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研究

2024-03-17 14:18李振荣刘一江
科技资讯 2024年2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

李振荣 刘一江

摘  要: 高校學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的价值导向,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立足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耦合是培养国家维护者和保卫者的现实所需,本文对两者功能耦合的现实逻辑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机制,以促进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的更好开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  大学生 国家安全教育 国防教育 功能耦合

中图分类号:G631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al Coupling of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tudy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mplement a Holistic Approach to National Security

LI Zhenrong 1  LIU Yijiang 2*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266109 China)

Abstract: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re key links in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that runs through the entire proces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important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The coupling of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 practical requirement for cultivating national defenders and protector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actical logic of the functional coupling of the two and proposes a mechanism for the functional coupling of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and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unctional coupling

国家安全教育蕴含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指为提高全民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观念、国家安全知识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而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工作[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实践证明,国家安全教育亦是对大学生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有效路径,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特有优势[2]。

国防教育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社会活动,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是我国国防发展的重要组成。高校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为主要途径和抓手。由此可见,高校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在教育目标导向、教育面向对象、教育内容关联等方面相一致。高校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保护人的生命安全,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同时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关系密切,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的主体目标是培养出学生对国家安全与国防重要性的认识,在源头上了解“中国梦、强军梦”之基,强化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国防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堪当大任时代新人等基本素养。这意味着,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机制的建立不是简单的加和关系,不能依靠拼接形成合力,而是需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支撑、互为依托并融合共进,形成合力,实现1+1>2耦合价值。

知网检索“国家安全教育”篇名关键词的研究论文(中文)发表时间起于1994年,共998篇,从2017年—2022年的5年间飞速增长,2022年突破206篇;检索“国防教育”篇名关键词的研究论文(中文)发表时间起于1986年,共5924篇,2010年最高发文数,为444篇,2012年—2016年,发文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2016年发文量仅有163篇,2017年为170篇,2018年升至230篇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到2021年仅为130篇,2022年有所升高,为173篇;调研数据表明,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更是诸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立项选题;检索“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 篇名关键词的研究论文(中文)共计44篇,其中6篇为课程改革与建设方面研究,且集中发表于2019年—2022年。通过文献检索调研表明,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国防教育功能耦合机制研究的篇幅很少,特别是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机制的研究微乎其微。(以上数据检索统计时间为2023年7月26日23时15分)

从当前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国防教育研究来看,学者们更多的是从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国防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两者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的模式构建、构建两者课程融合发展的对策初探、围绕《國防教育法》的争论博弈等方面进行研究报道[3]。个别论述有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具体的创新,但鲜有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机制的全面论证。因此,本研究拟进一步挖掘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要素的共生体系;夯实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的人文价值意蕴构建;确立主流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价值观的话语自信,牢筑正能量和主旋律的话语权;进而形成一种系统化的德育观,实现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耦合价值在高校教育事业中的具体表达。

1 国家安全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的重要意义

高校青年大学生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就是要坚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育人中心环节,把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教育过程中,挖掘高校青年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元素认识程度,调整讲授内容和方式,进而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让学生感受到两者教育的初衷和本质,摒弃形式化、笼统化等不规范现象。对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积极引导的作用,帮助受教育者在获取知识储备的同时树立和端正观念,调整行为准则,爱国之心时时刻刻在心中,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具体化[2]。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协同育人建设将为国家人才培养提供多元化力量支持,增强全方位育人的力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有益实践,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增添新动力、提质增效。

高校学生国防教育是大学生必修课,通常是包含理论授课(军事理论课)和实践模拟训练(军训)等方式,让大学生增强国防意识,提升自我军事技能,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有力抓手,在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2]。然而,目前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融合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实现的目标进程,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存在偏差,不能突出国家安全教育在国防教育这项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因此,探索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机制及协同育人路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2 国家安全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的现实逻辑

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推动着国防教育形式的改革创新,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推进高校学生国防军事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升。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实现高校安全稳定发展,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环境基础。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推动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具有可行性。

2.1 教育目标导向相同

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都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安全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推动学生的思想、心理、人格、韧性健全发展。国防教育是以全面提升学生军事理论和基础军事训练为目标,掌握有效的军事基本技能,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将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融合发展,同心同向,形成合力,是今后高校学生工作与各项事业发展重点推进的方向。

2.2 教育面向对象相同

高校作为大学生几年的学习、工作、生活的一个载体,面向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尽管几年高校生活相对一生而言显得尤为短暂,但这期间的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工作关乎到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都寄托于青年大学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完成此项发展战略的要求,离不开加快推进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的实现。二者都以学校为教育主体、学生为教育客体,通过教育内容和形式的融合,向学生提供符合正确价值观和发展规律的理论知识及实践项目,增强学生国防观念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

