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设计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4-04-14 02:14刘芮辰唐晟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用户体验

刘芮辰 唐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汽车造型设计;用户体验;品牌识别

0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和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1],而技术需要依托设计落地,才能真正进入到人类的生活中。这其中,汽车造型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和工程学科,近年来越来越注重情感元素的融入。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从人类动机的角度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2]。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5个层次。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的。引入到汽车领域,也可分为这几个层次,汽车从基本的交通工具,到安全可靠、有口碑质量以及给客户带来尊严自信威望,到最后的有设计感、有创意和标新立异,从而也让客户从理性选购转换成感性选购(图1)。

同时,这3个阶段也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主要是集中在汽车的基础功能性设计上,可以驾驶、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即可;现在的设计就集中在交互和体验设计上,围绕目前的语音、智能操控技术,使用车体验更加舒适;而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汽车正越来越倾向于成为一个可以给客户带来情感价值的智能伙伴。

本研究旨在分析情感化设计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在当下汽車造型设计越来越同质化的形势下,如何利用情感化设计元素为各自的品牌打造特殊的品牌识别点,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脱颖而出吸引到客户的注意力,为汽车造型设计师提供指导和灵感。

1情感设计理论

“感性”一词源于拉丁语“sentire”,意为情感、直觉或个人体验,通常与理性相对,后者强调逻辑、推理和分析。在购买决策中,感性能提供情感上的驱动力和直觉上的指引。在汽车设计中,我们往往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打造不同的交互体验,结合新的技术,引起客户的情感共鸣。

将汽车上的零部件与车机智能软件相结合,为汽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让设计师们能够充分挖掘数字化创新的潜力,从而实现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伙伴的转型,这是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2行业案例分析

在此深入分析一些成功的汽车设计中融入情感化设计的案例,探讨情感元素如何成功地与品牌形象及用户期望相结合。

2.1蔚来NOMI

蔚来作为中国新势力车企之一,NOMI可谓是吸引客户关注度的一大亮点。NOMI是全球首个量产的车载人工智能助手,是蔚来展开智能座舱设计的中心,蔚来团队从NOMI开发之初就希望可以把车当成一个有生命的物体,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机器人。

区别于其他品牌的语音助手或屏幕里的虚拟助手,NOMI将智能助手的形象具体化[3]。NOMI不仅会根据客户当前行驶状态随机切换自己的表情,还会在呼唤他的时候看着你,在开车门上车的时候立马就会转头过来微笑。这样的设定使NOMI十分有趣温暖,给人带去极高的情绪价值,可玩性十足,更是讨小朋友和女生的欢心,瞬间在家庭买车决策时增加了砝码(图2)。蔚来团队认为NOMI与车互为本体,是车辆与用户交流的唯一面容和灵魂。

2.2阿维塔

阿维塔科技是长安汽车迈向高端新能源品牌的新尝试[4],整体造型设计运用一套新的设计理念:“未来美学FutureElegance”。新车外观的HALO屏提升了与用户的交互感和仪式感,有多种场景模式,在用户靠近汽车及使用过程中,都可以与之产生交互,提供了极大的情绪愉悦感(图3)。在内饰设计中,汲取建筑设计的灵感,模拟雕塑的型面和造型,创造立体线条,通过水幕特效氛围灯彰显前卫科技感,结合交互式灯语,营造出温馨浪漫的光影律动,带来万般悦己的情感体验。

阿维塔围绕“悦己”的设计哲学,体现大胆自信、人工智能和活力个性三个层面[5],整体设计尊崇阿维塔的3大设计原则:前瞻、极致和纯粹。阿维塔团队认为含蓄技术和做减法才是未来智能产品的发展方向,智能只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出现,这才是真正在汽车里融入情感化设计的手段。

2.3极氪007

吉利集团旗下品牌极氪的全新轿车007,也运用了一个与阿维塔HALO屏异曲同工之效的设计元素,即搭配ZEEKRSTARGATE一体式智慧灯幕,可以给用户提供全新的交互体验。极氪007是行业首个可由用户自定义前脸的汽车[6],其STARGATE一体式智慧灯幕可以与中控联动,实现个性化自定义前脸和多模式灯语。例如,在等待行人过斑马线时,极氪智慧灯慕可以触发微笑前脸,对行车友好地打招呼;车主可以通过中控系统DIY自己汽车的前脸,随意改变车辆的“颜值”,与当下年轻人追求个性的特质符合(图4)。同时在发布会之前,有汽车媒体通过智慧灯慕,将各大车企著名的日行灯放在了极氪007的前脸上,也引起了不小讨论,甚至被放在了发布会里展示,也给市场强化了极氪的品牌形象。

