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对现阶段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影响

2024-04-08 17:23冯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教育创新红色文化

[摘 要] 当前,大學的扩招使社会所需人才增加,故而在高校内进行创业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刻不容缓的举措。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性入手,围绕创业创新主题、红色文化传承和青年创业就业实践挑战等方面,发挥特色专业优势,结合“五育”文化育人方针,打造学前教育专业方向“红柚、金柚、青柚、蓝柚、白柚”工作室,对于坚定大学生远大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的意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以及就业紧迫感、就业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学前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创新;红色文化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师范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创业教育探究》思政专项研究内容”(2023SJSZ0658);2022年度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工处辅导员工作室立项课题“与‘金柚同行——幼儿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室”

[作者简介] 冯超(1985—),男,江苏徐州人,硕士,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辅导员(副科级),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6-0185-04 [收稿日期] 2022-12-02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经济与文化的相互扶持。红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代代传承,不能随着历史的变迁而隐没。这就需要我国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继承红色精神,将它们融入高校的创业创新工程,合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未来工作进行规划[1]。这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推动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像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师范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量学生毕业后何去何从?这是众多高校教育者与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并及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析当今毕业生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而进行系统有效的就业创业教育,提前让他们做好毕业前的职业规划工作。

一、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创业创新的重要性

近年来,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增加,职位短缺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各大高校相继扩招,直接导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并不乐观,而广大毕业生又缺乏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一方面,较少有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另一方面,不少毕业生选择“专业是什么,就从事什么”。当然,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同样也不例外[2],认为师范生就是“铁饭碗”的大学生群体数量非常庞大。就目前形势来看,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或专科毕业生选择“毕业即就业”,创业比例较小。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高校应该从根源上开设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方面的教育,这样有助于提前树立忧患意识,发掘学生的创业创新潜能,激发其对工作的激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从而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和帮助。

二、转变就业与创业观念

(一)偏离职业价值认知

提起幼儿园教师,人们脑中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带孩子的保姆”,这一看法导致很多幼儿工作者丧失了对该职业的信心。社会的认识偏差导致很多学生在选专业时直接避开学前教育这一专业。幼儿园教师在人们的印象中普遍为工作量大、薪资低、社会地位不平等,人们缺乏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尤其不利于其未来的传承与发展,也不利于职业目标的达成。对此,国家应大力提高教师地位,除中小学教师外,还更应该努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是神圣而伟大的职业,然而,近些年来教师这一职业受到了很多非议。由于各地考核标准不一,难免出现不称职的教师,但是不能因为部分教师的师德品行败坏就上升到整个教师行业[3]。大部分教师都是默默无闻的园丁,她们是辛勤的耕耘者、培育者,照顾着祖国的花朵,培育国家栋梁。由此,提高教师职业地位,避免职业价值和认知偏颇迫在眉睫。

(二)就业创业的意识淡薄

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家长的约束,又少了高考的紧迫感,不乏一部分学生认为上大学只是为了混个毕业文凭。所以,他们对未来涉及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考编、入伍、考研、出国以及创业等可选择项都是迷茫的。在大学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没有足够和深刻的认识,较少有学生考虑毕业后是就业还是创业,能认识到就业创业重要性的就更是凤毛麟角。另外,也有一部分家长希望其子女能够子承父业,而他们家族产业的工作内容与孩子所学的专业有时并无直接联系,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缺失择业自主性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三)就业创业的思维局限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大学生对毕业后选择工作抱有过于美好的幻想,对于自身能力与经验则认识不足。他们对工作选择的重点放在所给收入、福利待遇、工作强度等方面,盲目追求物质而忽略了精神追求,对自我价值和自身的优势理解有偏差。社会的发展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不一定所求即所学,就业的过程也是一段挑战自己的过程,不一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完全契合,只要愿意下苦功夫,也能在这个领域做个佼佼者[4]。

三、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教育本身是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助推者[5]。红色文化作为思想的上层建筑,更能为创业创新教育增添精神支持,承载着大学生综合的优良品质,所以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提高人文素养,完善品格培养

一个人的品格是为人之本,也是思想政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资源,有必要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课程教育,让学生感受红色精神。只有了解这段历史,才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品格,养成健康心理,加强思想道德观念,使他们的精神受到洗礼,提升思想境界,打牢毕业后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决心。通过回忆红色历史,能让学生感悟先人的民族责任感,坚持以国家大事为己任[6]。

(二)培育道德品质,丰富人格内涵

红军的艰苦长征路,播撒出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它们生根发芽,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抱负、肯奉献的革命青年。红色文化就像一本史册,记载了革命者的崇高思想和道德情操。当代大学生应时刻谨记用红色革命精神塑造优良品格,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以史为鉴,努力增强自身本领,牢记历史,砥砺前行[7]。

