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建设绿美乡村

2024-03-15 13:47江镕陈莹
环境 2024年1期
关键词:凤凰山广东省科普

江镕 陈莹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出“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推动黑臭水体治理向全县域拓展。”“分类发展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休闲旅游、历史文化、绿色低碳等特色镇,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以及“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近年来,特别是2023年以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通过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开展生态示范创建以及对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命名,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治理水体 村貌焕然一新

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生态与土壤处处长朱经发介绍,为落实“百千万工程”工作任务、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省级技术团队开展现场调研指导并及时反馈问题,推动各地加快整治进度并对反馈问题开展整改。

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境内的三茄涌,就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一个典型。三茄涌(沙头)全长821米,其中黑臭段长约510米,黑臭水域面积约为5100平方米,涉及东升坊和沙路坊常住人口约2000人。

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三茄涌(沙头)存在氨氮、溶解氧超标,属典型的黑臭水体。经研判,三茄涌(沙头)水体发黑发臭主要是由于生活污水长期直排河涌以及河涌底泥淤积导致。夏天丰水期,河底积聚的大量污染物漂浮至水面,冬季枯水期则是底泥裸露,臭气弥漫,严重影响人居环境,附近居民的意见较大,亟需治理。

为此,顺德区践行“流域规划、综合治理、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坚持“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动力、水景观、水管理”六位一体的工作方针,按照“四先四后”的系统治水新方法论,开展三茄涌(沙头)黑臭水体治理。

据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具体的治理工作中,他们先摸排后设计,全面摸清河岸违建、排口分布、河涌淤积等情况及与周边水环境的联系,采取“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的治理措施;先清岸后建设,先将河涌岸线整齐归一,后推进治水工程;先试点后推广,将三茄涌(沙头)黑臭水体治理作为试点工程,为下阶段全面铺开黑臭水体治理积累经验;先治水后治城,在完成治理后,进一步提升沙头社区人居环境,谋求高质量发展。

在治理技术路线上,工程先是控源截污,均安镇首先完成三茄涌截污管网建设,对上下游沿岸以及周边的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输送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同步扩建均安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由2万吨/天扩建至4万吨/天。在推进三茄涌(沙头)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同步铺开了仓门社区乐胜围涌综合整治工程,系统解决了片区黑臭水体问题。

之后均安镇又开展沙头社区河道清淤工程,清淤长度约500米,深度约0.5米,清淤量约1400立方米。清淤后,增大了河涌的过流断面。

接下来沙头社区又开展生态修复,结合人居环境完成美岸建设,在河涌上增设生态浮岛,并配套种植风车草、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修复了三茄涌(沙头)水生态。

最后,为巩固治理成效,均安镇将三茄涌(沙头)后续深化治理措施纳入中顺大围及南沙围水体综合整治工程,通过联围排查、整治等工作对三茄涌流域及其周边片区排水系统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

经过系列整治,三茄涌(沙头)治理后的水质已优于农村黑臭水体判定标准限值,消除黑臭现象。

“2023年,在以往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重点在汕头、阳江试点组织开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监管。”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生态与土壤处副处长江萍向笔者介绍说。

江萍说,在治污攻坚场上,卫星遥感监测是一种适宜于大范围、可快速响应、客观准确的现代化监测技术手段,已经在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管执法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卫星遥感可根据生态环境监管需求主动发现污染问题。对不确定的问题,可再进行现场核实、解决问题,让污染无所遁形。

现在我们还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对农村黑臭水体进行鉴别,了解地区、市县黑臭水体的分布、面积以及大概的污染程度,也有助于为更好地解决基层地区人手不足的问题。

据朱经发介绍,经过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和各地、各相关部门的持续努力,2023年,全省新增完成整治省级以上农村黑臭水体67个,年度任务完成率达到78.8%,近期已联合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启动2023年度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成效评估。

生态创建 守好绿水青山

2023年10月,在第十一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广州市从化区、广州市增城区、汕头市澄海区、梅州市平远县、清远市连州市5个县区荣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韶关市仁化县、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2个区县被命名为第七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功创建正是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积极落实“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优秀成绩体现。

2022年12月印发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提出“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成果,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也提出“改造提升旧民居、舊街巷,突出岭南特色、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因地制宜建设美丽街区,打造一批辨识度高、别具特色的网红地、打卡点。”

据朱经发介绍,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截至2023年11月底,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已在省内新增完成环境整治行政村1205个,达到全省“十四五”目标的89.7%。

人居环境整治直接带动了一批“辨识度高、别具特色的网红地、打卡点”的诞生,在广州市从化区和增城区,很多景点已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热门选择。