2.4宝马DEE概念车

宝马DEE概念车利用全球首发的“BMW先进平视显示系统”,将整个风挡玻璃作为内容显示区,呈现车内所有信息。这个界面可以显示5个层级,从真实世界、驾驶信息、社交沟通和AR到虚拟世界逐级递增,未来也是虚拟世界的入口。当用户走向DEE时,车辆会显示表情;距离够近时,车门会自动开启,座椅和方向盘等会自动适配到该用户的位置,香氛系统释放,语音助手开始打招呼,提供今天的日程信息等(图5)。

与目前大多数车企以屏幕为原点的思维定式不同,在DEE的座舱内,宝马取消了一切物理实体按键的显示介质,以整个风挡玻璃宽度为投影内容显示区域,呈现车内所有的信息,让前风挡成为车辆与人类之间唯一的数字互动载体。

在这辆车上,宝马想提供给用户的是,汽车可以自发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智能识别和实时的反馈,即汽车可以给客户带去需求反馈和增加情绪价值,这也是新时代用户对车企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将车辆内部的控制技术与情感智能巧妙结合,构建一个高度自由的交互式座舱,从而实现驾驶员、乘员与汽车之间持续有效沟通,让车上的每一位乘员都获得高情感价值的出行体验,是下一阶段车企资源倾斜的重点方向。

3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情感化设计在汽车美学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用户体验的影响不容忽视。汽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用户与外界互动的载体。情感化设计在品牌识别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汽车是一个品牌形象的载体,而情感化设计可以帮助汽车品牌树立独特的形象和风格,增强品牌的辨识度和认可度。例如,一些知名汽车品牌通过独特的外观设计语言,塑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使消费者在市场中能够迅速识别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因此,情感化设计成为了汽车品牌竞争中的一项重要策略,有助于品牌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外饰造型,汽车品牌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个性化和愉悦感的驾驶体验,从而增强品牌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4对汽车造型设计师的建议

4.1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群体

在设计汽车时,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群体的偏好、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通过了解用户的情感需求,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把控设计风格和设计元素,使汽车与用户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

4.2注重形式与功能的融合

情感化设计不仅仅是追求外观的美感,还应该与汽车的功能相融合。设计师需要在考虑造型设计的同时,结合新兴技术以支持其功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驾驶感受。

4.3借鉴自然与艺术

自然界和艺术作品都是情感表达的源泉。设计师可以从自然景观、动物形态以及艺术作品中汲取灵感,将其中的美学元素融入到汽车设计中,创造出更具生命力和情感共鸣的汽车造型。

4.4强调品牌独特性

每个汽车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定位和文化内涵,设计师应该通过情感化设计突出品牌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特点。通过建立与品牌一致的设计语言和风格,加强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4.5不断创新与尝试

设计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尝试的过程。设计师应该保持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计理念的敏感度,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设计元素和表现形式,以不断提升个人的表达能力和设计能力。

5汽车造型设计的未來展望

未来,情感化设计在汽车设计领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5.1智能化与个性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汽车设计可能会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情感化设计将与智能技术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驾驶体验,从而增强情感连接和用户满意度。

5.2可持续性与环保性

未来汽车设计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性。情感化设计不仅仅是追求外观的美感,还将考虑汽车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发展。设计师将通过创新材料和节能技术,打造出更加环保、经济、实用的汽车造型,符合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5.3人机交互与感知技术

未来汽车设计将更加关注人机交互和感知技术。情感化设计将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和感知技术,增强用户与汽车之间的情感连接和互动体验,提升驾驶安全性和便利性。

5.4跨界融合与文化交流

未来汽车设计可能会更加注重跨界融合和文化交流。情感化设计将借鉴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创造出更具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设计,满足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审美需求,促进文化交流与互动。

6结束语

未来情感化设计在汽车造型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智能化与个性化、可持续性与环保性、人机交互与感知技术以及跨界融合与文化交流等方面。这些发展趋势将为汽车造型设计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可能性,推动汽车造型领域不断向前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驾驶体验。

猜你喜欢
情感化设计用户体验
动漫文化在儿童家具创意设计中的情感传递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基于用户交互式体验下的APP版式设计研究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由救生系统出发看水域救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