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农机终端技术推广探索与思考

2024-04-01 11:20徐艳芳常树堂
河南农业·科技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机手终端设备收割机

徐艳芳 常树堂

近年,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我国农机智能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智能化农机、精准化农业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旁,走入我们的视野,并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如高性能的无人植保飞防机、无人驾驶拖拉机、收割机等。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用它不仅可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播种、施肥、遥测,还可以用来围绕果园的每棵果树上下左右旋转及定位喷施药物和叶面肥,做到安全、高效、均匀、省工、省时、省药;拖拉机的“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操作人员仅做辅助驾驶,拖拉机就可以利用卫星提供的定位信息,按照人们预先设定的路径进行自动行走,并能在农田作业中自动对行不留空缺、自动避障等精准作业。安装该功能的拖拉机如同安装了大脑和眼睛,能自己看路,自己行走,而且能选择行走路径走直线……智能农机的问世,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成本,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习惯。农机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典型代表,是新崛起的强大生产力,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的载体,正在农业生产中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特别是近两年推广安装的“智能农机终端”,在去年“三夏”麦收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去年“三夏”期间,漯河及周边地区一直是阴雨连绵,收割机无法正常进地作业,部分麦子在田间已开始霉变发芽,大部分外地跨区作业的收割机车辆未能及时到达,人们心情十分焦急,基层农机部门一边积极组织联系外地跨区收割机作业车辆,一边利用智能农机终端设备、手机APP对本地收割机车辆、粮食烘干设备实行网约农机、精准定位、合理分工调度、开通实时计亩、计量等功能,政府按作业量进行作业补贴,极大地调动了机手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的作用,主动应对天气变化,减少了小麦霉变发芽情况,有效降低了农业损失。政府这次能做到精准施策、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协调有方,主要是农机信息准确、翔实,智能农机终端装备发挥了关键作用。

经初步了解发现,郾城区政府尽管出台了一系列智能农机终端设备安装补贴政策,但智能农机终端技术推广一直进展缓慢,智能农机终端设备运用范围仍然偏少,农机手购买智能农机及现有农机加装智能终端设备等意愿不强,智能农机终端技术推广面临梗阻,打通智能农机终端技术设备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困难重重。困难和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带着问题,漯河市郾城区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及时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对基层智能农机终端设备推广情况开展了调研。

一、郾城区现有农机装备及农机社会化组织情况

郾城区隶属于漯河市,现辖6个农业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46个行政村,总人口49.1万。现有耕地面积26 666.7 hm2。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截至2022年底,全区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到51.2万kW,全区拥有的高性能农业机械主要有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136台,大型拖拉机保有量934台,高效植保机337台(不含植保无人机24台),粮食烘干机件保20台,烘干吨位691 t。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27家,具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20个。这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了郾城区农田作业任务的80%以上,是地方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2020年,郾城区率先成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郾城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功不可没,同时,他们也是这次安装智能农机终端的主要成员,安装数量占安装总数的86%。主要原因是这些社会组织的领路人,目光长远,志向远大,懂得政府大力推荐,助其发展的重大意义,他们也是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受益者。

二、智能农机终端设备安装情况

截至2023年7月20日,郾城区已完成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终端设备安装92台,占总数的67.6%;深松机完成安装20台,占总数的100%;旋耕机安装完成160台,占总数的31.5%;秸秆粉碎还田机完成安装42台,占总数的29.7%;大型植保机完成安装6台,占总数的1.8%;烘干机完成安装9台,烘干吨位311 t,分别占总数的45%、46%。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郾城区智能农机终端设备安装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在全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一些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农民,他们对自动化、智能化、大数据接受有一定难度。加之设备价位较高,每台设备2700元,并且每台农具需要单独一套,不能互换使用,如一台拖拉机配备多套农机具就必须购买多套这样的设备。尽管政府承诺,每套农机具当年完成一定的作业量,可给予一定的作业补贴;若有社会化服务作业补贴任务时优先考虑安装终端设备的机具,如小麦收割机当年只需完成16.67 hm2作业任务,安装该设备的收割机可获取3000元的作业补贴。即所有安裝该设备的收割机,当年都能拿到政府补贴的3000元。这样结果是3000-2700=300元,农机手的小麦收割机安装该设备后,除获得了一套智能终端设备外,不仅没有减少收入而且可额外增加300元收益。尽管完成16.67 hm2作业量有一定压力,但风险几乎很小。漯河市2023年“三夏”期间对安装智能农机终端设备的122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农机云图反映出的作业情况进行抽检查询:122台小麦收割机,2023年作业面积为5 000.09 hm2,平均每台作业面积为40.99 hm2。具体情况见表1。

三、智能农机终端安装带来的变化

以前,“三夏”麦收结束后,听说有人麦收完成上千亩,很多农机手听后,凭自己亲身经历,感觉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同牌子的收割机,大致一样的车辆技术状态,同样的作业地点,难道他的技术水平非常强?通过这次查验智能农机终端“农机云”平台,有的农机手着实吓了一跳,真的有人完成了66.67多hn2的小麦收割作业量,这实实在在的数据放在那里,不容置疑。同样的时间段,消耗同样的燃油,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技不如人,于是有农机手开始主动虚心向作业量大的农机手请教其中的诀窍和操作经验,有的农机手找来了收割机《使用说明书》重新研究起来,悄悄地提高自己技术能力。