但喧闹过后,类似地域也清楚看到自身发展存在的痛点和短板——地处山区远离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资金投入依然存在不足……

为此,近年来广州北部山区积极行动,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在促进乡村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也在帮助当地农民拓宽增收渠道。

据广州市从化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文虹介绍,从化区通过积极创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谋划生态环境导向EOD模式项目,持续扩大以广州国家版本馆、从都国际会议中心、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世界生态设计小镇为支撑的环流溪河生态价值圈效应,加快打造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走出具有广州超大城市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从化区以绿美从化生态建设为抓手,精心守护好全市1/4的国土面积、47%的林地面积、48%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55%的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张文虹说。

而广州市增城区也积极探索以绿色生态资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整合串联起北部山区田园、山林、温泉、文化等资源,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

增城区推动派潭镇建设具有岭南风情、广府韵味的“广东乌镇”,在正果镇打造“文化古镇,绿美山城”品牌,小楼镇打造“仙姑故里、小楼人家”文化品牌。此外,增城区积极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森林+”新业态,构建现代农林产业体系。增城区副区长张英智介绍说,“接下来,增城区还将以东部中心建设为主抓手,牵引带动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為更好促进广州市整体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广州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2023年12月31日,广州市印发《关于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支持北部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35年,北部山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平衡,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更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广州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样板。”

十年磨一剑,期待经过持续努力提升,这些拥有良好自然禀赋的区域,确实都能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样板。

环境教育 科普春风化雨

2023年12月28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命名工作的通知》,命名36家单位为2023年“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这其中就包括广东潮安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而就在7天前,潮州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刚刚在潮安区凤凰镇召开。

再向前追溯,2023年11月15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110个典型镇名单正式印发,潮安区凤凰镇也赫然在列。

一个此前似乎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为何一下子能焕发出如此引人注目的光彩?凤凰镇厚植的绿色底色功不可没。

2023年12月21日现场会当天,与会人员首先来到凤凰镇棋盘生态茶园进行现场考察。这座生态茶园占地200亩,遵循生态理念打造,立足原有茶园机耕路和溪流走势,保留原天然山系、水系、植系,因地制宜建设出一个集停车休憩、茶园观光、文化展示、研学体验、农产品展示售卖等于一体的“茶文旅综合体”。

身处其中大家深切感到,以生态特色带动绿色经济发展,凤凰镇确实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又充满活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方面,凤凰山保护区和林场通过“科普+”模式,每年定期举办采茶节、杨梅节,吸引市民参加科普研学活动,带动当地无害化水果、茶叶及蜂蜜等多种农产品销售,增加群众收入,也使凤凰镇成为近年来人气逐渐上升的网红打卡地;另一方面,通过举办茶叶种植、果树种植科普讲座,提升农户种茶制茶水平,走差异化有机茶产业发展之路,使当地茶叶销售价格较以往提升了10%~20%。

而整个凤凰镇通过“政府+村集体+公司+村民”的形式,全面推进茶文旅融合模式,直接带动100余名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茶产业收益年增长15%,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让当地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到访,也吸引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来此安家。据调查,凤凰山保护区现有野生维管束植物达到1544种、陆栖脊椎动物达到250种。

“通过红外相机,我们在2021年8月份发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的种群分布,这也说明我们辖区内是有一定数量的中华穿山甲的。”凤凰山保护区副主任叶培昭介绍说。

为了呼吁更多的人重视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保护,2023年8月,凤凰山保护区正式发布主题IP形象穿山甲“小川”,这也是全国首个发布的穿山甲主题IP形象。

叶培昭说,发布中华穿山甲主题形象“小川”,有助于让生动拟人化的穿山甲形象贯穿于宣教系列活动产品中,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走进保护区科普宣教室,以“小川”形象为主打的宣教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沿着“凤凰山自然探秘之旅”主题科普步道行走,又可以将凤凰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

据叶培昭介绍,凤凰山保护区正努力打造成为粤东甚至全省最具特色的综合性科普示范基地之一,在2023年被命名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之前,凤凰山保护区已在2021年被评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2022年被评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我们主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相结合,积极做好宣传科普宣教工作,举办多样化科普自然教育活动。‘请进来主要包括举办以亲子家庭为主要对象的走进凤凰山保护区、举办创卫徒步活动等多样化的科普教育活动;‘走出去则包括承办2022年第三届粤港澳自然教育季(粤东分场)暨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系列公益活动,联合潮州市青少年宫开展多样化、品牌化的自然教育活动等,进而带动整个粤东的环境教育水平有所提升。”

猜你喜欢
凤凰山广东省科普
在凤凰山上
科普达人养成记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凤凰山
凤凰山歌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
凤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