缢蛏对养殖尾水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去除效果

2024-03-26 18:03宋晓阳陈颖方珍李林晗段盛文陈文博
水产养殖 2024年3期
关键词:缢蛏尾水海水

宋晓阳,陈颖,方珍,李林晗,段盛文,陈文博

(大连市海洋发展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

海水养殖业作为大连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2022年大连市海水养殖面积达42×104hm2,其中规模养殖面积为27.3×104hm2,水产品产量为196×104t[1]。伴随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养殖尾水直排入海后,影响了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海水养殖尾水里污染物主要包括残饵、生物粪便和其他有机质碎屑,其中氮(N)、磷(P)等排放量超过近岸海域环境承载力,导致海水富营养化以及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被破坏。近年来,各地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陆续出台,对海水养殖尾水相关指标有具体要求。在海水工厂化养殖中,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循环水处理工艺,并在生产中逐步推广应用[2]。但在池塘养殖中,由于养殖面积大、净水成本高、速度慢以及与大连实际生产条件不相适应等问题,循环水处理工艺应用较少。目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主要利用集中连片池塘排水沟渠构建的生物净化池来完成。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俗称蛏子、小人鲜等,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缢蛏属(Sinonovacula),主要分布在潮间带软泥中,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移动能力较弱,营滤食性,无固着生活方式。滤食性贝类在净化水质中的作用已被证实[3-4],有研究表明,双壳贝类相较鱼类,对石油烃、重金属等有更强的耐受力和富集能力[5-6]。现在文献[7-8]研究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养殖密度下,缢蛏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物(SS)去除效果,以期为连片养殖池塘尾水的生物处理模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时间与地点

2023年7月21—22日。试验位于大连市海洋发展事务服务中心实验室的白色塑料水槽,其体积为25 L,底面积为0.7 m2。

1.2 材料

缢蛏取自大连天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壳长(6.9±0.7)cm,个体质量为(23.6±4.7)g。试验前经过7 d 适应性暂养,暂养期间充氧,不投喂。

1.3 试验设计

设置1#、2#、3#共3 个试验组,每组投放密度分别为20,25 和30 ind.的缢蛏,每组设3 个平行。试验开始后,在每个水槽(1 组1 个水槽)注入20 L 养殖尾水,分别在0,2,4,8 和24 h 检测COD 和SS。其中SS 采用重量法,COD 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9]。试验水温为26 ℃,盐度为3%,pH 值为(7.8±0.2),充氧,不投喂。

1.4 指标计算

COD 和SS 去除率计算公式:

式中:Kt——去除率,%;

t——处理时间,为2、4、6、8、24 ,h;

Dt——t 时浓度,mg/L;

D0——初始浓度,mg/L。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缢蛏对ρ(COD)的影响

不同密度缢蛏对养殖尾水中ρ(COD)的影响见图1。由图1 可见,2#组和3#组ρ(COD)均呈现先升高、再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组初始ρ(COD)为4.91 mg/L,在8 h 时,ρ(COD)为4.50 mg/L,去除率为8.35%;3#组初始ρ(COD)为2.08 mg/L,在8 h 时,ρ(COD)为1.42 mg/L,去除率为31.73%。1#组ρ(COD)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初始ρ(COD)为4.66 mg/L,在8 和24 h 时,ρ(COD)为4.25 和4.00 mg/L,去除率分别为8.80%和14.16%。

图1 不同密度缢蛏对养殖尾水中COD 的影响

2.2 不同密度缢蛏对ρ(SS)的影响

不同密度缢蛏对养殖尾水中ρ(SS)的影响见图2。由图2 可见,各试验组ρ(SS)均表现为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1#组初始ρ(SS)为24.86 mg/L,6 h 时ρ(SS)最低,为0.49 mg/L,去除率达到98.03%;2#组初始ρ(SS)为20.36 mg/L,8 h 时ρ(SS)最低,为1.20 mg/L,去除率为94.11%;3#组初始ρ(SS)为21.32 mg/L,4 h 时ρ(SS)最低,为0.92 mg/L,去除率为95.68%。

图2 不同密度缢蛏对养殖尾水中ρ(SS)的影响

3 讨论

3.1 缢蛏在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作用

海水养殖及育苗中养殖水体常常有残饵、粪便、动物尸体、死亡的藻类等,这些均可导致水体中总氮、总磷、COD 及SS 等浓度升高。因此,养殖尾水净化对养殖水域环境至关重要。海水养殖环境生物调控是立足于生态养殖,建立动、植物复合养殖系统,实现生物调控(bio-manipulation)与自我修复(self-remediation),进而净化海水养殖环境[10]。缢蛏是一种双壳贝类,其在呼吸和滤食过程中可以过滤水中的有机质和SS,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和COD 等浓度,因此常作为净水生物。

COD 可直接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本试验结果显示,缢蛏可以快速降低水中的SS浓度,对COD 也有一定去除效果;养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为粪便等排泄物,缢蛏的滤水和摄食作用可减少水体中SS,水体中部分有机物被摄食后,COD 浓度出现下降。胡海燕等[11]对滤食性贝类在鱼类养殖系统中的生态效应的研究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受试验条件所限,本试验中,水温较缢蛏正常养殖水温偏高,整体上COD 和SS 去除率效果差异性不显著(P>0.05)。缢蛏作为埋泥经济生物适合生态沟渠内养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净水生物。

3.2 缢蛏的适宜投放密度

张润一等[7]研究发现,相较中、大规格缢蛏,小规格缢蛏反而会使水体氨氮浓度显著增加,而中、大规格组间净化效果无显著差异。本试验中,缢蛏壳长为(6.9±0.7)cm,体质量为(23.6±4.7)g。结果显示,投放密度为29 ind./m2(1 ind./L),净化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缢蛏尾水海水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苏北沿海缢蛏养殖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环境影响及对策
沿海缢蛏养殖春季肥水技术
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设计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海水
宁波近岸海域缢蛏有机氯农药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