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文化的生成演进、内涵特色与时代价值

2024-04-05 16:02黄正平杨帆
江苏地方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江海南通文化

黄正平 杨帆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自然界的江河湖海,历来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明正是从黄河、长江一路走来。一代代中华子民,依江傍河生产生活,发展经济,创造文化,并不断地繁衍生息。

川流不息的长江,从三江源头发端,一路不停地高歌,汇聚雪水、溪流,终成浩浩荡荡之势。经上游、中游、下游,一直流到了万里长江入海口。

这是终结,更是开端。葡萄牙诗人卡蒙斯写下诗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南通也留下名句:江之尾,海之端。

江海是南通的怀抱,南通是江海的儿女。大江大海给了南通无比辽阔的世界,培育了璀璨的地域文化,成就了江苏乃至中华文化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色块。

一、江海文化的杂糅演进

南通,地处我国东海岸中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三面环水,一面靠陆,状如菱形半岛。远古时代,南通是一片茫茫的江口海域。随着长江泥沙沉积,自西向东逐步形成了沙洲、浅滩和陆地。大自然沧桑变化,孕育了依江傍海、辽阔肥沃的江海平原。江风海韵孕育了南通独特的江海文化,呈现迁徙变动和杂糅演进的显著特征。

(一)兼容吴楚文化

据青墩遗址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烧陶、磨石、渔猎、纺织。先民在繁衍生息中,形成了早期的土著文化。在嗣后漫长岁月里,江海大地有过多次海陆变迁,先民被迫内迁,土著文化虽发展中断,却与中原文化发生联系和渗透。进入汉代,现海安、如皋一部分属当时的海陵县,由于北方连年战乱,大批移民南迁至此。隋唐之后,江淮地区农业日渐兴盛,尤其是盐业发展更快。作为荆楚、吴越等交汇处,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在南通沿海沙洲(胡逗洲等)煮盐捕鱼、勤务农桑。历经千余年,吴楚等文化在此交融,在兼收并蓄、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了立足现今苏北、苏中大地的地域文化,显现出江海文化的本色,造就了南通人民心灵手巧的本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接纳海派文化

海派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主要源自于近代上海的地理位置和独特历史。近代,上海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和各地移民。这种中西文化、多元文化的大融合,快速催生了上海海派文化。南通与上海是扼守长江入海口处一南一北两座重要的城市。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地位,为张謇创办企业、推进事业提供了重要的观念、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支撑。1920年,张謇在致农商部的电文中指出,“上海为全国商业中枢”,后又提出“上海居世界商业重要地位者近百年”。这既是他的切身感悟,也是对上海经济中心的精准定位和自觉体认。在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张謇直接示范和大力带动下,海派文化深刻影响了南通近代发展进程,让南通具有了“小上海”之谓。

(三)蓄古开新自主创造

居江向海的江海大地上,移民及其后代身上,不但流淌着勇敢、创新的血液,而且大多有着思维活跃、外向开拓的特点和基因。近代,南通成为城市近代化的策源地、早期革命家的活动地之一。

富于开拓精神的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张謇大力推动南通城市近代化建设,建设近代“模范县”,创办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以翰墨林印书馆、织绣局、更俗剧场、有斐饭店、商会大厦、俱乐部、五公园、千龄观等各种空间,塑造了南通近现代浓郁的江海文化生态和地域文化样貌,赢得“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南通还培育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陇海铁路铜山(徐州)站支部(苏北第一个党支部)书记吴亚鲁,见证了革命元勋李维汉、李富春、陈云、李硕勋等领导南通工农群众闹革命的历史足迹,创立了浴血奋战在通海如泰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绵长的红色血脉、深厚的革命文化,在南通江海大地渐次绽放出绚丽之花。

二、江海文化的多维特质

青墩遗址、吉家墩遗址是江海文明最早的一缕曙光。10世纪初,南通开启了建城史,“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文明在崇川福地孕育。先有寺庙,后有城邑,天宁禅寺、光孝塔一并见证着南通这座城市1000年来的兴衰与巨变。尤其是进入近代,以张謇为杰出代表的江海儿女奉行实业、教育为先,贯彻棉铁主义、村落主义。依托城河相拥、河城环绕的自然条件,在“一城三镇(唐闸、天生港、狼山)”,在大江边、大海畔,并过江向南延伸到江南的上海、镇江、景德镇等更广之地,又沿黄海岸向东北拓展到盐城、连云港、宿迁等更远地域,发动了以南通为主体的近代化进程,波澜壮阔,影响深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通地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改革开放更为南通新时期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并在新时代结出了更为丰硕的灿烂成果。

(一)古今、南北、江海、中外综合于一域

一是古与今的契合。南通汲古润今、鉴古知今、与古为新,以文化人、以文兴城、以文弘业、以文资治,形成千古一脉相传的独特文脉。二是南与北的结合。南通地处江淮、地接吴楚,形成南北荟萃、熔于一炉的文化特质。三是江与海的汇合。南通处于江之尾、海之端,形成長江、东海、黄海三水相拥之势,在追江赶海中谱写着一代代弄潮儿向涛头而立的华彩篇章。四是中与外的融合。张謇坚持“祈通中西”,在工业、文化、民生等各方面互鉴、互融、互通,以“洞明世界大势”的开放胸襟,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开洋为中用、实业和教育国际化风气之先。

