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四园”空间,整合劳动教育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措施探究

2024-04-01 20:1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合心中心校吕保桦
天津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劳育校方劳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合心中心校 吕保桦

“四园”劳动教育中的“四园”包含校园、家园、田园、社会实践园四个劳动教育的立体育人空间。多位面劳动空间的设立旨在响应《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指导政策,进一步丰富学生受教育空间,为学生接受劳动教育提供更好的资源和平台。在“四园”空间的联动作用下,学生能磨炼意志、积累经验,深化体悟,形成正确、积极的劳动教育观念,逐步塑造优秀的劳动品质。因此,校方需重视“四园”教育空间建设,以实效促发展。

一、构建“四园”劳动教育的必要条件

(一)绵延的教育空间

在小学阶段落实“四园”劳动教育,首先,校方需要具备基本的空间条件。从校内劳动教育空间建设角度出发,校方需将学校作为劳育的主阵地,积极开发校内空间资源,建设专项专用的多元劳育场景,为学生接受劳动教育打造良好平台。其次,校方可以与家长、社会机构加强沟通,积极联动,创设以家园、社区、社会、自然场景为联动教育空间的“四园”教育格局,使教育场景、教育类型丰富多元,用绵延的教育空间打牢“四园”劳育根基,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空间基础。

(二)优越的师资力量

在劳动教育中,优越的师资力量能为“四园”教育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是学生接受劳育、探究劳动行为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其主观引领思路将对学生劳动学习效率产生直观的影响。因此,在“四园”劳育中,为学生配备专业的劳动师资,提升在校教师劳动教育的专业技能,是校方开展劳育工作的重点方向。优秀的师资力量能使在校劳育更系统、更完善,学生的学习领悟更深刻、更快捷。因此,优秀的师资团队是开展“四园”劳育所必要的教学条件。

二、“双减”背景下“四园”劳动教育的存在价值

“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增效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主流设计思想。“四园”劳动教育的设计能有效响应“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减轻学生与家长的教育负担,达到提质增效的教育效果。

(一)减轻家长与学生的负担

从减负角度出发,“四园”教育的教育空间更灵活、教学活动更丰富、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更优越,能有效分担家长的劳育职责,减轻家长教育负担。学生能在丰富的“四园”劳育活动中参与实践,体验劳动,获得新奇感受和乐趣,从而减轻心理学习负担和劳动学习负担。

(二)提升小学劳动教育品质

将“四园”劳育作为小学劳育的主要策略,能使小学劳动教育活动的品质显著提高。与传统在校劳动教育相比,“四园”劳育场景更丰富、目标更明确、资源更丰富、活动更系统,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与收获总结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四园”劳育的融合渗透,能使小学劳动教育质效获得质的飞跃。

三、“双减”背景下“四园”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调研联动,整合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

在“四园”劳育之初,教师需以调研为首要活动实施步骤,通过细化调研,分析校方可利用的劳育资源和可联合的协同教育角色。其中,可利用的劳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会资源、家庭资源、自然资源等。从种类出发又可细化为理论认知资源、实践工具资源、场地空间资源等。校方可以将上述劳动资源进行系统、完善的整理,通过教研下达给基层教师,使校方教育力量联动,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充分利用好可用资源,活化劳育课程建设。 多元化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能为校本“四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 《整理菜地、松土》教学活动中,本课时教学重点为让学生深入田园场景,学习整理菜地、松土的基本劳动技巧,能将劳动技巧迁移、应用于其他场景中,自主参与生活劳动。在本课教学前期,校方可以结合课时所需的教学资源展开校内调研,细化分析本课时所需的教学资源并整理相关资源渠道,做好教学准备。经过课时教研,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资源及其来源渠道如下所示:

1.理论教育资源:《整理菜地、松土》课时主题PPT,微课程视频《为什么要给菜地松土?》《如何松土》《整理菜地的技巧》,源自互联网+。

2.实践工具资源:适合二年级学生手持的松土工具(小铲子)、用于成人劳动展示的松土工具(铲子、铁锹、铁镐、耙子等),部分学生家庭自备、部分源于教工采购。

3.实践场地资源:校内开辟种植园区,校外寻找自然场景。

4.教学活动资源:学生劳动实践表、劳动教育导学案等,教师自制。

确立所需资源并做好资源准备后,校方可以实施下一步劳育计划。校内教研可以为“四园”劳动教育提供前瞻性准备,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二)四方建设,打造校内外四园育人空间

统整教学资源后,校方可以将“四园”建设作为劳育工作重点,立足四方建设,全面打造校内外联合的“四园”育人空间。打造“四园”空间可以从校内“挤”场地、家长“找”场地、自然“建”场地、社会“创”场地四个维度出发,分区域建设“四园”空间,为学生劳育争取更广阔的实践机会。

以小学二年级《如何制作菜地的竹篱笆》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学习扎篱笆的方法,能以实践的方式掌握劳动要领,认识到扎篱笆的劳动价值,进而对田园劳动过程和细节产生深度了解。为体现该劳动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校方可以从“四园”建设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开辟多元实践场景,并将学生制作的劳动成果应用于实际情境中。经过合理设计,校方构建“四园”劳育空间及其应用方式,如下所示:

