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人如何才能发家致富

2024-04-01 09:18熊太行
读者 2024年7期
关键词:后生银子桑叶

《醒世恒言》里有一个好人发大财的故事,叫《施润泽滩阙遇友》。

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事。苏州府吴江县有个盛泽镇,这个镇的丝绸行业非常发达,家家户户都养蚕出丝。

有个人名叫施复,娶妻喻氏,这两个人的姓氏合起来,就是“施与”,两个人没有儿女,过着比较自在的小日子。

夫妻二人“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甚好过活”。

这天施复积了四匹绸缎,用包袱包好,带到收购商那里卖。

施复卖完绸缎,往外走了几十米,看见街上有一个青布包袱,打开一看,有六两多银子。

“今日好造化!拾得这些银子,正好将去凑做本钱。”

这句话有意思,得了六两银子,倘若是一个农民,估计就拿回家藏起来备荒年了,但施复是手工业者,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添一台织机。

施复心想:“有了这银子,再添上一张机,一月出得多少绸,有许多利息。……积上一年,共该若干,到来年再添上一张,一年又有多少利息。算到十年之外,便有千金之富。那时造什么房子,买多少田产。”

施复算的是一笔资本账,但是就像亚当·斯密写了《国富论》,还要写《道德情操论》一样,他想到了这钱该不该拿。

“这钱如果是富人丢的,就像牛身上掉了一根毛,没什么损失;如果是客商的,这是他离妻别子、风餐露宿,辛勤挣来的钱,丢了一定非常难过。有本钱的还能承受这种损失,倘然做的是小生意,或者干脆像我一样是小个体户,这六两多银子一丢,家人埋怨不说,甚至可能要卖儿卖女,万一再想不开,寻了短见怎么办?”

施复感受到丢钱人的不容易,他就带着钱回去等失主。

等了半日,不见失主来寻。他渐感腹中饥饿,欲待回家吃了饭再来,又担心失主回来,遇不到,只好忍着饥饿等候。

等了好久,一个村庄里的后生满头大汗冲了过来,大声嚷嚷着,说把银子忘在柜上了。主人家说:“银子好好给你,怎么可能落在我这里?”

后生跺着脚哭嚷道:“这是我的种田工本,如今没了,却怎么好?”

施复问道:“约莫有多少?”

那后生道:“起初在这里卖的丝银六两二钱。”

施复道:“用什么包的?有多少件数?”

那后生道:“两整锭,又是三四块小的,一个青布银包包的。”

施复道:“不消着急。我拾得在此,相候久矣!”

施复便去兜肚(包袱)里摸出银子,递与那人。那人连声称谢,接过手,数一数,分毫不差。

一群人围上来看热闹,问这问那。后生非常感激,说要把钱分一半给施复。

“我要是想要你的钱,就直接拿走了,干吗还等你?”

大家看施复不要钱,就建议后生请施复喝三杯,表示谢意。施复说:“不用了,我急着回家,家里还有事。”

后生千恩万谢,围观者都说他运气好,也有人笑话施复愚蠢,但是一些长厚的人说,施复积了阴德。

什么是阴德?施复的事迹在市面上流传开了,大家就会更信任他的人品,愿意跟他做生意。所谓阴德,其实就是良好的商誉。施复回到家,妻子问他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他说了缘由。妻子非常赞成:“命里该有时就会有,命里没有,就算拿在手里,我们也守不住。”

说来也奇怪,此后的几年里,他家的蚕长得很壮,生产的丝绸特别润泽,行内都尊称他为施润泽。施复还有一件喜事,虽然他不年轻了,妻子却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一年的蚕又长得很肥壮,眼看施复家里的桑叶不够了,这时有人说,洞庭山那边的桑叶比较多。于是全镇十几户人家一起包了一条船,去洞庭山买桑叶,施复也在其中。

因为出发得晚,中间要在太湖边上休息一夜。船靠岸后,船上的人就准备做晚饭。

大家走得匆忙,谁也没有带火石,必须安排个人上岸去找火种。施复想也没想,就说自己去。

施复上岸一看,家家都关门闭户。蚕农迷信,蚕做茧时,最怕生人来冲。眼下正是蚕做茧的时候,无论多大的事情,蚕农也不会给外人开门。

施复暗自叫苦,想找个不养蚕的人家取火,碰巧看见一户人家没有关门,赶紧上前去问。

这家的妇人听他说明来意,说道:“这时节,别人家是不肯的。只我家没忌讳,便点个与你也不妨碍。”

施复借来火道了谢,转身就走。才走了几步,就听见妇人叫他:“取火的请回来,东西忘在这里了!”

