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创新基层治理体系 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2024-04-11 18:01
农村经营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毕节市村级整治

张 玮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着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能力提升、法治乡村建设、乡村德治、人才保障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强化党组织建设,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毕节市坚持大抓基层党建的鲜明导向,全面统筹推进,不断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优化党组织设置,建立党(工)委连党总支、党总支连党支部、党支部连党小组、党小组连党员、党员连农户的基层党组织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有形、有效覆盖。通过开展试点,各试点村党员队伍得到提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得到整顿。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推行“一肩挑”。目前,毕节市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已达到92.6%。2022年毕节市印发《关于推动全市基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实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提升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能力,厚植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能力。在推进过程中,结合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差异,在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的基础上,推进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公司,把群众真正组织起来,激发内生动力,更好抱团发展,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将农村党组织建设与农村发展更加紧密结合,促使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领头雁”功能更加突出。

二、建立群众自治制度,增强村民自治能力

一是建立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成效评议会等畅通民意、尊重民意的机制体制,村级各项重要事务由全体村民决定,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村民群众主动关心、支持乡村的发展,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如纳雍县骔岭镇小屯村通过建立“七人议事”小组,并将其作为村级议事机构,建立专门的议事厅,实现村级事务共同商议、共同管理。二是按照“两委搭台、群众唱戏”的思路,引导、鼓励和支持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政策宣传、文化活动等各方面,营造“村荣俱荣、村损俱损”的良好氛围,形成强大“共治”合力。如大方县创新“乡村治理督导员”机制,从致富能手、管事族长、乡贤寨老、“两代表一委员”等群体中选聘3080 名优秀人才担任乡村治理督导员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三是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项目建设等载体,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兼顾各方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有效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大方县推行“三个一元”工作机制,即乡级政府奖励1 元、村级配套1 元、村民自筹1 元建立文明积分奖励基金,对被列入“红榜”的农户进行物质鼓励,实现用公约促自治、用表现换积分、用积分兑物品,打造人人可争取、可享用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强化乡村法治保障

一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法治为本,建立“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建立健全和完善涉农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毕节市目前已创建国家级法治示范村17个,省级法治示范村157 个,市级法治示范村654 个,县级法治示范村1009 个。借助“赶百场、走百村、进百校、入百企”法制宣传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如大方县凤山乡店子社区创新法治组织到户、法治教育到户、法治管理到户、法治服务到户、法治监督到户的“五微”综合法治模式,推动群众尚法守信,法治环境明显好转。二是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毕节市重拳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健全源头防范整治机制。三是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完善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党小组(党支部)+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功能,有效整合行政、政法、信访等基层服务管理资源,健全完善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等功能,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毕节市共有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4084 个,人民调解员19043 人。

四、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提升德治支撑功能

一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毕节市整合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综合文化服务站等基层文化阵地资源,推进9 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建设,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 个、文明实践所280 个、文明实践站3716 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毕节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合地方特色开展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活动,弘扬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赫章县阿西里西大草原星空露营基地成功举办“‘青春牵手·爱心同行’公益+青年联谊会”,约100 名青年参加了活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组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通过朗诵和阅读回忆中华民族历史经典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强化道德教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积极探索德治“六德”教育,即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感恩崇德、社会公德,“六子”整治,即“村子”整治保洁净、“寨子”整治促和谐、“房子”整治提形象、“院子”整治助文明、“样子”整治振精神、“里子”整治讲卫生。引导群众养成勤劳致富、守信重义、尊老爱幼习惯,“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得到遏制,营造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的良好风气。

五、加强乡村人才保障,充实乡村治理战斗力量

一是选优配强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毕节市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把乡村治理优秀人员选拔进入村“两委”班子,积极从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青年、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群体选拔村党组织书记,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选拔了“巾帼支书”515 名、“大学生支书”508名、“兵支书”351名、“致富支书”1972名。全市共储备村级后备力量8923名,达到每村至少储备2 名村级后备力量要求,强化了村级后备力量。全市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314 人,实现矛盾纠纷突出的重点难点村全覆盖。二是持续育强用好乡土人才。建设维护“黔归人才信息库”,积极推进黔归人才计划,吸纳人才回乡创业,发挥“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和“血缘、地缘、业缘”的社会网络功能。截至目前,毕节数据库入库总量14.2 万人,为乡村治理凝聚了合力。

猜你喜欢
毕节市村级整治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My Best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