示器、交通信号灯外观脏污、破损、连接螺栓松动。第六,消防设施异常、性能不达标,横通道门等应急逃生设施损坏等。

1.5.2 桥梁交通安全隐患

桥梁交通安全隐患主要为公路桥头及伸缩缝处不均匀沉降或伸缩缝破坏,使路面纵坡出现台阶,导致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车现象。

1.5.3 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安全隐患

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安全隐患包括位置不当、尺寸不规范、信息过载、信息不足,安全设施缺失、损坏、模糊不清等。同时,服务设施服务水平下降导致交通拥堵,增加事故发生率。此外,道路线形指标设计不合理,导致车辆进入服务设施前未提前减速,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分级管控体系总体架构

山区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分级管控体系总体架构如图1 所示。

图1 山区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分级管控体系总体架构

第一,根据山区公路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结合山区公路历年养护和管理经验,确定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清单。

第二,对照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清单,检查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若存在需要确定隐患等级。

第三,根据隐患评估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划分公路交通安全风险等级。

第四,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公路采取对应的分级管控措施,如对于低风险公路,应根据隐患处治难度,选择直接消除隐患或进行适当养护;对于中高等风险公路,应进行重点监测或检查,并对局部实施保养维修或病害处治。此外,排查频率和隐患排查清单可结合风险等级和管控结果适当调整。

3 山区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内容

根据山区公路事故特征、公路设计、公路建设施工、公路养护管理及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需重点核查山区公路道路线形、公路行车环境、桥梁与隧道等结构物的连接情况、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山区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山区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内容

4 山区公路安全隐患评价指标研究

在山区公路安全隐患评价指标方面,可通过定性或定量化判断依据,判断山区公路是否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并明确安全隐患严重程度。现行国省道、隧道、高速公路安全隐患相关国标、行标、团标、地方标准对隐患评价存在一定差异,如2007 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 号)提出安全事故隐患分为两级,分别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发布的《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手册》评价重点主要在于有无安全隐患;《水下公路隧道运营管理规范 第2 部分:隐患排查治理》(DB 3201/T 1107.2—2022)、《贵州山区营运高速公路隧道安全隐患评价与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JTT52/06—2021)等地方规范,根据隐患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级或四级。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评价指标的选取,应结合山区公路运营单位的管理经验和养护需求,并以《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B05—201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等相关规范规定的一般值和极限值作为定量化判断依据。对于不能定量判断的内容,应根据其技术特点、缺损情况及性能效果,对其异常情况进行描述,并将其作为定性化判断依据,从而建立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评价指标。

5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分级管控措施研究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矩阵分析等评价方式,对公路交通安全隐患类型、出现可能性、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及有关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将公路安全等级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与整改难易程度、风险严重程度,提出风险管控对策。例如,对于低风险的公路,应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对于中风险的公路,应进行专项评估,制订专项检测方案或治理方案,开展工程处治;对于高风险的公路,应开展综合处治、应急抢险。风险等级与管控对策如表2 所示。

表2 风险等级与管控对策

6 结语

基于公路安全隐患排查现状,梳理了山区公路道路线形、交通安全设施、路面状况、交通环境、路侧危险物等安全隐患,研究安全隐患清单排查内容及评价指标,确定高速公路安全隐患等级,并针对各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以期进一步保障山区公路运营安全性,推动山区公路运营期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公路交通线形排查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短线法预制节段梁线形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西藏2020年完成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35亿余元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大数据分析在公路交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如何排查并改错
数读2016年公路交通发展统计公报
公路交通技术2015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