施复回去一看,见是自己的兜肚落在了人家家里。施复谢道:“难得大娘子这等善心。”

妇人道:“这算什么!前几年我丈夫在盛泽卖丝,丢了六两多银子,遇着个好人拾到,全都还了他,连酒也不要吃一滴儿。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善心人!”

施复一听,原来这里就是当年丢钱的那个后生家,于是说了自己当年捡钱的事情。妇人一听是自家的恩人,就进门去叫丈夫来认。马上有一个后生跑出来,看见了施复。

两个人互相见了礼,施复说了自己的姓名,说自己要去洞庭山买桑叶,几个朋友还在船里等着引火做饭。后生说:“桑叶?我家很多啊,老兄也不用过湖了,我拿给你就是。”

施复心里高兴,后生就陪着施复去送火。到了岸边,施复便和大家说:“我遇到一个朋友,他家有桑叶,我就不陪大家过湖了。”

后生帮施复拿了包袱,施复这才顾得上问他的姓名。后生叫朱恩,今年二十八岁,施复三十六岁,朱恩就叫施复一声大哥。

朱恩把施复请进家,就要杀鸡给施复吃,施复赶紧拦着:“别,这鸡已经进笼了,它好不容易活过这一天,再掏窝杀它,实在于心不忍,我们有什么就吃什么好了。”

朱恩一看施复说得诚恳,便不再坚持。施复也对朱恩致谢:“现在都是各家正忙的时候,我还来打扰,也幸好贤弟家里没有忌讳。”

朱恩听后笑了起来:“以前忌讳最多、最迷信的就是我家,但是兄长你那年还银子给我之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朱恩说:“凡事有个定数,和信这信那没有关系,所以我家不忌讳,蚕仍然养得很好。世界上本来没有妖,你相信有妖,那就有了妖。

“你再看我家的桑树,平时我养十筐蚕,桑叶还不够吃,还要买,今年我养了十五筐蚕,这桑叶居然还有富余,就好像我家这桑叶是为了大哥长的一样。”

两个人越谈越投机,最后决定结拜做兄弟。朱恩问施复有几个孩子,施复说只一个两岁的儿子,朱恩家有个两岁的闺女,于是两个人就做了决定,不仅要做兄弟,还要做亲家。

两个人吃喝过了,朱恩就拿来两条板凳,搭上门板,让施复睡在堂中。睡到半夜,施复听见鸡叫,被吵得睡不着。他心里想,是不是来了黄鼠狼,就走过去看鸡窝。正在这时候,房梁上掉下一个重物,把他的床铺砸坏了。

朱恩听见鸡叫,也起来了,正好看见重物砸坏了床,那是他以前放在房梁上面的一条车轴。他担心大哥被砸死,急忙赶过来看,只见施复正愣愣地站在鸡窝边,这时二人才觉得后怕。

“幸好鸡叫,要不我真的会被砸死。”施复说。

“哥哥救了鸡的性命,鸡又救了哥哥的性命。”朱恩说。

两个人当场发誓,以后不再杀生了。

第二天施复要告辞,但是朱恩的母亲和妻子都盛情挽留,于是施复又住了一天。就在这一天,湖面上起了暴风雨。

第三天,朱恩摇着船,陪着施复,带着桑叶回到了盛泽镇。

这时候邻居家传来了哭声,原来那些过湖买桑叶的人遭遇了昨天的暴风雨,除了一个人幸存,其他人都死了。

施复暗暗觉得侥幸,如果当年自己没有遇到朱恩,没有归还他的钱,自己一定也在那条船上,命就没有了。

朱恩在施复家住了一天,施复把朱恩送上船,又送了他一些礼物,两个人约好日后常常来往。

施复就这样走上了人生的快行道。这一年,施复的蚕丝利润比往年多出好几倍,他有了余钱,想要买附近的房子摆新机床。

“恰好间壁邻家住着两间小房,连年因蚕桑失利,嫌道住居风水不好,急切要把来出脱,正凑了施复之便。”

施复要买这两间房,邻居就开始坐地起价。之前没有买主的时候,他情愿减价卖给别人,等到施复想要购买,邻居觉得施复发了财,要价反而比原价还高,各种刁难,搬走的时候,还把房子拆得像马棚一样。

