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无人机研制过程中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价模式优化

2024-04-15 03:12王冰马立勇航天时代飞鸿技术有限公司
航天工业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军用危险点危险源

王冰、马立勇 /航天时代飞鸿技术有限公司

桑峣 /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

随着军用无人机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型谱无人机已经成为现代局部战争和军事行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改变了军事斗争的方式以及军事行动的样式。相对于有人驾驶飞机,无人机的本质优势在于减少人员损失风险,降低使用成本,但无人机在研制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未显著减小。目前,国内外尚未系统提出军用无人机研制过程的安全生产风险防范规范。本文结合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从军用无人机实现过程中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和评价典型问题开展分析,研究其流程的合理性及解决措施的可行性,探索一种适用于我国军用无人机领域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价的模式。

一、军用无人机研制过程中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价现状

1.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现状

目前军用无人机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主要存在危险源辨识不全、风险评估不准确、管控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以某型号军用无人机研制团队开展的风险辨识为例,该团队从产品设计、工艺、试验、职业卫生、应急管理、办公等六个方面辨识出安全生产风险项目多项。这些风险项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危险源定义理解不透彻,导致部分危险源描述不够准确。例如,“外来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携带可能造成伤害的工具、设备、物资、材料等”“搬运重物时受伤”“机动车在冰雪、积水路面行驶”等。二是危险源识别不全面,即在进行现场危险源辨识中将重点放在设备设施上,未辨识出管理因素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三是危险源和风险逻辑不对应。如单位办公区域危险源描述为人员活动,风险名称为未按要求持证上岗。四是辨识单元划分粗放,不同危险源类别及事故类型划分为同一工序,可能导致风险评价出现等级偏差,如将“使用行车进行重物的起吊、转移”划分为一道工序,但是起吊工序与转移工序的危险源不同,风险大小、控制措施均有不同。五是作业环节/生产工序描述不规范。如某单位将作业工序描述为工厂消杀人员,易引起歧义。六是日常管理涉及风险项目多项,占比较大,为非产品研制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通过以上问题,突出反映风险辨识人员对安全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对危险源、风险、危险点等有关定义概念混淆,导致对危险源、风险辨识不全面、不准确。

2.安全风险评价现状

在没有规范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之前,项目团队选用了格莱姆打分法(LEC)进行安全生产风险项目评价,存在问题如下:

一是上述风险项目D 的分值区间为6~63。选用该方法时评价人员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二是现有安全风险控制和职业病防护措施未体现风险管控层级理论,可能导致风险管控不到位而产生事故。三是风险台账缺失管控主体信息(如管控层级、责任部门、责任人)、风险类别等。

二、模式优化的思路和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等标准,结合多轮安全生产风险“四色”台账形成、更新工作的经验以及典型问题改进建议的落实情况,提出规范化改进建议,明确了危险源、风险、危险点之间逻辑关系与防控措施类别及优先级,确定了危险源、风险的规范描述及适用的风险分级方法。军用无人机研制过程中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价模式优化内容见表1。

三、优化后的军用无人机研制过程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模式及应用

1.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进行相关资料收集,重点关注下列内容:平面布局图、危险点清单、主要设备设施清单;原辅材料的理化性质说明书、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甚至包括产品可能存在的预期使用场景;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运行规程、维修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系统装配、使用(含维护和保养)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和危险部件、器材、设备和设施等涉及的技术安全措施、技术保障条件;报废处置要求,系统拆解后的锂电池等危险废物合规处置要求;其他相关资料。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流程

军用无人机研制过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军用无人机研制过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步骤

在进行实际操作中,为了确保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工作为日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应注意:

(1)划分辨识与评价单元。为了准确定位风险点位置,应从活动地点、作业步骤两个维度全面、合理识别团队风险点的位置(地区、园区、单体建筑物名称/楼房间名称/生产或作业区域部位名称)。

(2)为了确保危险源描述准确、识别全面,应以各项作业活动为输入,充分考虑过去时态、现在时态、将来时态等“三种时态”、人员行为和生产设施的正常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等“三种状态”,以能量或危险物质为切入,识别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并将危险源描述明确为“能量/危险物质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环境不良而可能导致了人员死亡/受伤/职业病或者仪器设备损坏等”。

(3)为确保风险名称的规范性,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从危险源可能造成的突发事件和次生、衍生灾害以及影响的对象和可能的影响方式等,判别危险有害因素所造成的事故类别,将事故类别与风险名称保持一致。

(4)在开展风险分析时,为了确保危险点的认定与风险分析一致,应按照《危险点控制管理要求》,同时根据军用无人机安全生产风险特点和危险点设置原则,将Ⅰ级危险点涉及的安全风险项目评定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将Ⅱ级危险点涉及的安全风险项目评定为“较大风险(橙色风险)”,将Ⅲ级危险点涉及的安全风险项目评定为“一般风险(黄色风险)”。

(5)为了确保提出的风险管控措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应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实施分级管理。除低风险(蓝色风险)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进行提醒而不必进行重点关注外,针对一般风险(黄色风险)、较大风险(橙色风险)和重大风险(红色风险),应根据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综合应用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类手段,依次采用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控制事故后果的影响,具体见表2。

(6)为了确保风险在日常工作中得到有效监控,应根据风险级别,将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责任部门/项目团队/试验队,并明确到具体人员。

3.实例应用

将优化后的模型在某型号军用无人机研制团队开展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中予以应用。该项目团队将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单位细化为型号及产品设计类、办公区域及综合管理类、生产现场管理类等三个子单位。其中,型号及产品设计类将作业活动划分为设计、制造、试验三个子类,将设计活动划分为总体方案设计、气动设计、结构强度设计、动力系统设计、机载系统设计、指挥控制系统设计、测控与信息传输系统设计、起降系统设计、综合保障系统设计、工艺设计、试验设计等作业步骤,将制造活动划分为需求交底、跟产等作业步骤,将试验活动划分为编制试验大纲、相关方安全交底、日常安全教育培训、进场前安全生产检查、进场后日常安全生产检查、飞行试验前安全条件确认、重点型号安全管理人员关键环节确认、产品包装与紧固、火工品交接、火工品储存及巡查、涉火型号由装配区转运至试验区、燃油加注、燃油卸载、锂电池日常管理、锂电池充电过程管理、弹射装置充压、起落架轮胎充气、产品吊装、静力加载、质心惯量测试、发动机测试、地面测试、地面滑跑、飞行测试等作业步骤。

按照专业方向,以产品设计为切入,统筹产品的生产、测试(试验)、维修、报废等环节,累计识别出危险源几十项,其中型号及产品设计类占48%、办公区域及综合管理类占33%、生产现场类占19%,清单中覆盖了产品研制过程中的各类生产安全风险,消除了危险源辨识不全、风险评估不准确、管控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其余型号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开展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四、结束语

我国军用无人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军用无人机研制过程中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模式需根据技术发展不断迭代,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补充和完善。本文以危险源、风险的基本概念及逻辑关系为切入点,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下安全风险辨识与防控优化模式研究经验,对军用无人机研制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模式进行了应用探索,提出了适合军用无人机系统研制过程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管控实施规范,使军用无人机研制过程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监控,为管理活动和现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提供完善的流程。

猜你喜欢
军用危险点危险源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威力无比的军用霰弹枪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分析及应用
军用机器人揭秘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
电力调度运行中危险点的控制对策分析
猜谜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