2.3教育内容关联相同

高校学生国防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军事理论和基础军事训练两大模块,涉及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政治等内容。国家安全教育则围绕国家安全、法律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内容。整体而言,二者在教育的内容上具有高度关联性。随着,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持续推进,为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提供了新平台、新空间、新高地,也为构建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新路径[4]。在此背景下,按照国家人才培养发展的需求,在高校积极推进各类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将国家安全、国防教育课程建设作为重点。这也对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协同融合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方向。

3 国家安全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存在问题

3.1 国家安全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重视程度低

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不能仅安排给学工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更不能仅由教务处单独负责,往往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两者协同的重要性,对两者功能耦合建设重视程度低。再者,原有教学内容备课压力较重,也成为影响教师在国防教育过程中持续发力。教师在国家安全教育过程中,对形势与政策的准确性把握方面不够严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图文偶有不规范的情形。授课教师关注点在于課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教学效果以及授课方式等,对二者功能耦合重视不够、融合不足。很多高校专业课教师认为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不需要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融合[2],这与教育部在2020年5月28日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各类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交叉融合建设的要求相悖。

3.2 国家安全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建设力度弱

高校各项教育任务均担负着培养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是教育事业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国内学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多集中在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十育联动,加之,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更为集中。然而,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协同育人路径建设研究相对较为匮乏。有关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研究也紧紧围绕几个方面[5]: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突出问题;如何推进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发展走实走细;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建设路径。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教改的建设相对薄弱,定位尚不明确,缺乏科学、系统的梳理分析,通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3.3国家安全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路径成效低

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协同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合力。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则聚焦于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观,网络、电信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2]。并且,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以辅助教学为主,常见形式为: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主题征文、年级大会、班会。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日常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教学过程成效不佳,融合度不足。此外,在课堂教学外的宣传载体(例如展板、横幅、易拉宝、大屏滚动播放警示片、宣传册)包含的思政元素十分匮乏,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课程仍采用考试、论文等传统考评方式,侧重于结果考核,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没有充分打通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3.4 国家安全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评价体系弱

《高等教育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中,明确规定了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职责、权利和义务[6]。然而,有的高校占用了政治理论学习、团课、讲座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合进行,缺乏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布局。目前高校对学生包括国家安全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投入力度远远大于国防教育,许多高校并没有制定应的制度,更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严重缺失相关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考核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这就造成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扰,仅仅完成了各自教育任务,缺乏了相应的评价监督,无法研判二者功能耦合成效。

3.5 国家安全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途径轻创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7],党的二十大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第一要义[8]。“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理应遵循该指导思想,不断在创新理念上下功夫。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理应做好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要考虑到高校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在校期间的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基础课程,同时也要掌握社会层面在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方面的力度,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储备相关方面的知识。然而高校在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疲于应付具体事务,对提升二者协同提质增效的创新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不够。此外,对开展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的前沿性、热定性、总结性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不足,二者功能耦合的长效创新机制亟待构建。否则将与学生多元化安全教育需求渐行渐远,影响思政育人成效[9]。

4 国家安全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建设路径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应牢牢围绕立德树人为目标,结合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并通过教授学生相关专业化的理论实践教育内容,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积累国家权益和安全知识的重要保障。尽管,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已纳入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工作、教学建设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理应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同时进一步提升对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机制的重视程度,把握新形势,推进高校学生教育事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4.1 明确二者融合发展重要性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 《全民国防教育大纲》明确规定了高等院校在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提升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强化责任担当,筑牢国家安全防线。高校应将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建设纳入发展整体规划,列入发展规划、学生工作、教育教学组成部分。因此,增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建设力度,丰富学生国家安全观念和规避风险的技能,将成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进一步规划和建设“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课程教育教学体系,对保证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在校大学生身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仅限于通识课程,多数教材较为陈旧,授课教师也大都忽视两者融合对提升有意识地、更主动地加强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关注和学习,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作用。

4.2 搭建网络化平台实现二者功能耦合

信息化教育时代变革,已从过去传统(面对面交流)的包括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已逐渐过渡为传统+网络(屏幕对屏幕、键盘对键盘)教育的模式,尤其是近三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减少聚集、启动线上教学,居家办公等要求,使得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与教师相互沟通,互相依赖的隐形桥梁。因此,进一步利用网络化信息技术优势,创新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模式,积极建设“互联网+”教育平台、“云平台”系统,设立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专门场地,引进虚拟现实技术,配备体验设施,进行沉浸式教育演练。通过贴近学生现实需求和喜好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技术在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4.3 拓宽二者功能耦合效应时空覆盖度

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不能只重日常化,也要抓好少数关键时期节点的专题教育:离校前,开学返校后、寒暑假、毕业生实习期都是切入主题教育的最佳时机,确保时间维度覆盖度。同时,扩大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空间覆盖度,可在教学楼、实训中心、科研场地、宿舍楼、教工家属楼、办公楼、餐厅、运动场等场地安装宣传栏,特别是利用好一站式社区建设,充分利用课堂教室以外的功能区域,发挥思政育人阵地作用。在校园重点区域安装报警按键、可视对讲、警示灯功能于一体的一键式报警柱,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融入安全防范设施。以此拓宽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功能耦合效应时空覆盖度,打造一项提升学生安全意识、防范技能和知识储备的系统工程,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国家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意识,为构建和谐稳定平安的大环境添砖加瓦。

