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极小种群庙台槭群落结构研究

2024-04-16 00:56金三忠魏等郎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沟口王家胸径

金三忠 魏等郎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观音林场 甘肃 天水 741020)

观音林场工作人员近几年对辖区内的野生庙台槭进行了全面的监测调查,基本摸清了其分布情况,并进行了人工繁育、定植、造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培育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庙台槭野外回归、恢复和扩大种群提供了理论指导。

1 观音林场野生庙台槭概况

根据近几年对野生庙台槭的监测调查,在观音林场辖区有2 处野生庙台槭群落:①王家沟群落:在海拔1 450 ~1 529 m 的乱椽沟沟口至乱椽沟沟内1 000 m分布。②太皇渠群落:在海拔1 497 ~1 594 m 的茅草沟沟口以上至铁匠沟以下的主沟两侧的烂柴湾、蛇脖子沟口、马家沟口等小班的沟口、河滩、谷地分布。

野生庙台槭群落分布区海拔在1 450 ~1 594 m,最低处为王家沟81 林班01881 号小班,最高处为太皇渠铁匠沟口处。群落分布具有以下典型特点:以沟水流为中线,分布在地势较开阔、人为活动较少的林缘、沟谷、河滩,分布地地势平坦、坡度小、植被稀少、草本为矮小的禾本科草,草本盖度小,有部分裸露表土,土壤为沙壤、黄土、褐土。在沟谷狭窄、急陡处无分布或分布范围小,呈带状,间断不连续。

2 研究方法

2.1 外业调查。依据多年的监测、调查结果,在观音林场2 处野生庙台槭群落中,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段,用全站仪布设3 个30 m×30 m,面积900 m2的标准地。其中太皇渠庙台槭群落在烂柴湾设标准地1,在蛇脖子沟口设标准地2;王家沟庙台槭群落在乱椽沟设置标准地3。对标准地内胸径5 cm 以上的林木进行挂牌、定位,进行每木检尺,并实测树高、枝下高、胸径、冠幅;用GPS 测定标准地的地理位置、海拔。在样地内的四角和中心设置2 m×2 m 的样方5 个,进行灌木、草本及天幼树幼苗的天然更新调查,记录灌木、草本、幼树幼苗的种类、高度、株数、盖度。

2.2 内业分析。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标准地1 与标准地2 调查结果在树种组成、胸径、树高等方面基本一致,作为太皇渠野生庙台槭群落的分析依据。标准地3 作为王家沟野生庙台槭群落的分析依据。对两个群落参照林分空间结构运用森林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 分析,主要计算的参数有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林层数,并进行量化分析,对庙台槭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评价,为以后的培育提供基础。

3 野生庙台槭群落结构特征

3.1 野生庙台槭群落结构。太皇渠群落中标准地林分类型为人工日本落叶松林,有野生天然庙台槭及其它树种,林分密度868 株/hm2,林分平均胸径15.3 cm,平均树高10.8 m,蓄积量91.755 m3/hm2。林分中庙槭分布频度相对较大,但胸径、树高相对较小,优势树种为日本落叶松、山核桃等树。秦岭槭、青冈、枫杨、榆树、水楸等树种相对频度较低,数量较少;王家沟群落林分类型为天然次生林,林分密度433 株/hm2,林分平均胸径19.4 cm,平均树高11.5 m,蓄积量69.925 6 m3/hm2。林分中庙槭频度相对较大,胸径、树高相对较大,优势树种为庙台槭、山核桃等树。

3.2 庙台槭群落中林木水平分布特征。太皇渠群落中角尺度的分布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为0.5(占56.7%)、0.75(占20.6%)、0.25(占18.7%)、1(占3.2%)、0(占0.6%),平均为0.528[1],主要树种日本落叶松、山核桃。庙台槭的平均角尺度依次为0.5294、0.5250、0.5202,均高于正常值,分布为轻微团状分布。王家沟群落中角尺度的分布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为0.5(占41%)、0.75(占36.4%)、0.25(占15.3%)、1(占2.51%),平均角尺度为0.511,主要树种庙台槭的平均角尺度为0.50,为随机分布。根据全站仪测定,不同角尺度的林木水平分布特征为:标准地1 林木随机、均匀分布多,聚集木分布少;标准地2 聚集木相对较多。

