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丹青钟校长

2024-03-29 20:47张鑫
今古传奇·少年文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勾勒荷叶荷花

张鑫

钟校长是我的小学校长,也是一位乡村画家,他是方圆几个村庄里有名的文化人。

若是论辈分,我还得叫上钟校长一声舅姥爷,他和我姥姥的亲戚关系不算太远,虽说是亲戚,但两人性格迥异。姥姥为人热情爽朗,是村子里有名的“大管家”,每逢村里有红白喜事,人前人后总少不了她料理事务的身影。平日里姥姥总闲不住,经常坐在大街上和乡亲们拉家常。钟校长则性格内敛,他当一线教师那会儿,一下课就躲到自己的办公室写写画画,很少到人多的地方去。被提拔为校长后,他才不得不接管众多事务,与各种人打交道。但只要闲下来,他还是喜欢独自沉浸在自己的那片小天地里。

那时我们学校很小,全校只有六个班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每班有四五十人。全校只有七八个老师,所以每个老师要承担多个班级、多个学科的教学工作。由于有美术特长,除了担任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外,钟老师还承担了全校六个班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对于我们班的同学来说,我们最喜欢的不是钟老师的语文课,而是他的美术课。

每次上美术课,他都会给我们带来新鲜的内容。在他的课堂上,我们既能学到彩铅画、水彩画、素描,也能学到卡通画、蜡笔画和国画。在所有的绘画类型中,我们接触最多的还是国画,这也符合钟老师的个人兴趣。每次上国画课,钟老师都会提来一个大大的塑料 盒子,里面装着毛笔、宣纸、毛毡、砚台、墨汁、颜料、调色盘等各种绘画需要的材料。那时我是班上的美术课代表,课前会帮钟老师分发毛毡、宣纸、毛笔,还会给同学们倒上几滴墨汁。钟老师还会带来一些范画,范画尺寸很大,每一笔都清晰可辨。每次上课前,他都会把这些画挂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参考和临摹。

钟老师的范画往往是一些斗方作品,内容非常丰富。我记得他的范画中出现过的题材有梅花、兰花、竹子、菊花、牡丹、荷花、月季、紫藤、萱草、松树、葫芦、葡萄、丝瓜、枇杷、杏子、麻雀、燕子、八哥、孔雀、松鼠、鱼虾蟹、鸡、鸭、鹅、仙鹤、蝴蝶、蜻蜓、蚂蚱、瓢虫……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都出现在钟老师的画中。钟老师画的动物往往活灵活现,植物则生机勃勃,看着他运笔如飞,我们不禁连连赞叹。有的题材比较复杂,对于还是小学生的我们而言难度太高,钟老师便会精简画法,于是我们经过认真学习后也能画得八九不离十。

有的同学问:“钟老师,您怎么什么都会画?”

他笑嘻嘻地回答:“哎呀,无论画什么,无非是造型加上技法。画得多了,自然能掌握技法,稍微变换一下造型,就成了别的题材了。你们好好画,坚持画下去,一定能比我画得更好。”

“太难了,我们连您教的都画不好呢!”

“不要着急,慢慢来,哪有一下子就能画好的!”钟老师看着同学们,满脸慈爱。

我对国画的认识和喜爱完全来源于钟老师的言传身教。每周四十分钟的课程远远满足不了我对画画的爱好,我便在周末骑上自行车,到学校找钟老师继续学画。看我如此喜欢画画,钟老师也非常高兴。

他画画时总是细致地给我讲解作画的步骤。我看着钟老师作画,跃跃欲试,每等他画完一幅,我都会对这幅作品进行临摹。完成之后,钟老师也会对我的作品进行一番点评。考虑到我年龄尚小,钟老师的点评总是以夸赞鼓励为主,他明白这时候最重要的是真正培养起我对绘画的兴趣,而非钻研绘画技巧。

那是一个暑假的上午,吃完早饭后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期盼着钟老师的精彩示范。暑假的校园安静空旷,花坛里的月季傲然怒放,教学楼前的柳树婆娑着身子在风中舞动,满眼都是醉人的绿色,耳边传来阵阵蝉鸣,好不快哉。

进入钟老师的办公室后,我发现他刚刚创作完成了一幅荷花,花朵尚处于花苞阶段,上面还立着一只蜻蜓,画的不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吗?“这幅画太美了,蜻蜓画得好细致!老师,我还没见过您画荷花呢!”

