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专业 (定向)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实施路径分析

2024-04-10 01:53刘畅吴峰华何志平
食品工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粮食思政

刘畅,吴峰华,何志平*

1.浙江农林大学艺术学院 (杭州 311300);2.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 (杭州311300)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从古至今,粮食安全历来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2021年,粮食安全被立为中国经济安全之首,其政治意义和战略性地位毋庸置疑[1]。粮食人才的培养是粮食安全的根本环节[2],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乎粮食产业强国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而现阶段高校已经成为粮食人才培养主要阵地。2014年5月,根据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浙江农林大学与浙江省粮食局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培养模式培养粮食专业本科人才,5年来连续为浙江省粮食系统输送大批粮油专业高级本科人才。

新时代新征程,将精神塑造和价值引导深度嵌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全过程是社会主义大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之德育融入专业课程之智育,培养完整的人,为新时代价值观教育提供新路径[3]。如何完善课程思政教育实施与评价体系,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的研究热点。作为粮食专业院校,在传授粮食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粮食专业思政元素,培养热爱粮食行业,坚决守住中国粮专业思想是新时代粮食院校人才的光荣使命与责任。

截至2023年12月份,在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发表的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CSSCI论文达到1 386篇,论文数量从2017年28篇快速上升到2022年的381篇。这说明近几年课程思政的学术研究发展迅速。但以主题词“课程思政”结合“粮”的CSSCI论文为0篇,这说明课程思政与粮储专业结合的课程思政教育开展极为有限,这与粮食安全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是极不匹配的,因而亟须开展粮食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主要列举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粮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途径,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粮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提供参考。

1 粮食专业(定向)课程思政教育意义

粮食专业大学生在走进工作岗位以后,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粮食仓储知识,更要具备为国守粮的爱岗敬业精神。粮食仓储是国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安全基石,因而粮食仓储人才要比大学其他专业学生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修养。推进粮食专业培养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将有利于提升粮食仓储人才队伍的思政水平,为打造一支粮食仓储铁军提供内原动力。

2 粮食专业(定向)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分析

由于粮食专业的课程思政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思政研究比较有限。国内高校大部分粮食专业学生是自主选择专业,因而面临着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粮食专业学生流失等现象。康乐群[4]从“人才兴粮”视角下浅析课程思政推动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路径,指出巩固粮油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策略。浙江农林大学粮食专业实施的是定向培养,学生已明确选择粮食专业,毕业以后也明确进入粮食系统工作,因而需要在更宏观的层面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树立热爱粮食行业,坚守为国储粮的职业思想。

2.1 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打造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是构建粮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基石。一是要突出粮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思政特色,在培养目标中要明确培养具有粮食安全问题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前期通过浙江省粮食系统调研发现,粮食系统对粮食专业本科生的思政素质有强烈的需求,因而粮食专业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另外,在制定粮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中也要明确粮食专业思政元素知识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并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每门课程思政教学知识点进行整体布局,建设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粮食专业的整体培养体系。二是要修订具有明确思政特色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地设置每门课程思政元素和切入点,撰写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粮食专业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大纲。为此,浙江农林大学粮食专业先后完成70门课程大纲修订,增加课程思政要点329处。同时,为避免课程思政内容的冲突与重复,通过授课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

2.2 建设思政育人师资队伍,提升思政育人水平

高校师资队伍是课程思政建设主力军,但粮食专业教师对于相关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理解处于较为浅显、片面的阶段[5]。为此,浙江农林大学粮食专业凭借合作办学优势,积极引入校外师资教育力量以加强师资队伍思政育人水平。如学校以浙江省重点支持现代粮食产业学院为平台,引入浙江省粮食系统教师55名。由于这些教师长期从事粮食行业,为粮食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带来丰富的思政案例,有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4.61%的高校教师表示希望获得教学理论支持,从而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质量[6]。为此,浙江农林大学粮食专业不断通过培训、思政讲课比赛、粮食系统挂职等加强粮食专业教师思政教学水平。

2.3 联合社会办学资源,构建思政教育实践平台

大部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主要集中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针对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研究比较少,原因在于对于工科来讲,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而往往很难引入思政知识点。徐国胜等[7]在分析“大思政”格局下工程实践教育教学体系中也指出传统工程实践教育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缺失。为改善实践教学的思政育人功能,浙江农林大学先后与浙江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共建国家粮食产业(中温高湿区优质稻谷储藏)技术创新中心,与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浙江省重点支持现代粮食产业学院,与浙江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储备库共建大学生教学实习基地、党建共建单位。这些平台的建设为引入共建单位的思政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并通过实习、科研交流等渠道大幅提升实践教学体系的育人功能。另外,俄乌冲突不断增加粮食安全不确定性和全球粮食安全系统风险[8],因而建立应急状态下粮食仓储实践平台,提升粮食专业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仓储岗位,为国储粮的艰苦奋斗精神,打造粮储铁军。

2.4 加强课程思政融入研究,优化粮食专业课程思政资源供给

我国开设粮食专业的高校比较少,高校粮食思政教育资源较为缺乏。赵祝涛[9]对粮食安全思政资源进行深入分类。高校粮食思政教育资源一方面需要高校加大投入,做好政策引导,开展粮食思政视频资源、思政试题库建设,提升思政资源供给硬件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政资源的供给效率,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手段建设思政线上资源,通过信息化媒介实现思政教育的生活化。

3 结语与展望

粮食专业因其特殊而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政治素质要求,需要更专业、更精准、更深入的粮食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文章从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思政资源四方面分析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粮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措施与途径,为我国粮食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当然,粮食专业由于其特殊的专业属性,因而粮食专业的思政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投入,还需要粮食主管部门、粮食收储企业等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提升粮食专业的思政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粮食思政
珍惜粮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的粮食梦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