四、智能农机终端使农机化管理变得更科学

以前,基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人员,对辖区农业装备需求状况比较模糊,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精准。对于各种农机具每季平均所能承担的作业面积把控掌握不精准,对辖区各种大型农机具数量缺口、盈余掌握不准。如郾城区小麦播种面积为2.6万hm2,正常情况下,麦收时节3 d作业可基本完成,第4 d为收尾工作。如果每台收割机平均每季在此地收割作业量按33.33 hm2计算,则需780台收割机。当地现拥有收割机110台,则需引进跨区作业收割机670台。后来,有人按小麦收割机说明书上的作业喂入量,推测估算辖区小麦收割机作业需求量。现在郾城区小麦收割机保有量大部分为喂入量为7 kg·s-1,少部分为8 kg·s-1。如果平均按喂入量為7 kg·s-1计算,则收割机1 h可完成喂入量为3600×7=25 200 kg;我们知道,现指的小麦收割机为全喂入式小麦收割机,即喂入物为小麦秸秆连带果穗籽粒的混合。如果小麦产量为550 kg,小麦秸秆量亦为550 kg,则小麦收割机完成667 m2的作业量须喂入1100 kg的混合物,收割完成667 m2的小麦作业任务所需时间为1100/25200=0.044 h,即为0.44×60=2.64 min。收割机每天作业8 h,扣除收割机作业时的倒车、调头、卸粮等2 h空行程,喂入作业时间按6 h计算,则6×60/2.64×15=9.09 hm2。1台收割机4 d作业可完成收割小麦4×9.09=36.36 hm2。当然,有的农机手也在本地一站作业(不含跨区)就收割完成了66.67多hm2。那是因为作业的地块是承包的大块地,是个别现象。当然,因为作业地块、机车技术状态、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含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等不同,完成的作业量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实际跟理论估算是有差别的,只是智能农机终端(农机云)大数据记录提供出来的各种农机具作业量更翔实,也更真实,更符合实际,也更具有参考价值。它能为各地制定农机发展规划、进行农事安排提供更贴近实际、更科学、更令人信服的依据,这是智能农机终端的其中一个价值。

五、存在的问题

机手嫌耽误时间,太麻烦。设备安装时,农机手需要提前预约在家等候,须提前把需要安装的机具提出车库,清理干净整理好。安装时,农机手每安装一套农机具必须提前支付设备生产厂家2700元的设备安装费用,是不能拖欠的。例如,现在农户购买的是大功率拖拉机,标配(旋耕机、秸秆粉碎机、深松机)3种农机具,要安装智能农机终端设备,就须交2700×3=8100元费用,农机手普遍感觉价位较高。并且政府补贴资金什么时间到位还是未知数。政府答复的补助应该没有问题,可按规定完成作业任务后补助资金到位时间就难说了,因为基层地方政府财政都很紧张,需要等什么时间有钱后才能支付,农机手对短期收益敏感,感觉心里不踏实。智能农机终端设备对机手作业创收没有太大帮助,不能持续收益,农机手主动安装的积极性不高。怕招标作业补贴政策发生变化。有很多农机散户在要不要安装智能农机终端设备时很纠结。担心安装完成后,政府在对农田作业补贴时,往往是向社会公开招标,要求这样或那样的资格资质,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机散户,只有那些大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资质较齐全,才有可能在招标中胜出,享受政府社会化服务补助的红利,可能散户连入围的权利都没有,更别说得到作业服务补贴,感觉安装意义不大,所以积极性不高。

六、意见与建议

(一)降低智能终端设备成本

生产智能农机终端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积极探索“大数据+农机”技术,千方百计降低设备安装成本,不断开发智能农机终端设备新的服务领域,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使智能农机终端不仅能反映农业机械作业时的技术状态,而且能提高作业精度,更加符合标准化生产要求,减轻农机手的操作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该设备生产企业应主动与农业机械生产厂家结合,把它变成农业机械出厂时的标配,这样既能节约智能农机终端设备企业四处奔波安装的辛苦,又能节约安装成本。同时,统一设计安装,还会使农业机械整体更美观,结构更加紧凑、作业起来更加安全。政府在对农户补贴时,只需提高购机补贴额度即可,能让农民得到更大的实惠。

(二)提高安装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

智能农机终端生产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安装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把应提前做好的工作做足做好做到位,尽可能简化安装程序,提高安装效率,尽量缩短安装时间,加大对用户的培训力度。

(三)制定更合理的作业补贴方式

基层农机部门在操作农田作业社会化补贴招标时,应重点考量机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果,少附加设置不必要的条件,降低招标门槛,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公平,让政府惠农政策的阳光既照在强者身上,又照在弱者身上。让农机散户也能有机会参与政府购买农田作业社会化服务。

(四)补贴及时到位

政府在兑现补贴政策时,做到专款专用、不拖欠,不挪用,及时足额到位。

七、结语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智慧农机终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农业生产将会变得更加智能轻松,农副产品供应也将会更加丰富、安全,人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幸福美好。

作者简介:徐艳琴(1974—),女,河南漯河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基层农业机械的技术推广与应用工作。

通信作者:常树堂(1967—),男,河南漯河人,专科,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机械的技术推广和应用工作。

猜你喜欢
农机手终端设备收割机
用履带收割机送柴油
农机手职业病患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视频监视系统新型终端设备接入方案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未来的收割机
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在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应用
麦收时如何进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车站信号系统终端设备整合及解决方案
江南春·农机手
浅谈阿勒泰地区加强农机手技能培训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