(二)开放、包容、创造、崇文彰显底色和气象

一是开放的气势。南通以创造“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开放姿态,放大“江出海、海进江”双向集散优势,实现“铁路连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形成经济、文化等领域全方位开放格局。二是包容的气度。南通人胸怀宽广、容纳万物、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境界和智慧,接纳不同文化,形成了多元共存的地域文化格局。三是创造的气概。南通在中国近代文化科学教育史上留下英名,创办了第一所民办中等师范学校、第一所公共博物馆、第一所纺织专业高等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座气象台等诸多第一,就城市建设理念、发展格局和历史地位而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四是崇文的气韵。崇文重教是南通的文化传统,早在宋代就开始大兴州学,科举方面是闻名遐迩的“利市州”。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南通已成为人文荟萃之邑,文化名人层出不穷,名人文化不断累积。

(三)地理条件、近代辉煌、创业文化构成其特点

一是江海地理特征。海安成陆最早,约6000年前的海安青墩就已有人类生活。如皋在汉代和南北朝时同陆地连接。现在的南通市区和通州,在南北朝时还是沙洲,史称“胡逗洲”,直到唐末才与大陆相连。海门在清乾隆年间由许多江心沙洲与江北老岸涨接而成。启东在清代中叶还是长江口的茫茫沙洲,20世纪初才同海门陆地相接成为建制县。二是近代文化特色。南通独特的地域文化产生于南通人同中有异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中。无论江海如何变迁,向江海开拓、进取成为南通人生产生活的主流和基本方式。特别是到了近代,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后,组织江海儿女在荒無人烟的黄海滩上开垦、植棉,开创了一条民族振兴、地方自治的路子,开始使南通闻名于世,中外来访络绎不绝。三是创业精神特质。一方面迁徙变动,一方面杂糅演进,作为江海文化创立、传承主体的南通远古先民,具有强烈的外向性、拓展性、融通性等一系列属于移民文化的创业精神特性。汇聚起来的移民,与江海为伴,让开天辟地的南通生成了创业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在近代集中发力的基础上,于新时代得到大力弘扬,首创成为自觉。

三、江海文化的时代价值

江海都会,人与江海,城市与人,相伴相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20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改革、科技、文化是城市发展三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文化是城市发展最深沉、最深厚,也是最生动的动力、最持久力量,传承和发展江海文化的当下价值和现实意义正在于此。

(一)在江苏文化版图上进一步彰显南通文化风貌

在江苏文化版图上,主要有五大文化板块: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汉文化、苏东海洋文化。南通江海文化,既是苏东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又因为通过长江与吴文化区域相连接,呈现独特性。在历史长河里,在江海交汇的这块土地上形成了以南通为中心的江海文化地域,这个地域显现了它依江傍海的地域特征。在江海土地上江海儿女体现出来的江海精神,就是开明开阔的胸襟,坚苦坚守的意志,求实务实的品格,创业创新的气魄。南通人民在江海大地创造的江海文化,可以在江苏文化版图上清晰地展现南通的文化风貌,标识城市的品性和个性。

(二)为聚力实践“文化+”提供内在动力

在文化发展繁荣的新时代,文化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具体的领域,而是关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所以,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文化要有自己的应有地位和作为,就要推动和促进以江海文化为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引领力、凝聚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人才、文化队伍的新提升,着力做好江海文化挖掘、研究、继承、创新和传播这篇大文章,促进文化与经济、金融,文化与科技、社会,文化与旅游、生活的紧密结合,提升地域归属感,增强发展新动力,创造文化新业绩。

(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提供思想基础、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江海文化是南通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土壤和人文条件。靠江靠海的南通,既有经略海洋的国家战略支撑,也有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撑,具有明确的目标定力和巨大的战略力量。南通“好通”,在新时代南通地域呈现出“通”的现实景象,显然也已成为江海文化的时代特征。空间上的“通”,畅通、联动起世界,也缩短了与国内外的物理距离。同时,也带来了资金、技术、科技、理念、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通”。物理上的“通”,与心理状态上的“通”、思想观念上的“通”、文化纽带上的“通”,形成了“通”的新气象、“通达”的新特色。

江海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2023年,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走在前、做示范的目标,明确了全力推动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的要求。沿着战略路径,成就要事大事,必然要以江海文化为纽带、为基础。江海文化把南通的过去、现在、未来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中发展江海文化,是人民的心声、时代的责任,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需要。要认真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江海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建设滨江文化带、沿海文化带和长江入海口文化,在江海文化的历史基础上,创造当代江海文化新辉煌。

猜你喜欢
江海南通文化
非遗吹糖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在露水与江海面前,你会如何选择?
南通职业
谁远谁近?
江海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