1.校园劳育场地:在学校开辟劳动教育功能室,让学生在功能室中观看教学视频,运用工具扎篱笆,掌握制作技巧。

2.家园劳育场地:在家中设计“小菜箱”,让学生尝试活学活用,制作迷你篱笆模型。

3.自然劳育场地:让学生到自然场景中寻找扎篱笆的材料,整理材料、清洗材料。

4.社会劳育场地:寻找村庄、田园等社会场景,与相关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学生的优秀劳动成果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上述“四园”空间建设与应用方式能有效丰富学生劳育体验,进一步提高劳育品质。

(三)校内研讨,厘清校内外劳育课程目标

在实际教学前期,依托校方教学计划制订劳育课程目标,能为小学生劳育提供必要的教学依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教学主题,进而为学生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活动。创设课程目标可以将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标准作为设计依托,进一步梳理课程总目标,继而分化子目标,为活动设计提供基本参照。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观察菜叶》教学活动中,本课时教学主题紧扣“菜叶”展开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意识,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通过观察来了解劳动进程与效果,在劳动中思考,及时结合劳动结果改变劳动策略,最终收获更好的劳动效果。在本课教学前期,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内容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文件要求,创设如下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观察叶片在实际生活中的劳动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2.让学生正确观察菜叶,分辨菜叶生命状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3.结合叶片状态指导学生分析对应的劳动策略,培养学生的劳动思维。

上述教学目标紧扣课时主题与教材内容,符合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小学生的学习要求,有助于劳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遴选师资,组建校内外专业教师团队

在“四园”劳动教育中,教育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劳动教育中,寻找擅长相关劳动技能的从业者或学习过相关专业的人才,能有效提高劳动教育的精专性,使“四园”劳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校方可以从家长群体中挖掘劳育人才,充分借助家长的职业技能和学识组织“助教团队”,邀请家长参与协同育人活动。校方可以向社会征集专业劳育人才,找到与教育主题有关的行业专员或职业从业者,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劳育知识和真实的劳动经历。遴选劳育师资,组织专业的“四园”教师团队,能提高劳育效果,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小学二年级《辨别果蔬》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掌握辨识生活中常见水果、蔬菜幼苗、叶片、果实等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生活基本常识,积累生活经验,为学生日常劳动积蓄力量。在本课教学前期,校方可以结合教育需求,征集受过专业农业教学培训、从事农业相关职业的家长参与劳育活动,邀请其作为助教陪伴学生实践学习。校方还可以结合本课时“辨别果蔬”的需求,加强校企联合,从合作企业中调拨与本专业能力相关的从业者(如植物培育技术人员、农业大学优秀学员等),邀请其作为教学技术顾问参与校本劳育活动。优秀的师资团队能予以学生更加准确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劳动能力获得长远发展。

(五)课程建设,优化校内外劳育实施途径

优化课程建设,精准化实施预设的教学计划,能有效提高“四园”劳育教学效率,使教学效果达到教学预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时主题和目标,灵活安排课时活动。在课程活动设计环节,教师需兼顾劳动精神和价值、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观念和能力等教育目标,创设难度层层递进、兼顾教学整体的教学计划。同时,为充分发挥“四园”教育优势,教师还可以创设贯穿校园、家园、社会实践园和田园场景的教学活动,以此发挥教学优势,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学会给蔬菜削皮、摘菜》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摘菜、给蔬菜削皮的技巧作为学生本次劳动实践的主要课题,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探究劳动步骤,分析劳动技巧,积累生活中摘菜、削皮的方法。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1.校园活动:在校接受理论教学,通过演示文稿指导学生了解给蔬菜削皮、摘菜的重要价值。

2.田园活动:组织学生进入田园,参与“摘菜”实践活动,掌握摘不同菜的动作要领。

3. 社会实践园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劳动园,学习给土豆削皮、给茄子削皮、给老黄瓜削皮等技巧。

4.家园活动:让学生完成家庭实践活动,在家庭场景中参与和蔬菜削皮有关的家务活动。

上述教学活动在“四园”场景中均有应用,且兼顾多元劳动教育目标,活动难度层层递进,能为学生劳动能力的发展搭建成长阶梯。

(六)总结反思,升华校内外劳育辐射成果

总结反思环节在劳动教育中起到升华劳育教学效果、辐射劳育成果等作用。在总结反思环节,教师应主导总结活动,指导学生参与总结话题,分享劳育收获。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成果汇报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劳育活动中拍摄的照片、汇报表、劳动成果展开小组汇报。师生合作总结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劳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客观的学习评价能予以学生正确的学习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劳动学习中的不足,在后续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提升。

以小学二年级《好吃的蔬菜》一课教学为例,本课时教学主题为对蔬菜的进一步加工处理,学会如何将蔬菜加工成好吃的菜肴,如拌沙拉、煮青菜、清炒小菜、清洗处理等。在课程总结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小组汇报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做好汇报准备,将学生在“爱家园”场景中拍摄的“好吃的蔬菜”主题学习照片装订成册,在汇报会中展示,并说明小组在本课中的学习收获。小组轮流汇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本课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指明每个小组汇报成果的优秀之处,并针对班级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共性问题和可提升方向进行具体指导。在总结反思环节的作用下,本课时教学效果将获得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四园”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可以依照调研联动、园地建设、目标设计、遴选师资、课程建设、总结反思六个步骤展开。健全的教学制度、广阔的劳育空间、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准化教学途径等,能进一步提高劳动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双减”背景下,“四园”劳育能有效提高学校劳育品质,减轻家长、学生的劳育负担,响应“双减”的指导意见。这对校本课程建设和小学生劳动能力发展来说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劳育校方劳动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魔法农学院:立德涵育 建构劳育魔力
新时代大学生劳育培育路径探究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热爱劳动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