施复请了工匠重新修缮这两间小房。他亲自动手来挖铺设机床用的机坑,结果发现了一坛陈米。这些米早已坏了,施复就去翻,想看看下面还有没有好米。

底下却“露出一搭雪白的东西来。举目看时,不是别件,却是腰间细,两头趫,凑心的细丝锭儿”。施复怕被匠人撞见,赶紧把坛子原样掩好。到晚上匠人走后,夫妻俩把银子搬出来,有上千两。

施复是个君子,但君子跟傻子是两回事,如果邻居和他交易的时候,态度诚恳,他只怕会把银子拿出来跟对方分享(邻居应该也不是这笔钱的主人)。

对方已经如此欺负人了,那再去跟他说银子的事,可能还会被对方敲诈。

施复拿这笔钱做了许多好事,剩下的用来扩大生产,日子久了,他就有了“长者”之名。

施复修缮新房子的厅堂,要上梁,发现有个柱脚不平,用力撬开下面的一块尖石头,又发现了一大堆银子。

施复赶紧叫儿子来帮忙,一起把银子搬空。这堆银子里有八个系着红丝线的小银锭子,特别可爱。

到了傍晚,门外来了一个老头,问施复:“您府上是今天上梁吗?”

“对呀,您有什么事?”

老头又问:“家里是不是多了八个小银锭子,都带着红色丝线?”

“您怎么知道?”

老头说:“那是我攒的。我叫薄有寿,开了一个糕饼铺,攒下钱来,就铸成三两一个的小银锭子。我今早梦见八个系红腰带、穿白衣服的漂亮小男孩儿,开开心心商量着要走。他们说盛泽施家要竖柱安梁,亲族都已到齐,他们也该去了!”

老头叹了口气,又说:“他们说多承我照顾,要跟我告辞。我问他们是谁家的孩子,指望着收作干儿子养老。没想到孩子们说,你指望我们养老,但是我们另有去处!我醒了之后,发现钱果然都没了,就过来看看这个梦是不是真的。”

施复听罢,请薄老进去吃些点心。薄老进门一看:施家新竖起三间堂屋,房屋高大宽敞,木材粗壮,众匠人正在乒乒乓乓地干活,耳边唯闻斧凿之声。

这些匠人想要讨钱吃喜酒,见东家进来,都殷勤讨好。

薄老看着如此热闹,叹气道:“怪道这东西欺我消受不起,要往旺处去,原来他家恁般兴头!咦,这银子却也势利得狠哩!”

其实银子不势利,银子最公平,你不挣,它不来;你不省,它存不住。

施复要把钱还给薄老,薄老不肯,于是施复把两块银子塞进馒头,拿给薄老,嘴里还说:“这馒头的馅儿好,您自己吃。”

薄老被施复的仆人送出门去,就把馒头送给了仆人,让他带回去给孩子。见仆人拿了馒头回来,施复吃了一惊,薄老确实没有花这钱的命——也许这钱该是仆人的吧。

仆人拿着馒头回去,他媳妇看见馒头,觉得孩子吃了不好消化,就拿了馒头去找施大娘子,要换几块细点心。这银子就又被还给了施复。

施复觉得过意不去,时常给薄老送钱米,当亲戚走动。薄老去世之后,他又张罗了薄老的丧事。

施复成了本镇首富,儿子媳妇也很孝顺,夫妻二人都活到了八十多岁。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民间有一种看法,认为变富有的原因是积德行善;还有一种看法,那就是银子是有生命的,会化身为白色的动物。比如,祖屋里出现白兔、白鼠,都是银子作怪。

其实这都是普通人不了解财富积累的逻辑,觉得财富充满了神秘感,他们认为施复有钱,就是因为他积了阴德,有了运势,银子自然就来了。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了。施复发家致富的原因有这样几条:一是他对钱财有精确的规划,银子到手,马上拿来扩大生产,而不是拿来享受生活。这是商人的思路,也是理财的思路。二是他有实用主义的态度,不迷信,只相信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三是他看重声誉,好的声誉能换来更多的钱财。

这就是获得财富的三个原因。施复的行为和做法,有很浓重的商人色彩,但他务实、诚恳、朴实的处事风格,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春 山摘自中华书局《凡人动了心:熊太行说“三言”》一书,本刊节选)

猜你喜欢
后生银子桑叶
宋慈大智慧·十两假银子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不数碎银子的店小二
“二后生”的传说
沪指受压回落 轻仓待后生
桑叶迷宫
Jeffery the Giant
挂在树上的银子
军休干部捐资助学惠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