钟老师重新铺好一张宣纸,准备开始下一幅作品的创作。“这还不好办?我再给你演示一幅不就行了。”

听到钟老师的话,我按捺住心中的兴奋,瞪大眼睛紧盯着钟老师的动作。

钟老师从笔筒里取出一支特别粗大的毛笔,先去笔洗里浸泡了片刻,等笔头吸足了水分,便用这支大笔蘸足墨汁,又用废纸轻轻擦了一下笔肚。然后,只见他侧锋入纸,让毛笔的笔尖、笔肚都和宣纸充分接触,动作干脆利落。钟老师寥寥数笔,一片硕大的荷叶便出现在宣纸上。出乎我意料的是,钟老师没有补充墨汁,而是继续画第二片荷叶。第二片荷叶的姿态和第一片荷叶截然不同。第一片荷叶像正对着镜头的主角,而第二片荷叶更像是侧着脸的配角。画完第二片荷叶后,墨色淡了下去。钟老师在笔尖上补充了一些墨汁,又画上几片半卷半舒的荷叶。

勾完荷叶上的筋脉后,钟老师便准备画荷花了。他找来胭脂和曙红,在调色盘上挤出一点点颜料,随后,钟老师换了一支羊毫笔。或许是经常被用来画花朵的缘故,这支笔的笔肚上早已染上了无法洗去的红色。鐘老师先是用笔肚调了一些比较淡的红色,然后又在笔尖上调了些浓艳的曙红和胭脂,便准备画花头了。

“画花朵,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做没骨法,一种叫做勾勒法,或者说勾线法。所谓的没骨法,就是不勾勒线条,直接用颜色呈现物体的形象。勾勒法就比较好理解了,先勾线,然后再上颜色,从步骤上讲和你们画卡通画是一样的。你看墙上挂着的那幅菊花,就是用勾线法画出来的。”

我看着墙上金黄的菊花,果真轮廓清晰,问道:“那没骨法和勾线法相比,哪种方法更好呢?”

“没有什么更好,只是不同的方法而已。你喜欢哪种表现方法,就用哪种表现方法去画。比如说有人喜欢吃大米,有人喜欢吃面条,那大米和面条两者谁更好吃呢?每个人的偏好都不一样。画画的时候,需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进行调整,有的时候适合用勾线法,有的时候适合用没骨法,这个要看具体的情况。现在和你说这些,你可能还不懂,等你长大了,画得多了,这些道理自然就懂了。”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钟老师继续作画。他采用的是没骨法,只见他倾斜毛笔,用侧锋表现出花瓣的主体,一笔下去就是一个花瓣,干脆利落。神奇的是,诸多花瓣都呈现出了色彩的变化。

花瓣的左边颜色较深,而花瓣的右侧则越来越浅。钟老师说,这是他刚才调颜色时自然过渡的结果。绘画过程中,处处都要多加小心,千万不能把颜色画得没有变化,那样看起来会非常死板,也体现不出荷花应有的精气神。

很快,钟老师又完成了一个盛放的花朵和几个将开未开的花骨朵。画面的主体完成后,便要做些穿针引线的工作了。钟老师换了一支狼毫笔,开始画荷梗部分。

“荷梗部分需要画得坚挺有力,要稍微有些弧度,不能画成九十度。直挺挺的荷梗太僵硬,没有生命力,也没有曲线美。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过这个道理,《周易》里面也强调刚柔相济。但是同时也要注意,这个弧度也要有一个合适的尺度,不能画成蛇形线,那样同样是不美的。你可以去大自然中观察一下荷花的荷梗,看看是不是这样。其实不仅是荷花,任何一种植物都是这样的,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冬天时你观察树枝,会发现任何一根树枝都不是直挺挺的,必然会有些弧度。这其实是大自然中生机造化的一个规律,所以我们画画的人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平常要注重观察自然界,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画画能培养人的很多能力。”

我没想到,仅仅是一个荷梗,钟老师就能讲出这么多道理。我观察着墙上老师的画作,发现即使是最坚硬的鹿角枝也稍微有些弧度。

这幅荷花图已经接近尾声了,钟老师又加上了一些水草,给荷梗点上了刺,整个画面便有机地统一起来。钟老师又在荷花上方添了一只翠鸟,画面变得更加灵动了。之后是落款、盖章。钟老师给这幅画起名为“荷塘清趣”,又题上了一首宋代诗词。诗书画印四者结合,意味悠长。

钟老师不仅能在纸上作画,还能在墙壁上创作,村子里很多人家的墙壁上都有钟老师的画作。这些白墙变成了竖起来的宣纸,在钟老师的生花妙笔下摇身一变,成了一处处精彩图画。钟老师创作的壁画以山水居多,因为乡亲们认为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更能彰显远大志向和非凡气度。有的人家偏爱花鸟鱼虫,便会邀请钟老师在自家的墙壁上画上梅兰竹菊、“喜上眉梢”、荷花怒放、石榴咧嘴等图案。

