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2024-04-08 10:09张旭
电脑迷 2024年2期

张旭

【摘  要】 数智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作为高职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高职青年教师亟须提升教学能力。文章分析了高职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内驱力薄弱、教学经验缺乏、知识储备不足与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三环驱动、五力提升”,为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路径与建议。

【关键词】 数智时代;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202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强调要不断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青年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不可回避的是,在数智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虽然各大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职教改革的重要性并积极进行探索,推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但是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依然存在来自个人层面与学校层面的困境与问题,这些问题也必然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个人层面

1. 教学能力提升内驱力薄弱

教师这一职业需要持续的自我发展,教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尤其是在如今数智化时代,教学方法、手段和资源不断更新与丰富,各种软件和App层出不穷,在线精品的建设如火如荼,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并主动学习新技能。但是一部分青年教师选择教师岗位时考虑的是未来的职业稳定性,因此缺少明确的专业发展规划与动力。还有一部分教师会由于职业倦怠期的出现而失去了职业认同感与积极性,导致教学能力提升的内驱力薄弱。

2. 教学实践经验缺乏

高职青年教师的学历普遍较高,多数为硕士或博士毕业。这些教师通过求学时期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学术水平和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强。但是对职业院校的育人工作而言,他们缺少岗位体验与职业技能,更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教学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待提升。

3. 知识储备不丰富

青年教师有较好的本专业知识基础,但是在教学中,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点讲解和介绍,没有针对学情进行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这往往是由于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不丰富导致的,这不仅影响了信息的有效传达,也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 教学水平相对不高

高职青年教师有部分是非师范专业毕业,虽然自身能力较强,但是教学水平相对不高。青年教师对师范生必备的能力有所欠缺,出现如教学设计能力薄弱、课堂实施能力不足、时间分配不合理、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能力缺乏等教学困境。

(二)学校层面

从学校层面来看,目前激励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和体系尚不完善;高校对教师管理机制还有待继续完善;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培训设置、考核机制需要不断健全。

针对当前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对其进行研究与改革,由内及外、内外兼顾地探索出助力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顺应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助力新时代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针对前文所分析的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提出通过“三环驱动、五力提升”的路径提升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三环即个人内环、团队中环、学校外环;五力为教学内驱力、教学信息化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以及教学反思能力。

(一)个人内环强化

1. 教学内驱力

从个体内在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青年教师应该激发提升教学能力的内驱力。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意识。青年教师需要认识到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文件、诵读经典、模仿榜样与楷模等方式激发职业身份认同,并建立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规划意识。其次,教师需要建立对自身的正确认识。青年教师社会经验与教学实践少,缺乏对自身正确和客观的认识。青年教师应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理念、知识、技能等角度剖析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了解自身专业的资源与发展趋势,制订目标和步骤,思考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并实现终身发展。最后,教师需要树立持续学习的理念。持续学习是青年教师不断成长与终身发展的有力保障。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是职业教师必备的能力与素养。高职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主动学习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与标准、职业教育相关理论与方法以及所教专业最新知识与技术等,从而提升教学设计能力、科研能力、課堂教学实施能力等,从内驱力的提升出发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 教学信息化能力

在数智化时代,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对教学能力和效果的影响日益增多,青年教师作为主力军,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青年教师可以从理念、学习、应用三个步骤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一是转变理念。高职青年教师需要从观念上更新,从理念上跟进:信息化是教育教学的大势所趋,而且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非常多的角度和方法。随着数智化进入5.0时代,教学信息化不是简单的PPT演示和视频播放,多种信息化手段与资源需要教师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更不能为了炫技而使用信息化,合理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二是主动学习。青年教师思维活跃,乐于学习并使用信息化工具辅助教学,这份主动性也是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关键。教师可以从应用商店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教学工具,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信息化大赛提高信息化能力,还可以主动参加各类培训与观摩,拓展信息化知识。三是积极应用。理论知识学习是为了教学实践的应用,高职青年教师应积极将所学所感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并通过教学效果、学生反馈、访问调研等方式不断验证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再通过验证结果反拨课堂教学,从而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3. 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研究能力也是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素养之一。教师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自主钻研、参加相关培训、请教优秀教师及企业调研等途径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教师还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学习、讲座培训等系统地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以扎实的理论基础指导课堂实际教学。同时,教师从教学实践以及学情分析等角度进行教学科研,通过撰写论文、申报课题等关注教学的最新研究,落实相关研究于教学中,用科研服务教学,做到教学科研两手抓。

