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发展研究

2024-04-18 09:32曾华明
运输经理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公路监督

曾华明

(重庆市黔江区道路运输事务中心,重庆 409000)

0 引言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在保证道路安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质量监督方式在时效性、监测手段及监督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进步,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信息化技术在提升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效率、精确度和降低成本方面有巨大潜力。因此,深入研究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发展及其实现方式,对于推动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现代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1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概述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监督、数据采集、分析、报告等环节整合为一个系统、高效的管理体系。该体系通过计算机软件、硬件设备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记录、分析预警与报告生成,以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效果,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与法规。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施工质量、降低事故风险,推动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

2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可实现对公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实时监督与管理。监督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随时查看工程进展与质量数据,可减少传统人工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此外,信息化管理能够自动进行质量分析和异常检测,快速发现并及时解决质量问题,提高监督效率与反应速度[1]。

通过信息化系统,行政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监督人员可在系统中发布监督要求与标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及时上传工程数据与质量报告,共同参与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全程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模式可促进各方的合作与沟通,减少信息传递中的误解和延误,有助于提高工程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保障能力。

3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现状

3.1 数据标准化和共享不足

各地区和部门在数据采集和管理方面存在不同的标准和系统,导致数据标准化和共享存在困难,使得信息化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流与整合变得复杂,影响了监督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2 技术应用不均衡

虽然当前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技术应用水平不均衡。部分地区和单位缺乏相关技术和资源,导致信息化建设进度相对滞后。

3.3 监督信息公开度有限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公开度有待提高。部分监督信息未能及时公开,公众对工程质量监督的了解程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3.4 系统整合与协同性不足

由于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各系统之间的协同性还有待提高。当前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与协同平台,导致监督信息的整合、统一性存在一定的难度[2]。

3.5 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措施待完善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如施工企业的资质、工程质量问题等。目前,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4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发展分析

4.1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为实现对公路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可借助计算机技术搭建数据处理平台,为质量监督提供支持。

首先,建立数据信息处理计算机平台,用于集中管理和处理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信息,该平台可按照质量检测信息的等级进行任务分配、制订监督方案,并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等,最后形成监督报告,这一套完整的程序能够帮助监管部门系统化地管理公路工程质量[3]。

其次,设计计算机辅助试验数据处理程序时,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与标准。计算机平台应具备自动画图功能,能根据击实、液塑限、CBR、筛分等试验参数画出图形,并自动计算试验结果,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处理效率。

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应确保计算机平台应该具备自动校正及异常数据处理功能。系统检测到异常数据时,能够自动发出警报,并标识出可能存在问题的数据点,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核实与修正。此外,在基于计算机辅助的公路施工质量监督中,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也是关键,计算机平台应能够自动生成详细的试验报告,包括图表、数据分析结果与文字结论等,多样化的报告形式不仅便于监督人员进行综合分析,还能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最后,平台应具备综合查询功能,以支持质量监督和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见图1)。通过查询功能确定工程病害和质量问题的具体位置,并获取相关质量管理数据,如试验频率、合格率等,为监督部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效果。比如,某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使用了一款计算机平台进行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监督人员在平台上查询该公路特定路段的质量数据时,发现该路段路面频繁出现裂缝问题,通过综合查询了解到该路段的沥青混凝土密实度试验频率较低,合格率也不稳定,这些数据为其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强对该路段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公路施工质量。

图1 综合查询系统

4.2 质量检测系统与质量检测信息化的应用

当前,公路工程领域对质量检测技术和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工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制订相应的对策,以确保建设过程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以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为例,《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质量检测提出了明确要求(见表1)。检测重点包括桩距、桩径、桩长、强度以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等,对各项指标的全面检测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地基的稳固性和工程整体质量。

表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质量检测要求

精细化的质量检测要求旨在提高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水平,从而确保道路的安全性、耐久性等,推动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朝更加科学、稳定的方向发展。

在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对涵洞结构也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见表2),包括轴线偏位、流水面高程、涵底铺砌厚度与长度等方面,目的在于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

表2 涵洞结构的质量检测规定

此外,对涵洞的质量检测还需要重点关注其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以确保涵洞能够稳定运行,因此需要对地基条件、水文地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对涵洞结构的细致检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结构问题引发的施工风险,确保涵洞在使用过程中持久稳定,为道路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4.3 开发智联管控系统

系统需具备追溯功能,以更有效地管理材料采购,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运输阶段需通过GPS 定位与实时监测,保证材料安全、准时送达施工现场;施工工艺方面,要求系统结合工程图纸和施工计划实时追踪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规范进行;检测验收环节则需要借助系统的数据记录与报告生成功能,便于相关人员查阅。

总之,需要通过综合评估工程特征和施工流程,针对性地进行公路质量监督工程管控系统的开发,提升质量监督智能化水平,提高质量监督效果。

在完善智联管控系统的过程中,需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智能分析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算法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法,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并提取关键特征和模式。通过分析和评价施工过程中的数据,智能识别管控难点与质量问题,如材料使用偏差、设备运行异常、施工工艺不符合标准等,并提供预警,协助相关人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质量事故。

此外,可借助数据挖掘和识别功能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潜在优化点。系统通过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数据,找出效率较低的环节,并提供优化建议,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使整个工程更加顺利、高效。

4.4 远程监督管理

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可利用信息技术设备、传感器和监控摄像头等工具,实时监测公路工程施工过程,如振动、温度、湿度等信息。通过及时反馈的数据,监督部门能够全面了解施工进展和施工质量,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同时,质量监督部门可远程访问施工现场的监控摄像头,进行实时观察和评估,即使无法亲临施工现场,也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施工质量问题。

在某省道改造工程的一座大桥施工中,为了加强对该桥的施工质量监督,在施工现场安装远程监控,通过云端技术将数据传输到监管中心。在一次雨天,监督管理人员通过视频影像发现3 号钻孔桩基施工周边地质变化异常,立即联系施工方,要求停工进行检查。通过远程指导,监管团队与施工方工程师一同分析振动数据,并得出可能是地基不稳定引起的异常反馈,同时提供现场指导和解决问题的建议,施工方随即采取地基加固措施,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施工事故。

在另一个工程中,监督团队通过实时监测发现施工现场温度和湿度逐渐升高,可能影响混凝土固化质量,于是与施工方沟通,建议调整施工时间,避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施工,保证了混凝土质量,提高了公路的耐久性。

5 结语

信息技术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提供了创新手段与方法,因此在公路工程开展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入计算机技术、加大质量检测系统与质量检测信息化建设力度、开发智联管控系统、做好远程监督管理工作,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有效保证公路工程质量。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研究与应用,持续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公路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与相关标准,为公路交通领域的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公路监督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公路断想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