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024-04-14 18:20
人民周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沙俄军国主义奉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贾文龙绘

1910年秋天,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后改名为东关模范学校)建成,在银冈书院已经读书半年的周恩来,插入这所学堂的高等丁班学习。

这一年,是周恩来人生的转折之年。

他远离江淮平原的故乡,来到白山黑水的东北,从牢牢禁锢着心灵的封建家庭和私塾生活转到刚刚开办的新式学堂念书……周围的一切发生那样巨大的变化。

周恩来眼前的天地顿时变得广阔多了。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东北成为日俄两大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争夺的焦点地区,长期的战争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04年至1905年,日本和沙俄以中国东北为战场,进行了超过一年半的日俄战争。战后,日本和沙俄强行划分在东北的势力范围,事关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处置,而它们根本没有征求中国政府的意见。

周恩来到东北的时候,正值日本军国主义吞并中国的邻国朝鲜。朝鲜人民在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的苦难,东北人民感同身受,也给少年周恩来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学校里,思想进步的老师经常向学生们讲述时局危急和国势艰危,激励学生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从小立志救亡图存。周恩来十分关心国事,养成了每天坚持读报的习惯。他自己订购了当时奉天出版的《盛京时报》,每天必读,深受影响。国家的危亡,促使他开始思考读书是为了什么……

在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說:“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为家父而读书。”……听到这些回答,魏校长不由得连连摇头。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周恩来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答道:

“为了中华之崛起!”

魏校长听了这个回答,为之一振!他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了中华之崛起!”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得到了魏校长的连连喝彩:“好哇!为了中华之崛起!为了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励志故事》)

猜你喜欢
沙俄军国主义奉天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沙俄势力研究
影像志
奉天设计师沙龙
奉天讨罪
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中国公众对军国主义的认知度调查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三姓地区赫哲族的安边政策
中俄伊犁交涉清廷成功原因探析
镜头?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