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博物馆青铜器展示方式研究

2024-03-16 11:39皮文波
东方收藏 2024年1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与首都博物馆“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两个展览的观察、对比和分析,总结国内博物馆青铜器展示方式的五种类型及其选用的三项原则,旨在为青铜器展览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践行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青铜器展示;展示方式;展示原则

一、研究背景

青铜器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代表着古代礼制,其先进的铸造技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程度,因此青铜器的铭文及其铸造工艺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此背景下,国内青铜器展览往往通过解读器物的文化内涵,介绍它们巧夺天工的铸造技艺,彰显其精美的纹饰,充分展现它们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从而体现器物的功能和社会影响,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的概貌。

2022年7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确立“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1]。为此,在该方针的指导下,需要进一步探寻青铜器展示方式的规律,让博物馆之中的青铜器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在展柜里“活”起来。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国内博物馆青铜器展示方式,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与比较分析法。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回顾国内博物馆的青铜器展示研究,以横向维度的分类方法将现有的青铜器展示研究成果分为三种类型。研究中所涉及文献是国内公开发表的“青铜器展示”研究相关成果,来源以“青铜器展示”“青铜器展览”为关键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平台(中国知网CNKI)主题筛选出的22篇研究论文(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时间跨度从1982年至2023年)。其次,在2023年7月,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整理、分析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与首都博物馆“燕地青铜器精品艺术展”中的青铜器展示方式。此外,研究还用到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展览之间展示方式的异同、展示方式与展览性质组合的差异,建立相应的逻辑关系,从而寻找出内在联系。

三、国内博物馆青铜器展示研究横向分析

(一)青铜器展览策划与实践回顾

青铜器展览策划与实践回顾是现有青铜器展示研究的主要类型,最早是关于青铜器展览展品拣选的探讨,并未涉及展示[2]。在此类研究中,作者通常是展览参与人员,研究目的在于推广青铜器展览策划的经验与探讨展览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黄艳萍从光线设计、空间氛围营造、场景设计、展柜设计、色彩设计、版面设计出发,回顾“江西古代青铜器展览”专题馆的展示设计分析[3]。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陈亮介绍“止戈为武两周青铜兵器与军事文化展”的展览思路和视角[4],并在《“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策展实践》一文中详细解释了该展览的五大亮点[5]。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李琪、万琳以该院“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为例,探索如何做好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原创性临展策划[6]。

(二)案例解读与理论分析

在这种类型中,研究者以他者的角度,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青铜器展示进行理论研究。吉林大学蔡静野通过对中国青铜器器物价值的考察以及大量国内外展示案例的解读,解析有关青铜器陈展的陈列理念、展示手法[7]。浙江大学段美琳提出,陶瓷器、青铜器等可移动文物的展示需要思考熟悉度对观众记忆的影响,合理运用各类设计方法和媒介手段,吸引观众注意,增强其记忆[8]。南京大学蔡述亮在初步阐述出土青铜器展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可从青铜器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分别展示青铜器的形态和铭文、铸造方法与流程、纹饰,以说明当时的社会状态[9]。

(三)青铜器展示应用研究

青铜器展示应用研究是在近年来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应用基础上诞生的新的研究方向,大多聚焦在青铜器数字化应用技术方面。西北大学喻鹏飞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对青铜器展示的优化作用,并为此设计了一个“口袋博物馆”的应用软件[10]。北京师范大学陈一萌等对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铜博物馆的青铜器数字化展示水平进行调研评估,关注其新媒体矩阵宣传中的“大众化参与”与 VR、动画技术应用下的“活态化传承”,总结优势与不足,提出科学可行、切实有效的普适性优化策略[11]。

综上所述,现有青铜器展示相关研究偏向于经验推广与展览策划问题的探讨,陈展形式的总结也以宏观分析为主,青铜器展示方式的总结与分析有待补充。

四、国内博物馆青铜器展示方式总结和分析

(一)“古代中國基本陈列”中青铜器展示方式的总结和分析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的夏商和西周、春秋战国两个展厅里展出了多种重要的古代青铜器。根据观察,展厅中青铜器均以展柜形式展出,展柜类型以通柜、独立展柜为主,小部分是壁嵌式展柜。根据文物所处的空间位置,将其青铜器展示方式分为平放展示、斜面展示、悬空展示与复原展示四种类型,在此就 平放展示、斜面展示、悬空展示进行详述。

1.平放展示(图1),是指将青铜器水平放置在展柜内直接展示。形式简单,但需要考虑观众观看的舒适度和器物的类型与大小,判断是否需要台座辅助。

2.斜面展示(图2),是将青铜器倾斜一定角度向观众展示,以便于观众欣赏。特殊形制的器物可能还会以曲面的形式展示。斜面角度以便于观赏为原则,台座与支架可根据器物形制定制。

3.悬空展示(图3),是使用支架将青铜器支撑起来展示。器物本体未直接接触展柜内的底座或者台座,一般用于不适合使用平放或者斜面展示的器物。

此外,铭文也是青铜器展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铭文的展示方式有多种类型:第一,展签上印释文,展柜墙上贴铭文拓印;第二,将拓印与释文设计在展签上;第三,将拓印与释文设计在展签上,同时张贴铭文拓印背景板;第四,将释文与拓印均以背景板形式展示;第五,展签旁边另贴一块释文。