3.3 庙台槭群落中主要林木的直径分布特征。对群落中5 cm 以上林木检尺,以2 cm 径阶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太皇渠群落的林木平均直径为15.1 cm,日本落叶松平均胸径为21.8 cm,山核桃平均胸径为18.7 cm,庙台槭平均胸径为10.3 cm,庙台槭胸径小于平均胸径;王家沟群落的林木平均直径为19.4 cm,庙台槭平均胸径为23.2 cm,山核桃平均胸径为18.0 cm,鹅耳栎平均胸径为20.0 cm。庙台槭胸径明显大于平均胸径。

表1 庙台槭群落中各主要树种直径分布表

3.4 庙台槭群落树高分布特征。对群落标准地中的林木树高按0 ~4 m、4 ~8 m、8 ~12 m、12 m 以上进行划分,群落中林木树高分布见表2。根据群落林木平均树高和林木树高分布,太皇渠群落为单层异龄林,王家沟群落为复层混交林。3.5 群落中灌木及草本分布特征。根据小样方调查,庙台槭群落中灌木分布有卫茅、胡枝子、蔷薇,数量少,呈点状分布,盖度为5%~8%;草本为禾本科,高度小,零星分布,盖度小于10%。

表2 群落中林木树高分布统计表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通过对观音林场王家沟、太皇渠沟系3 个标准地的野生庙台槭群落进行全面的调查及量化分析,发现群落中林木结构不合理,太皇渠沟系于1993年进行了日本落叶松人工造林,日本落叶松现为优势树种,庙台槭树种在胸径、树高各项生长指标中明显低于其它树种,处于劣势地位。王家沟群落庙台槭树种胸径、树高均处于优势地位,庙台槭最大胸径为40 cm,但群落中林木数量、灌木及地表植被稀少,天然更新较差,群落结构不稳定。野生庙台槭群落林分结构评价见表3。

表3 庙台槭群落林分结构评价表

4.2 培育措施。为了庙台槭群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逐步将庙台槭培育为目标树种,现需采取以下培育措施:①在太皇渠庙台槭群落中伐除影响庙台槭生长的日本落叶松,对庙台槭树种实施松土、扩穴、追肥等措施,促进庙台槭的生长。②在王家沟系庙台槭群落中进行人工促进更新,对现有庙台槭结实母树进行复壮,提高结实量和种子质量;秋季对林地进行破土,以利于种子入土;采用人工培育的庙台槭进行回归补植,提高林木数量,调整林木分布格局,提高庙台槭的优势度,促进林分结构趋向合理。

4.3 讨论。根据近几年的普查监测,野生庙台槭只在原有的地段有极少量的幼树、幼苗出现,其它地段无。这说明庙台槭的种子靠自然(风、动物)传播的能力很差,且庙台槭种子数量少,发芽率低,具有生理后熟、难以繁育的特点,这与我们近几年进行的人工繁育相一致。2006 年观音林场收集野生庙台槭幼苗200 余株,定植在观音林场苗圃,全部成活,长势良好。2021 年该场人工培育的庙台槭实生苗在麦积区五龙镇进行了人工造林,其成活率远高于白皮松、红豆杉苗木。以上情况说明要扩大庙台槭树种的种质资源必须做好现有野生庙台槭树种的保护培育,提高庙台槭母树的结实量和种子质量,人工繁育推广。庙台槭的野外回归、人工造林,有利于庙台槭种群不断扩大分布范围,丰富物种多样性,实现庙台槭种质资源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沟口王家胸径
沟口雄三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基体论述评
赤松纯林胸径结构对枯梢病发生的效应
武汉5种常见园林绿化树种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研究
王家新的诗
沟口
《金阁寺》中“斩猫”与“纵火”的内在关联探寻
王家湾
福建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抽样调查中胸径测量精度范围的精准确定
轻松一阅
轻松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