4.4 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集成提质增效

高校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论述精神,切实根据《高等学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内容,结合当前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情况,认真梳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体系相关汇编材料,有针对性地发至相应教研室,将学习贯彻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列入教学、科研、实践等活动的主体责任落实重要内容,基础教学部或安全教育教研室,实现层层压实责任。此外,高校学生处、教务处及时跟进督导检查,确保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建设体系落实落细、到底到边,同时督促基础教学部、课程教研室将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纳入教学建设及修订工作年度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及考核内容,抓好组织实施,进而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内容被广泛重视。

4.5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学习提质增效

高校教务处、基础教学部或通识教育教研室及各二级学院应组织进行思政教育融入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专题学习。创新培训方法,线上线下相结合,借助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开设的有关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育人的学习培训,学习借鉴安全教育或相关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吸收弄懂好经验好做法,提升国家安全教育和國防教育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同抓齐管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高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协同育人的工作交流会、研修班、经验分享会,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进的氛围,同向同行,进而提升合力育人的效果[2]。通过以上专项学习培训,让广大教师明确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演练的必要性,同时,树立全员参与思想,摒弃只归于辅导员、班主任,或归于军事教学教研室的事,推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的具体化。

4.6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助推提质增效

在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但不限于以下思政元素[6]。例如:爱党爱国。高校大学生时刻牢记目前所处的安全祥和的生活环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每位青年大学生都应对党的忠诚,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再者是爱岗敬业。为了祖国发展要贡献力量,树立国家长治久安的理念,在工作岗位上务必兢兢业业,本分老实,不做有损工作单位的事,做好本职工作,时刻牢记控制、预防、排除及避免意外伤害事件,以维护身体生命安全。牢记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宗旨,服务人民,回报社会,建设祖国。再者是诚信友善,大学生务必做到诚信为本,通过学习有关失信案件、诈骗案件等造成恶劣影响的实施,让青年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不论何时自己对待每个人都要诚信、友善、本分。诚信为立身之本,坚决不做危害他人和国家安全的行为,也要防范诈骗事件,确保自身的财产安全。

4.7提升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者业务能力

大力培养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等方面具备扎实功底,又接受过系统化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培训的教师,从而打破制约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融合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同时高校必须营造业务能力提升平台,举办科研培训、沙龙研讨、集中学习、专题教育等活动,提高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主体负责人业务发展能力,开辟专家化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形成“作风、强素质、提能力、树形象”的目标,强化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主体负责人(例如,辅导员、班主任、安全员、专业任课教师、军事理论任课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其的科研能力,建立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交流,统筹设计,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主题活动,定期组织主体负责人开展系统性学习和专业培训,更新其知识与能力结构,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破解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要激励主体负责人挖掘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功能耦合机制的探索,结合实际工作,及时凝练总结,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5 功能耦合的教学设计以网络安全章节为例

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着力落实双性(显性和隐性)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的协同赋能作用,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后,面对一般性国家安全问题,能够做有解人。本文以网络安全章节为例,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用,重点提及四个环节,为国家安全教育创造新的授课实践形式,让学生记得住,用得上。

第一,以强调网络安全防范隐患问题排查、风险管控为导向,厚植工匠精神于心,提升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理论内容和实际演(训练)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的接受程度。

第二,坚持生命至上观点的入脑入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可通过组织观看有关影像资料,改进传统板书教学缺少画面感的问题。例如,带领学生观看《网络强国》专题片,提高学生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第三,正确认识国家安全主体责任应覆盖全行业领域、全体从业人员的指导意义,国家安全不仅仅是教育部门一线工作者的事,国家安全也不仅仅是从保密工作、军队等行业需要重视的事。可通过案例式教学方法,引进最新的国家安全教育创新案例进行授课,强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创新精神值得学生发扬与探索。

第四,引入实践演(训)练的教学环节。例如:可模拟网络“攻击”对抗,不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网络安全从业人员每天分析查找、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隐患点、绷紧安全弦的状态,并且通过实践演(训)练加深了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体会,还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意识。

6 结语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完善改进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建设路径,形成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机制。本文提出了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提质增效的新路径,对推动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  董晓辉.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8):100-104.

[4]  高寧,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中国大学教学,2020(9):17-22.

[5]  李金霖.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7):93-94,97.

[6]  汪良.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国防意识建构:评《大学生国防教育与军事基础教程》[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10):85.

[7]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2).

[8]  任晓伟.党的二十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的历史地位[J].特区实践与理论,2022(5):16-21.

[9]  李正军,刘欢.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22(7):73-77.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我国国防教育现状探讨
当前国际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高校军事理论课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