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弱与强

2024-04-18 03:53杨颖慧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夸赞弱小成人

杨颖慧

有一次去幼儿园观摩游戏活动,在沙水区看到几个孩子用多种材料建构出一个非常复杂的水渠,一旁观摩的老师们连声夸赞:“小朋友真能干,能力真强!”夸赞源自于教师对孩子的认知上的刷新及其带来的惊叹,随着近年来儿童观念的不断革新以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夸赞也越来越多。

不过,再进一步思索,成人何以有如此夸赞?是否有些是基于“弱儿童”的认知假设?在传统的认知惯习中,我们常常下意识地认为儿童是弱小的,需要依赖成人的。可以说,不论是身体发育上的客观事实,还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认知,关于儿童的弱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儿童特别是幼童在成人眼中是“理所应当”“本来如此”的弱小。现实生活中也充斥着很多针对儿童的禁忌,“不能”“不要”“不许”,既是对儿童之弱的承认,也是对儿童之弱的保护。正因如此,教育也确立了自己的意义和使命,即让儿童由弱小变得强大。这种改变儿童的伟力赋予了教育“强”的属性,“强教育”顺势产生——弱的儿童所需要的正是强的教育,这常常让人激情澎湃。

弱儿童与强教育在现实中的关系纠缠一方面发挥了教育的积极作用,使得儿童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另一方面也容易走向一种误区。在强教育的态势中,儿童之弱被赋予更多消极的意义,老师和幼儿之间形成固化、鲜明的强弱等级关系,在强与弱、上位与下位的严格秩序格局中,教育失去活力,“向儿童学习”更是无从谈起。蒙台梭利曾明确地指出其极端情况的表现:成人把儿童看做心灵里什么也没有的某种东西,有待于他们尽力去填塞;把儿童看做孤弱的和无活力的某种东西,为此成人须为他们做所有的事情;把儿童看作缺乏精神指导的某种东西,需要不断地给予指导。总之,成人把自己看作儿童的创造者。

其实,儿童之弱背后蕴含的,恰恰是儿童之强——不在于强调他们在某种经验或能力上的匮乏,而在于他们有着世界上最有力的成长之势。如老子所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儿童之强自然也导向弱教育之“无为而有为”,从而形成真正的强教育。教育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我们需要改变弱儿童与强教育的传统秩序等级,我们也希望对儿童的夸赞越来越多地是对儿童“理所应当”“本来如此”的强的惊叹与再认识。

让我们在充满不确定的教育中与儿童一起生活,共同创造生命的意義。

猜你喜欢
夸赞弱小成人
啊!水手,上岸吧
春天
成人不自在
聪明的男人,不吝啬夸赞妻子
限量夸赞
Un rite de passage
我有特别的喝水技巧
柴的嘲笑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