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募配穴温针灸法联合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2024-03-14 06:12朱莲芳聂冬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健脾菌群针灸

朱莲芳 聂冬平

(1.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西 兴国 342400;2.江西省兴国县妇幼保健院小儿内科,江西 兴国 342400)

慢性小儿腹泻多见于3 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与肠道菌群紊乱、免疫力低下等因素相关。临床对该病使用西药做常规处理,但有部分小儿治疗效果欠佳,病情长久得不到有效控制,且有反复倾向。婴幼儿免疫系统还在发育阶段,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弱,临床实践证实[1],慢性小儿腹泻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医学研究者们迫切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将慢性小儿腹泻归纳为“小儿泄泻”,与脾胃虚弱相关。中医学治疗“小儿泄泻”经验丰富,常用方法有温针灸及口服健脾止泻汤,均效果显著。目前关于俞募配穴温针灸法联合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小儿腹泻的研究较少,尤其是该方法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故本研究选择2020 年6 月—2022 年3月江西省兴国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50例患儿,进行俞募配穴温针灸法联合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20 年6 月—2022 年3 月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50例慢性腹泻患儿,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5 例。观察组男12 例,女13 例;月龄6~24 个月,平均月龄(10.56±1.56)个月;病程2~18 周,平均病程(8.56±0.68)周;喂养方法:纯母乳11 例,混合喂养8 例,人工喂养6 例。参照组男15 例,女10 例;月龄6~24 个月,平均月龄(10.53±1.53)个月;病程2~18 周,平均病程(8.49±0.64)周;喂养方法:纯母乳12例,混合喂养10例,人工喂养3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2)发病后未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3)每天排便频率超过4 次,观察大便为水样或蛋花样;(4)无脱水情况;(5)患儿近亲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营养不良者;(2)有药物过敏者;(3)有严重传染性疾病者;(4)合并代谢性疾病或胃肠道畸形等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俞募配穴温针灸法联合健脾止泻汤治疗,参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

1.3.1 观察组(1)俞募配穴温针灸法。取穴:天枢+大肠俞搭配,中脘+胃俞搭配,章门+脾俞搭配,石门+三焦俞搭配。操作方法:指导患儿取仰卧位,对应穴位做常规消毒,毫针直刺15 mm,待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并保持30 s;取直径约1 cm 的帽状艾炷放在针柄上方,点燃艾炷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烫伤,温针时间30 min;随后协助患儿转换体位为俯卧位,按照上述操作对背俞穴进行温针灸治疗。每2 d 治疗1 次,持续治疗10 d。(2)健脾止泻汤。组方:茯苓、薏苡仁各12 g,麸炒山药10 g,党参、白术各8 g,炒白扁豆6 g,甘草5 g。患儿若伴有呕吐症状,在上述药方的基础上加入法半夏5 g,竹茹3 g;若伴有湿热症状,在上述药方中加入黄连、葛根各3 g;若腹泻不停,在上述药方中加入补骨脂、肉豆蔻各3 g。日1剂,水煎煮留200 mL药汁,每天2次,分别于早晚餐后30 min服用,治疗2周。

1.3.2 参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7,规格:每袋1 g)冲服,按照月龄给予使用剂量,6~11个月患儿,每次口服1 g,每天3 次;12~24 个月患儿,每次口服2 g,每天3次。持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1)记录两组患儿大便异常、发热、呕吐、腹痛的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2)经免疫比浊法检测患儿治疗前、治疗2 周后免疫功能,主要指标有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3)取2 g 患儿新鲜大便,检测大便内微生物总DNA,建立DNA 文库,通过NDAMAN 软件拼接测序结果,取得基因框架,同时预测代表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将冗余去除。随后与肠道菌群数据库展开序列对比,将肠道菌群种类与结构进行区分,并比较其数量。

1.5 统计学方法以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大便异常、发热、呕吐以及腹痛的症状缓解时间较参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腹泻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 s,d)

表1 两组慢性腹泻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 s,d)

组别参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25 25大便异常缓解时间3.26±0.65 2.84±0.54 2.485 0.017发热缓解时间3.45±0.62 3.02±0.57 2.553 0.014呕吐缓解时间3.15±0.54 2.84±0.30 2.509 0.016腹痛缓解时间2.68±0.63 2.03±0.54 3.917<0.05