4. 教学实施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对高职青年教师而言,良好的教学实施能力更能体现教师的成长与进步。第一,提升教学设计水平。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缺乏,有必要在授课前撰写教学设计,通过对学情与教学目标的分析,设计教学环节与活动,再通过课堂实施来检验教学效果,逐步提升教学实施能力。第二,观摩优秀示范课。高职院校每年都会产生各个专业的优质课和示范课,青年教师通过观摩优质课和示范课,学习更优秀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方法,借鉴其优点,提高自身水平。第三, 以赛促教。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能力大赛,有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教师从研读文件、磨课备赛到相互学习,能激发教师的活力与创造力,使教学实施更得心应手。

5. 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是高校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教学反思,教师会认真思考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的优点、缺点、特色与创新,以此总结经验和教训。一是思所得,即一节课的成功之处,授课中的突发奇想与灵感火花。二是思所失,即课堂中遗憾与不足,梳理教学处理不当之处,正视问题与教训。三是思所难,即教师教学的难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总结如何处理难点,从而突破难点。

(二)团队中环辅助

1. 引领示范相助

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高校应组建教师团队,并选择具有专业建设与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团队负责人。负责人是团队的规划者、领导者和组织者,负责人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协调团队成员、分配团队教学工作与任务等方式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为青年教师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团队成员应通过年龄分段实现梯队建设,通过一帮一师徒结对子的形式实现教育教学的“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师岗位,掌握教学技巧,提升教学能力。

2. 团队互帮互助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团队中,有着相同职业目标和教学实践的教师聚到一起,通过说课与评课、备课与交流等方式,共同提出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解决教学难点、探讨教学方法。同时通过集体教研,帮助青年教师了解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往往更受鼓励与激励,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热情与创造力,发挥潜能并找到适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同时个体与团队双向奔赴,共同提升教学能力。

(三)学校外环激励

1. 优化机制体制

优化机制体制是激励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根本举措,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设置科学的岗位要求,探索教师严进严出、能上能下的岗位管理模式。对高职青年教师入职前、入职后的不同时期,形成体系化的岗位管理。并且优化青年教师队伍相互督促、互相学习的管理机制,激励青年教师的内在活力与创造力。同时,应完善高职青年教师的考评与奖励机制。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指标,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调动多元评价主体,全方位地考核教师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科研水平、示范引领等指标,以此激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内驱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与改革。

2. 健全培训体系

鉴于前文所提青年教师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教师的多元化培训体系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必不可少。一是学校应建立健全针对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系列方案,并细化内容与规格,组建领导小组,完善保障措施。二是走访与调研行业与企业发展前沿,深入了解高职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需求与困惑,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并建设院校、地区、省至国家的阶梯式培训体系。三是创新培训与学习的方式。结合数智化、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借助线上线下各种培训资源,推行青年教师混合式培训机制,从而打破时空壁垒,实现青年教师个性化的学习与提升。

3. 搭建多元平台

新时代对高职青年教师的能力与素养提出更加丰富的要求。学校应搭建平台,从多元角度满足教师需求。其一,深入院系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组织开展豐富多样的活动,如培训、讲座、座谈与各级各类的竞赛等。同时还应考虑专业性与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其二,应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教师创造条件、提供平台,激励教师了解行业及产业需求,跟进最新的企业科研情况,不断拓展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

三、结语

职业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新生力量,随着数智时代的发展与矛盾的转化,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三环驱动、五力提升”可以为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高职院校及青年教师仍须不断结合社会需求以及自身的特色,积极探索高职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雪,陈春霞,彭进松. 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3):71-72.

[2] 陈熔,朱明苑.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20(01):73-78.

[3] 张晓宇.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