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三条路径

2024-04-12 09:32娄延果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运转范式课程体系

○娄延果

基于依法治校的学校制度体系、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学校高质量发展必须搭建的三大平台,这已经在《河北教育》2023 年11 期作了阐述。平台的确重要,但它们只是基础,是静态的,只有在平台上“跳舞”,平台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产生价值。因此,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更需要策略和行动。

课程建设

一所学校课程建设的质量和层次就是其育人能力和水平。所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路径,就是深入、持久开展课程建设,包括学校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文本编制、课程实施与评价三个维度内容。

1.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学校对所有要开设、落地的全学段所有课程的科目、内容、结构的总体计划和安排。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通常需要从五方面入手。一要综合考虑立德树人、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人的成长规律、学校课程资源和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及其对学校课程设置的要求和制约。二是分类提炼学校所计划开设的所有课程的内涵思想、价值追求,再凝练出学校课程核心育人价值,概括为课程领域。三是要根据课程学习的方式、难度等,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四是在此基础上,各学科组构建自己的学科课程体系,并投入日常教学。五是用图示加文字说明表征课程体系。这已在《河北教育》2019 年12期中阐述。

2.教学是以教学文本为实物载体,通过文本规划内容、传递要求、明晰评价来完成的。学校编制的教学文本,包括“课程实施规划”“学科课程纲要”“教案”“学案”“习题作业”“学生课程修习手册”等,分别对应于国家颁发的《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科书》《学业质量要求》。这样就形成了国发教学文本、校编教学文本相互对应的两个文本系列。每一种校编教学文本都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将对应国发文本在本校落地的规划,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案。

3.课程实施与评价是课程体系、教学文本落地见效的环节。教研活动是保证实施质量的前提,实践证明,每周2—3 次,每次不超过一小时。研讨确定接下来两三天课堂教学所需的教案、学案。这种任务式备课教研,是日常教研的主体形式。每月一次的学术教研,旨在教师间进行学术研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既是对备课教研的补充,又是专业引领。课堂要坚决摒弃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要采用任务引领的学生自学、互学,教师主导的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对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内容要全面客观,形式要灵活多样,用评价激发、促进教师的教,更助推学生的学。课程的选择性,还要求学校采用学分制评价学生的学业,核准毕业。

学习环境优化

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就会以什么样的状态投入学习。本文将学习环境分为课堂环境、课程环境、资源环境、交往环境等来讨论其优化策略。

1.课堂环境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处的周边环境,包括学习材料资源、认知心理氛围、人际交往、任务完成要求等。如学生处于现场的、实物的、模型的材料资源中,远比单纯的纸质文本资源环境,有更高的学习愿望。

2.课程环境是指学校提供给学生修习课程的可选择性、内容难度的包容性、内容素材的现实性、课程评价的促发展性等。如课程的选择性越大,就越能满足学生多元的学习需求。再如,课程素材距学生时空越近,就越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3.资源环境是指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范围、条件类别等。例如,教师应尽可能采用实时性的教学素材,而不只是用课本素材教学,把网络引到学生的课桌上等,都是良好的资源环境。建立储存学生学习过程信息的大数据资源库,以知识图谱、素养图谱等形式输出,供师生查阅、调用,是新型的资源环境。

4.交往环境既包括课堂交往环境,也指校园生活、日常活动中干群、师生、生生之间交往的方式、氛围,是学校文化的表现。和谐、尊重、友好的校园交往环境,本身就是学生成长的隐性课程,是师生的生命存在状态,还是课堂活动中产生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交往环境既是学校文化的被动反映,也能通过干部、师生的努力,来优化提升。显然,交往环境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又是发展水平的外显表征。

运转范式迭代

每一所学校都在以某种约定俗成方式运转,被称作运转范式。实践表明,是运转范式影响着课程建设、学习环境的质量,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水平和育人能力。

1.通常来看,学校有四种运转范式,即人治范式、制约范式、共治范式、意义范式,其具体内涵在《河北教育》2022 年7—8 期已有阐释和分析。四种运转范式是学校发展质量的四种水平。不同的办学水平层次,一定伴随有不同的理念、制度、操作体系。每一种运转范式,都有相应的组织结构、制度体系、行为操作相匹配。在低水平范式运转的学校,引入高水平范式的某一两项办学行为,只会昙花一现,不能形成改革大势;反过来,处于高水平范式运转中的学校,一定配套有一整套高水平的办学行为。两个水平的办学行为具有不可通约性。治理范式根植于学校文化,又建设、提升、优化学校文化。范式的底色是文化,但却是学校文化的外显表征。文化通过濡染的浸润性,范式用制度的规定性约束人的外部行为。

2.运转范式由低级向高级的迭代升级,就是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实践表明,学校治理范式的转换、迭代,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但校长可以带领干部师生,通过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采用卓越绩效管理,优化学校文化,促进学校运转中高级范式要素、行为的增加。条件成熟时,推行并实施范式迭代升级,使学校的发展进入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可见,课程建设、学习环境优化、运转范式迭代三者在推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中,既独树一帜,负重前行,又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甚至它们能调动起三大平台的发展要素一起行动,让平台与干部、师生一起“跳舞”,成就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运转范式课程体系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复旧运转
《狮来运转》萌翻石狮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时来运转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