2.2 两组患儿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IgA、IgM、IgG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M、IgG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腹泻患儿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 s,g/L)

表2 两组慢性腹泻患儿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 s,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参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25 25 IgA治疗前0.36±0.16 0.33±0.14 0.706 0.484治疗后0.42±0.201)0.58±0.231)2.625 0.012 IgM治疗前0.62±0.26 0.60±0.24 0.283 0.779治疗后0.68±0.281)0.89±0.371)2.263 0.028 IgG治疗前5.26±0.89 5.22±0.76 0.171 0.865治疗后6.66±0.871)7.26±1.021)2.238 0.030

2.3 两组患儿治疗后肠道微生物数量变化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肠道微生物数量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肠杆菌属、肠球菌属肠道微生物数量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慢性腹泻患儿治疗后肠道微生物数量变化比较 (± s,CFU/g)

表3 两组慢性腹泻患儿治疗后肠道微生物数量变化比较 (± s,CFU/g)

组别参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25 25双歧杆菌属8.26±1.23 9.56±1.38 3.516 0.001乳杆菌属7.56±1.11 8.64±1.28 3.187 0.003大肠杆菌属7.26±1.17 6.41±1.08 2.669 0.010肠球菌属7.56±1.16 6.74±1.10 2.565 0.014

3 讨论

慢性小儿腹泻是一种多病源、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慢性消化道疾病,及时治疗对患儿健康十分重要。现阶段无针对慢性小儿腹泻的特效药物,因此探索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对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微生态至关重要。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可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繁殖,从而有效保护肠道。但该药物在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成效不突出,距离理想疗效还有差距[2]。中医认为小儿泄泻的发病部位在脾胃,病因病机为外邪侵入、饮食内伤及脾胃虚弱,导致脾虚湿盛,病情久停不去;体虚脾弱,运化不灵,清浊合流,从而导致泄泻[3]。中医在治疗小儿泄泻方面经验丰富,本文重点探讨俞募配穴温针灸法联合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小儿腹泻的效果。

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大便异常、发热、呕吐以及腹痛症状缓解的时间较参照组短(P<0.05),这是由于健脾止泻汤具有十分良好的理气健脾、祛湿止泻的功效,且根据患儿具体症状灵活加减药物,标本兼治,因此可快速缓解患儿症状。联合俞募配穴温针灸治疗,针刺脾、胃和大肠对应的背俞穴,有助于调节内脏功能,联合其相应的募穴发挥补胃益脾、温中止泻的效果。针刺天枢穴有助于调节不同节段的肠运动;天枢穴与大肠俞配合使用缓解腹痛、腹胀及腹泻的作用显著,可改善肠道内环境,预防腹胀、恶心等症状加重,还能够提升患儿免疫功能。本研究显示,在治疗2 周后,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IgA、IgM、IgG 水平明显升高(P<0.05)。这可能是因为健脾止泻汤具有祛湿止泻、调理脾胃之效,有利于增强患儿免疫力。究其原因,药方中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助于调节脾胃消化与吸收;白术发挥燥湿利水的功效,治疗泄泻效果明显;甘草在诸药中发挥调和之效,减少药性的强烈反应;党参发挥益气健脾的功效,促使胃肠激素分泌得以调整,有利于胃黏膜修复,从而提高患儿免疫力;薏苡仁具有化湿补脾、涩肠止泻的效果。各药物共同使用,能全面提升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患儿抗病毒能力[4]。此外,健脾止泻汤还可增加患儿肠道微生态优势菌群数量。因小儿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环境感染,加上胃肠道内部环境修复能力差,一旦有病毒入侵,肠道微生态菌群的结构也随之变化,肠道内优势菌群减少,有害菌群增多,从而影响肠道功能。学者田志丽[5]的研究提示,艾炷具有激活补体、提升抗菌能力的作用;温针灸能够使得患儿局部皮肤温度增高,加快血液循环,有效增强抵抗力,从而促使胃肠蠕动,利于肠道菌群恢复;针刺俞募配穴能够减轻患儿腹痛,改善胃纳差,从而强化患儿的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肠道菌群恢复。

综上所述,俞募配穴温针灸法联合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小儿腹泻,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有利于免疫功能提高,促使肠道菌群数量恢复,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健脾菌群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