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知道 “时差” 概念吗

2024-03-04 03:13豆子
读者 2024年5期
关键词:耶律楚材托勒密西征

豆子

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二月初一和五月初一,他们居然在寻思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天空的西南方向看见了小小的月牙。

这个小小的月牙,似乎意味着传统历法的崩塌。按道理,每月初一,天上是不该有月牙的,这是自古以来的经验,从没有出现过差错。如今,月牙却在天上安静地挂着,这到底是为什么?

成吉思汗让太史令把这个现象记录下来,也就搁置不管了。可是,大臣耶律楚材格外较真,他认为,这绝对不是偶然现象。果然,更加古怪的事情发生了。依据《大明历》(一种阴阳历,由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创制)推算,十五日子正(夜里十二时)天上会有月食出现。可是,这回才到亥初(夜里九时许),月食就出现了。

耶律楚材精通治国之道,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释老、医卜之说,博学到惊人的程度。之前,太史令利用《大明历》预测月食出现的时间,准确度已比较高,可还不够精确。经过耶律楚材的修正,误差变得极小。靠改进的算法,耶律楚材成功预测出好几次月食。可这一回,他却栽在了寻思干的异象上。

这么大的误差,他也是头一回见。耶律楚材决定搞清楚其中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得出结论:寻思干的时间和中原的时间不一样!

具体来讲,当中原的时间是子正的时候,寻思干才到亥初。寻思干的时间永远比中原的慢三小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叫作“里差”(因地理经度产生的地方时改正因子)。

很多书都将“里差”的发现归于耶律楚材,毕竟这个概念是由他详细阐释的。然而耶律楚材没有贪功,在奏本中,他明确说“里差”并不是他率先发现的。这个概念早在唐代就被一行和尚提出了,只不过时隔太久,渐渐被人遗忘。

《西征庚午元历》记录了耶律楚材计算里差的方法。依据这个方法,将里差的因素考虑进去,再去算天象就比较准确了。不管是中原还是西域,东瀛还是拜占庭,数万里的距离,都可以做到几无误差。

有人认为,耶律楚材极有可能知道大地是球形的,所以才会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和计算方式。地圆说并非只有古希腊的学者提出过,但能被广泛认可并在后来得到深入研究的,以古希腊学说为首。和张衡同时代的古希腊学者托勒密有一部著作叫《地理学指南》。在书中,他以地圆说、地心说为基础,用经纬网的方式标出了地球上的数千个地点,其中东部有个叫赛里斯(Seres)的国家,实为中国。

托勒密的学说在黑暗的中世纪被销毁过,后来经由阿拉伯文明的反向传播,才被欧洲人拾了起来。西方的星历表,基本都是通过他的理论推算出来的。但托勒密地图中也存在许多错误,比如在一幅15世纪绘制的托勒密地图中,寻思干和开封之间的距离被夸大了1.4倍左右。

耶律楚材创设里差公式时,可能参考了托勒密地图。当时他可能拿到了流传于阿拉伯世界的托勒密地图复制本。

然而《西征庚午元历》“不果颁用”,原因可能是这份历法是耶律楚材在寻思干写成的,他把寻思干设置成了基准点,只能“备行宫之用”。

后来元朝采用的历法,是郭守敬等人创制的《授时历》,它以365.2425天为一年,历法的精度与300年后的“格里历”(即公历)相当,与现代观测值的误差仅为25.92秒。

因为有了里差,早安、午安和晚安便会同时出现。

耶律楚材说:“散尽迷云何所有,一轮秋月普天明。”他所见到的那轮明月,正是古希腊人见到的,也是我们现在见到的。时差是有的,代差也是有的。这个世界的隔阂很大,也可以很小。无论如何,只要人们欣赏的是同一轮明月,悲欢就会在某一刻相通。

(对 影摘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古人的想法真奇怪》一书,王 青图)

猜你喜欢
耶律楚材托勒密西征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托勒密定理的一个妙证
托勒密定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不识抬举”的耶律楚材
“不识抬举”的耶律楚材
假 寐
青春激扬 为梦想西征
托勒密定理的多种证明及其应用例谈
托勒密世界地图与新航路的开辟
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诸问题之探讨