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肠粘连临床观察

2024-03-14 06:1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药灸肠粘连血府逐瘀汤

张 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1)

术后肠粘连是手术过程中止血不良、肠浆膜长时间暴露、感染、异物刺激等导致肠袢与肠壁或其他组织器官之间、肠袢与肠袢之间出现的不正常黏附[1],临床可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排气不畅等。肠粘连为腹部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90%,且有60%~70%会引起粘连性肠梗阻(AIO)[2]。除此之外,还可能导致不孕症、慢性腹痛等,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迄今为止,术后肠粘连的治疗仍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西医临床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采用调理饮食、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抗感染、解痉止痛药等进行对症处理[3,4]。但药物多有明显不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虽有一定疗效但往往不够理想。

中医认为术后肠粘连当属“腹痛”“关格”“腹胀”“久咳”等范畴,一般因手术损及血脉,耗伤正气,离经之血蓄而成瘀,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5],不通则痛。所以,中医多以活血化瘀为治则,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及灌肠、中药外敷和理疗、针刺等多种特色疗法,取得了公认的良好效果[3],也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主要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隔药灸在术后肠粘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20年10 月—2021 年9 月收治的术后肠粘连患者12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1 例,男36 例,女25 例;年龄20~70 岁,平均年龄(48.26±4.83)岁;病程3~7 d,平均病程(4.73±0.35)d;手术类型:胆囊切除术23 例,阑尾炎切除术18 例,腹股沟疝修补术9 例,胃切除手术6 例,盆腔手术5 例;手术方式:开腹手术23 例,腹腔镜手术38 例。试验组61 例,男34例,女27 例;年龄21~68 岁,平均年龄(47.88±4.56)岁;病程4~7 d,平均病程(4.82±0.41)d;手术类型:胆囊切除术21 例,阑尾炎切除术20 例,腹股沟疝修补术11 例,胃切除手术5 例,盆腔手术4 例;手术方式:开腹手术21 例,腹腔镜手术40 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肠粘连诊断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6]中的标准,且经立位腹部X线、B 超、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检查确诊;(2)符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7]中的气滞血瘀证的中医诊断标准;(3)有腹部手术史,年龄20~70岁;(4)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5)患者自愿配合研究,充分了解相关研究内容,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感染、缺血等非手术原因引起的肠粘连;(2)合并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者;(3)伴完全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及其他急腹症等需手术治疗者;(4)合并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基础疾病者;(5)合并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6)妊娠期、哺乳期女性;(7)对研究中使用到的药物过敏者;(8)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禁暴饮暴食,忌油腻、刺激食物,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感染、胃肠减压、补液等常规对症处理;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7,规格:每片5 mg)口服,每次5 mg,每日3 次;给予颠茄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2020425,规格:每片10 mg)口服,每次10 mg,每日3次。治疗3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1)血府逐瘀汤加味组方:桃仁12 g,当归9 g,红花9 g,牛膝9 g,生地黄9 g,大黄9 g,甘草6 g,枳壳6 g,赤芍6 g,桔梗4.5 g,川芎4.5 g,柴胡3 g。腹痛严重者,加延胡索9 g,白芷9 g;瘀血明显者,加水蛭10 g,鳖甲10 g。每日1 剂,口服,采用煎药机煎取300 mL,每日2 次,每次150 mL。(2)隔药灸的药饼成分:等量乳香、没药、草乌、川芎、公丁香、土鳖虫,粉碎,加醋调糊,制成药饼(厚0.4 cm、直径2.5 cm)放置于天应穴上,于药饼上放置圆锥形艾炷(高2.5 cm、底部直径2 cm、重2 g 左右),点燃施灸,以患者皮肤红润且不起泡为度,每日1 次,每次3壮。治疗3 周。

1.4 观察指标(1)腹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三个方面,对患者的腹痛程度进行评估。

(2)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疗效进行判定。临床痊愈:患者腹胀、腹痛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排气、排便正常,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显效:患者无腹痛,腹胀程度明显下降,排气、排便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明显好转;有效:患者腹胀、腹痛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排气、排便情况好转,影像学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患者腹胀、腹痛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炎性细胞因子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检测: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静置后以3500 r/min 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离心半径3 cm),采用Elx808 型全自动酶标仪(美国BioTek)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谷氨酰胺(GLN)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6%(55/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77%(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腹痛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后,试验组PRI、VAS、PP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粘连患者腹痛程度评分比较 (± s,分)