四、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一)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提出的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大政方针。近年来,国家在鼓励大学生积极就业创业,特别是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以带动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重视成为国家考核各高校育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和指标。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企业注入新的“灵魂”。目前,各高校先后开设了相关课程,但仍有很多问题:第一,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淡薄,过度重视书本知识,对创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校园内学生创业氛围也不浓。据了解,我国多数高校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专业学科建设上,对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不够重视,而且创业创新教育大多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比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形式,这种弊端也比较明显,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学生参与度不高,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不重要,并不会过多关注教师上课所讲的知识,导致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创业积极性不高,总认为距离自己毕业时间还长,与自己的前途关系不大。第二,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一大困难,创业创新师资队伍还存在短板,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比如,通过邀请优秀校友、毕业生、社会创业成功人士、优秀企业家等来校进行经验座谈会、交流会,分享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答疑解惑,提升在校生创业创新的自信。

(二)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影响与指导

1.高尚的理想境界。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是由高尚的理想境界、远大的追求与抱负、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高度统一的合作精神组成的,没有这些品质的创业团队宛如一盘散沙,是难以长久的。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上提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8]创业创新的成功通常是艰辛探索的奋斗过程,必然会遇到挫折与失败,高尚的理想境界能够使大学生承受大多数人所不能承受的艰辛历程和艰苦环境,因为信念是一种信仰,它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还是抵达目标的动力[9]。

2.高度聚合的集体精神。高度聚合的集体精神是红色文化的本质。“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淮南子·主术训》)红军远征,靠的是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为国献身的精神。因此,弘扬红色文化,不但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团体合力,更能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综合素养,更好地发挥团队集体的作用,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今后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未知挑战。

3.优良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具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祖祖辈辈在中华大地上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艰苦卓绝的奋斗,不断成长、勇于攀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是如此,创业创新同样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它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10]。高校在创业创新教育中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将“能吃苦,肯吃苦”的优良传统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使大学生认识到吃苦是未来创业成功的必要前提。

五、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一)将红色文化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根与灵魂,也是民族文化连续不断发展的历史文化与传承,是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红色文化经历时间的洗礼已然具有科学性,它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进步的旗帜与灯塔。无论经济和时代发展到什么阶段,整个国家社会生产力都需要有价值的先进文化来引领。综上,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创业创新课程教育相结合已迫在眉睫,不仅要将其体现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课本中,还应该融入每个大学生的“血液”中。

(二)将红色文化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思想

大学生创业不是头脑中临时起意的想法,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沉淀过程,只有真正付诸实践,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高校可以借助本地特色的红色文化氛围,寻找当地的革命战争遗迹、红色英雄或伟人旧址故居等红色文化资源,并最大限度地与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自发组成团队实地感受红色氛围。例如,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所处的苏北大地存在很多红色资源,其中,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区就是一个红色文化非常浓厚的场所。在那里,花岗岩纪念碑上刻着成千上万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信息,他们虽然长眠于这片土地,却以另外一种独特的方式守护他们心中的净土,相信任何一名来到此处参观的大学生都会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和启迪,并以此为动力,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毕业后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同时,也更加能够增强他们对未来职业规划和创业创新的理性認识,增强抵御风险和克服挫折的信心。

(三)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多媒体网络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影响力

如今新媒体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信息已然不需要“飞鸽传书”,世界处于“互联网+”的时代,通过一部手机就能掌握最新的消息,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有诸多影响[11]。虽然网络传播教育与文化是把双刃剑,但是如果引导方式与方法得当,则可以将红色文化、创业精神二者互相融合发展,扬长避短,弘扬正能量,实现网络平台教育的最优化,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自信心,以及促进他们今后能够传承优良的艰苦奋斗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大高校青年学生,只有不断用红色文化提升思想觉悟和境界,才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饶进.红色文化观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J].龙岩学院学报,2018,36(6):121-125.

[2]刘怀玉.江苏元素:中国特色党建文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19(2):2.

[3]周晶.新时期红色文化观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研究[J].品牌研究,2019(1):132-133.

[4]吴章荣.红色文化观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6(5):50-52.

[5]贾夏.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创新实践[J].成才之路,2014(34):7.

[6]吕秀青.新形势下高校就业育人问题的认识与应对[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14):18-24.

[7]宋晓慧.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J].科教导刊,2022(11):137-139.

[8]習近平.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EB/OL].(2021-10-31)[2022-10-23].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10/31/c_1128014255.htm.

[9]陈建军.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就业工作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1(18):76-77.

[10]杨林林,周颜辉.红色文化传承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有哪些?[J].中国航班,2021(18):60-61.

[11]郝文佳.红色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43.

On the Influence of Red Classical Culture o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Taking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as an Example

FENG Chao

(School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Xuzhou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Xuzhou, Jiangsu 211004,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xpansion of university enrollment ha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talents needed by society, so it is an urgent measure to inspire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deepen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employ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inheritance of red culture and the practical challenges of youth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distinctive majors, and combines the five education culture and education policy to create a studio with the orient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s of “red grapefruit, gold grapefruit, green grapefruit, blue grapefruit and white grapefruit”, which is aimed at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lofty ideals and beliefs and enhancing their awareness of hard work. It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deological awareness, sense of urgency and quality of employment.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l innovation; red culture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教育创新红色文化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途径的研究
企业英才俱乐部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价值观教育创新探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