我特别喜欢当钟老师的小跟班,在我眼中,观看钟老师作画就是最有意思的娱乐活动。一次有户人家邀请钟老师画山水,得知消息的我第一时间便赶到了现场。这户人家的墙壁已经粉刷成了白色,表面十分光滑,摸上去像是婴儿的皮肤。

钟老师从工具包里取出卷尺、石笔等工具,在主人的帮助下画出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画框,这就是即将开始创作的作品的边界。

钟老师喊我去打了一盆水,又找来几个白瓷盘,便准备开工了。

他从左下角开始画起,用毛笔调好黑色,很快便画出一棵松树。紧接着,在这棵松树附近又出现了一丛松树。除了松树,画面中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树,每一棵树的造型都不相同。

钟老师画叶子的时候也采取不同的画法,有的勾勒双边,有的信笔点染。勾勒而成的叶子有的呈椭圆形,有的呈三角形,有的呈枫叶形,还有的呈元宝形。点出来的叶子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叶子是椭圆的,有的是瘦长的,有的是针形的,有的是胡椒形的……

看着这么多的树,我满是好奇地问:“老师,这都是什么树啊?”

钟老师也不停下手中的活计,边画边说:“松树你肯定认识,至于别的树,我也叫不上名字。《芥子园画谱》里有各种各样树木的画法;要是论树枝,有蟹爪枝、鹿角枝;要是论叶片,有夹叶法和点叶法。点叶法有水藻点、椿叶点、大混点、尖头点、梧桐点、垂头点、梅花点、菊花点、个字点等几十种不同的点法。夹叶法也有梧桐叶、竹叶、枫叶、槐叶等不同形状。但你要是问每一棵树都是什么品种,我可答不上来。我呀,按照固定的画法来画,不一定非得是具体某种树。”

谈笑间,钟老师已经画完了近处的树丛,开始勾勒土坡和山石。我记得钟老师之前给我讲过山水的画法主要分为勾、皴、点、染,也給我示范过各个步骤的画法。但他此时可没有按照这个步骤来,而是边勾边皴,边皴边点,有时候还会顺带着在山石的阴影处染上淡淡的墨。

近处的景物画完了,钟老师开始勾勒远处的山体。依然是边勾边皴,钟老师还在山体中间的空当留了一条瀑布。皴擦完山体的结构后,钟老师在山上“种”了很多树,由于是远景,树木要小了很多,画起来也非常简略。几笔勾勒下去,远处树木的主干、枝叶便依稀可见。

接下来该画远山了,远山的画法更为简略。钟老师在调色盘中调好淡淡的墨色,然后用硕大的毛笔蘸上颜色,直接用没骨法画出远山的形状。云遮雾绕间,远山层层叠叠、缥缥缈缈,整幅画面高远而辽阔。

钟老师用极淡极淡的墨色在山腰处渲染,绘出流动的云雾。山水间一群群飞鸟则由极细的毛笔精妙勾勒,天际邈远,雁去无痕。

最后,钟老师在近处的一条飞瀑前添了一个亭子,几位高士或坐或立,正在观瀑听泉。水岸边系着一叶扁舟,舟子随微波轻轻荡漾,颇有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

山水创作完成后,主人欣赏着这幅画作,笑容满面,高兴得合不拢嘴。我站在这幅巨大的山水前,幻想着自己进入这方美景,坐上小船,漂荡在这绝美的山水之间。

后来,我进入初中、高中,学业越来越繁重,很少有大块空闲时间拿来画画,也没能经常去看望钟老师。前一段时间,我在刷视频时偶然看见很多朋友点赞了一个视频,我打开一看,竟然是钟老师创作的绘画日志。他把自己创作国画的过程录成了小视频,加上自己对作品的讲解,剪辑之后发到了网上,收获了很多粉丝的喜欢。

如今,钟老师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但他非常时尚,紧跟时代步伐,还成了我们村的网络红人,他的自媒体账号有好几万粉丝,他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每当钟老师发布新的视频,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观看,看着他精美的画作,我的思绪经常飘回童年,那时我和钟老师一起度过了许多用丹青绘就的美好时光。

(责任编辑/秦思缘)

猜你喜欢
勾勒荷叶荷花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荷叶像什么
刺绣:一针一线勾勒中国魅力
用简单线条勾勒一个“王朝”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叶圆圆
荷花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荷叶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