总体而言,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的青铜器展示方式与其展览目的相符,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先民智慧和历史进程,也体现出了大国重器的磅礴气势。

(二)“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中青铜器展示方式的总结和分析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反映燕国青铜器的文化面貌为主线,从多方面展示了北京地区古代灿烂的青铜艺术和工匠们高超精湛的技艺[12]。“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与“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在青铜器展示方式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显著的不同。相似之处在于两个展览均采用平放、斜面与悬空三种展示方式,辅助设施都是台座与支架。不同之处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展柜选择不一样。首都博物馆“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以壁嵌式展柜和独立展柜展示为主,壁嵌式展柜是单面展示柜,配合定制磨砂亚克力制作的台座和透明亚克力制作的支架(图4),营造历史与现代相融的氛围。

第二,展示方式上增加了仿制品的非展柜展示。首都博物馆在展厅中展示了三件仿制品,并将仿制品腾挪至展柜之外,呈现在观众眼前,观众可以触摸和感受。

第三,展柜内采用了较少见的多层次展示方式(图5),多件器物在同一展柜内纵深展示,有别于仓储式展示。这既节省了展厅空间,又使得展柜内的文物更富有层次感,利于展览叙事。

此外,“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中仿制品文物还使用盲文展签,视障人士可通过盲文了解文物信息。

五、青铜器展示方式的选用原则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和首都博物馆“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所总结出的青铜器展示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展览的性质可以进一步提炼出青铜器展示方式的选用原则。

(一)展柜类型的选择需考虑展厅的空间条件

两个展览中用到的展柜类型有独立展柜、通柜、壁嵌式展柜、环形展柜和无展柜五种类型。展柜类型选择应首先考虑到展厅的空间条件是否允许,比如“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使用壁嵌式展柜和环形展柜,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是该展览处于首都博物馆的圆形展厅4层,展览实施受到圆形空间的限制,选择这种类型展柜可以拓展展厅内的有效使用空间,使得展厅动线更为灵活。“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则选择独立柜与通柜,与其展示空间充裕不无关系,在此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更多观众同时参观成为展览设计考虑的首要因素。

(二)辅助设施的材质要与展览主题保持一致

青铜器展示的辅助设施包含台座和支架。两个展览中的台座与支架风格的选择有着显著的差别,这是由于两个展览的主题差异导致的展览设计风格不一致。“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是以青铜器为见证的古代通史陈列,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的发展状况;“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则欲以青铜器文化面貌为主线,多方面展示青铜艺术。因此,“古代中国基本陈列”需要表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体现青铜器作为国之重器的重要属性,台座与支架会选择更为古朴的木质材质;“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突出的是青铜器的审美价值,故而采用现代感气息的亚克力台座与支架。

(三)展示方式的选用要兼顾展览内容与器物属性

在陈列展览中,内容与形式不是简单的主次问题,而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共同服务于展览的主题、目的和效果[13]。文物属于展示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展示方式的运用必然要考虑文物在展览内容中的作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仅出现过一次的编钟复原陈列(图6),就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当前的展示内容。此外,展示方式的选用还需要考虑器物大小、重量等基本属性,四羊方尊、后母戊鼎、虢季子白青铜盘等重器就只适合平放展示;数量众多的钱币,斜面展示更便于观众观赏。而“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的器物形制较小,又要突出其艺术性,使用支架悬空展示和多层次展示两种方法也较为适合。

六、结语

青铜器展示方式的五种类型及其三项选用原则,是本研究的最终成果。在青铜器展览的设计与实施中,可以遵循相应原则,选用恰当的展示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群.准确把握和认真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EB/OL].[2023.1.5]/[2023.6.26].http://www.ncha.gov.cn/art/2023/1/5/art_722_178973.html?eqid=87b6647600037fa40000000364366517.

[2]程长新,张先得.历尽沧桑 重放光华——北京市拣选古代青铜器展览简记[J].文物,1982(09):24-33.

[3]黄艳萍.让古代青铜艺术熠熠生辉──赣博新馆展览《江西古代青铜器》陈列设计构思[J].南方文物,1998(04):109-110.

[4]陈亮.拓展与创新:展览的多样性呈现——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为例[J].东南文化,2019(S1):111-114.

[5]陈亮.“宅兹中国——寶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策展实践 [J].中国博物馆,2021(01):59-63.

[6]李琪,万琳.对考古遗址类博物馆原创性临展策划的实践与思考——“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策展回顾[J].中国博物馆,2022(01):62-66.

[7]蔡静野.浅析青铜器展示的相关问题[D].吉林大学,2007.

[8]段美琳.情景记忆下陶瓷器和青铜器的展示研究[D].浙江大学,2018.

[9]蔡述亮.关于出土文物展示的初步研究——以出土陶器、玉器、青铜器的展示为例[D].南京大学,2011.

[10]喻鹏飞.西周青铜器数字化的AR展示研究[D].西北大学,2020.

[11]陈一萌,连梦媛,闫彤等.博物馆藏青铜器数字化展示调查分析——以山西博物院和山西青铜博物馆为中心[J].博物馆管理,2023(01):44-61.

[12]首都博物馆: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EB/OL].[2023-08-13].https://www.capitalmuseum.org.cn/zlxx/content/2005-12/19/content_23285.htm.

[13]段勇.当代中国博物馆[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

皮文波(1988—),男,汉族,广东深圳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究方向:博物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