表2 两组肠粘连患者腹痛程度评分比较 (± 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PPI评分2.49±0.32 1.53±0.181)2.53±0.36 0.87±0.091)2)组别对照组例数61试验组6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RI评分2.04±0.27 1.48±0.161)1.99±0.22 0.93±0.101)2)VAS评分6.34±0.73 2.09±0.311)6.51±0.64 1.24±0.131)2)

2.3 两组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试验组血清TNF-α、IL-1 及IL-6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肠粘连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s)

表3 两组肠粘连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IL-6/(pg/mL)94.63±16.27 43.27±5.491)93.88±14.75 29.74±4.111)2)组别对照组例数61试验组6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NF-α/(pg/mL)90.63±14.73 52.38±6.971)91.39±15.64 38.27±5.021)2)IL-1/(ng/L)124.66±18.52 89.37±10.351)123.84±17.46 54.03±8.731)2)

2.4 两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后,试验组血清D-乳酸、DAO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GLN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 s)

表4 两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比较 (±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GLN/(mmol/L)446.37±42.18 509.24±49.861)445.28±40.93 581.49±53.821)2)组别对照组例数61试验组61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D-乳酸/(μmol/L)0.36±0.05 0.21±0.031)0.30±0.07 0.13±0.021)2)DAO/(U/L)13.08±1.28 7.11±0.841)12.89±1.32 4.57±0.531)2)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术后肠粘连病位在六腑之大肠,手术操作为人为的金刃伤,可直接损伤血脉、脏腑,大伤元气,离经之血溢于脉外,蓄于腹内而成瘀,阻于脏腑经络,妨碍气血运行,肠腑气机不畅,血脉不通,则见腹痛;气滞于肠内,清气无以上升,浊气无以下降,故而腹胀;肠道阻塞,传导失司,气机不降,胃气上逆可致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见,该病的主要病机乃气滞血瘀,治疗当注重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等。

血府逐瘀汤为常用理血剂,来源于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可以治疗血瘀气滞引起的多种疾病[9]。方中桃仁有破血化瘀、行滞润肠之效,红花能活血祛瘀而止痛,二者同为君药。川芎可活血通经、行气止痛,赤芍擅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牛膝能化瘀通经并引血下行,三者可助君药活血化瘀止痛,同为臣药。当归可养血活血;生地黄可凉血养阴生津;枳壳可破气行滞,桔梗可宣散肺气,二药升降相依,行气除滞;柴胡可升举阳气、疏肝解郁而理气行滞,俾血随气行,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桔梗载药上行,同为使药。全方升降兼顾,活血与行气同施,养血与祛瘀相伍,使滞气行、瘀血去,诸症随之而愈。本研究于血府逐瘀汤内加用大黄,更增通腑逐瘀之效。此外,针对腹痛严重者,加用白芷及“理一身上下诸痛”的延胡索,可行气活血止痛;针对瘀血明显者,加用水蛭、鳖甲,可破血祛瘀、散结止痛。已有临床研究[10]将血府逐瘀汤用于术后肠粘连性腹痛的辅助治疗,并取得了肯定的效果。

隔药灸是将中药和艾灸相结合的中医特色疗法,属于透皮给药的一种。药物借助艾灸的温热之力直接作用于腧穴,可增强渗透吸收及对穴位的刺激,提高治疗效果[11]。药饼中的乳香、没药有调气活血定痛之效,草乌擅温经止痛,川芎能活血通经、行气止痛,公丁香能温中降逆、行气止痛,土鳖虫则可破血逐瘀止痛,全方有良好的化瘀止痛之效。天应穴也就是阿是穴,可视为疾病的特殊反应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云其“灸刺皆验”,即对其进行刺激有调节局部经络气血、行气止痛之效。有研究[12]采用隔药灸神阙八阵穴的方法对AIO 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研究经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的术后肠粘连患者,腹痛相关PRI、VAS、PPI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同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术后肠粘连患者的腹痛症状,效果确切。在术后肠粘连的发病过程及发展中,胃肠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等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TNF-α 为腹腔粘连形成的一种标记物[13]。本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及IL-6水平更低,肠黏膜屏障相关指标D-乳酸、DAO 水平低,而GLN 水平更高,表明该疗法可明显降低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加速肠道屏障恢复,这可能是其有效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

总而言之,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术后肠粘连,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腹痛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药灸肠粘连血府逐瘀汤
孙岚云基于补肾活血法针药灸并用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
针刺联合隔药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隔药灸脐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瑶医神火灸结合综合康复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肠粘连的围术期指标观察
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粘连53例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